李雅静
1 城市道德的形成
人类在农业时代就创建了城市。城市不进行农作物的生产与畜禽类的饲养,但城市进行农作物与畜禽类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也随之增加。有一些人放弃了对土地的依赖,转而专门从事交换工作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不同需要。不同的需要造就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业之间的交换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有相对固定的地点来完成这样的交换。当交换的指向地比较明确的时候,一个有别于乡村模式的公共场所便形成了。这个场所一经形成,便释放出巨大的磁性,吸引着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权力纷纷流向这里,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建筑实体,城市由此产生。和城市同时产生的还有各种社会管理制度、活动规则、惩治措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道德,也就是城市内在的约束力。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演进史实际上也是城市的发展史。一个城市存在与发展要靠经济力量,但历经千百年沧桑而屹立不倒、仍然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则要靠城市道德的力量,城市道德是城市之魂。
2 城市道德的表现
2.1 公德与慈善
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列宁语),具有共同性和群体性的特点。作为密集人口生活的城市,公德问题尤其重要,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满足所有城市人(或途经城市的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城市必须缩小个人占用的私有空间,以便把更多的地方建成政治、文化、商业、交通、医疗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扩大使得人们的接触和联系日渐增多,各种矛盾也会随之产生。要保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的正常运转,除了必要的制度和措施规范外,还需有人们彼此认可的、可供遵循和有约束群体作用的道德规范来调节,这就是城市公德。城市公德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精神保证。
城市是人们共有的家园,在钢筋水泥林立的空间,仍然有暖风穿行,温暖着城市的铜墙铁壁,给城市增加热度,这股暖风便是慈善。城市是物质财富创造的集散地,相对的,乡村的物质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主动和自主地“反哺”乡村就是城市的善行表现。而城市本身在发展中由于各种原因也有贫富差距的存在,富裕的主动帮助困难的,使所有的心灵都能得到慰藉和满足,兼顾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城市,这也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2.2 诚信与合作
诚信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要求。诚信保证了城市结构合理地调整,促进了城市社会生活有序地进行。
乡村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而城市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相互交换的关系。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合作愉快,所以说,城市的生存模式是一种彼此密切的合作。有机的合作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基本要义,一座优秀的城市就是一个合作的典范。
2.3 包容与和谐
城市是大量人口密集之地,比之地广人稀的乡村,城市矛盾更加多样与突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在狭小的城市实体中碰撞,如果协调不当就会造成城市社会秩序的混乱。但是,城市从数千年的远古一直能走到今天,这得益于城市所具有的包容性,它将宗教、政党、文学、艺术、科技等通通吸纳进来并协调各方取长补短、互相借力、和谐相处,形成城市特有的文明状态。
复杂的城市关系得以维系,全赖于城市人际之间、社会之间的和谐。城市的和谐意味着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人们之间的和顺宽容。厚德载物、风雨同舟、分工协作等都是和谐的应有之义。在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空间里,和谐承载了更为艰巨的调和任务,特别是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和谐缩短了邻里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没有包容,就没有城市的产生和成长,而和谐共处则是城市能兴盛的保证。
2.4 教化与榜样
一座城市是它所处区域内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马克斯·韦伯在他的《经济通史》中叙述了城市的功劳:城市创造了政党、创造了艺术史、创造了科技史的奇迹,城市使宗教文化发扬光大……一直以来,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于乡村,城市成了让乡村仰望的地方,因此,城市责无旁贷地就应担负起教化与榜样的职责。城市是一个风向标,城市的风吹向乡村,乡村随风而动。城市以其雄厚的物质财富作基础,以先进的思想作先导,引领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风气的转变。
2.5 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农业文明时期,还是在工业文明阶段,抑或是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城市道德始终追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体系,以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优秀的城市传统道德曾经在历史的相应阶段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这无疑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今天,城市更加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数字化手段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道德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才能与城市发展相统一。创新是一个城市活力的源泉,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观念、创新体制,才能塑造和培育出城市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城市的发展朝着美好的目标前进。
3 城市道德的作用
城市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有货物云集的商贸市场、百货商厦,有高品质的电影院、音乐厅,有设施先进的学校、图书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所拥有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离不开这些现代化的设施,但是,这并不是人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唯一需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正如联合国人居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的那样:“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城市能成为这样的地方,首先取决于城市的经济力量,但是,城市道德的作用同样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缺乏公德与慈善、诚信与合作、包容与和谐、教化与榜样、继承与创新等品质,那么,这个城市就只是一座冰冷的水泥建筑,了无生机。正因为有道德的自觉调节作用,才使得城市活泛如溪水,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息,绵延不绝。
城市道德调整了城市中各种生活关系,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们能够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和谐共处;城市道德协调各种交换关系,使城市中百业兴盛,财富日丰;城市道德以其自身的传承性和时代性结合,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使城市更加文明。城市道德也在协调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使得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赵达.纵论道德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光明网(北京),2011-11-18.
[2]吴艳玲.论城市精神的培育[J].经济学研究导刊,2011.19.
[3]宋圭武.论城市精神.中国改革网,201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