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之昌平谋略

2012-04-29 12:16
投资北京 2012年11期
关键词:昌平昌平区区县

北京各个区县的经济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如何稳定经济增长已成为各级政府进入下半年以来的重要命题,毫无疑问,稳投资再次临危受命。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调控影响持续释放以及全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是北京所有区县面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不愿触碰的敏感话题。但当朝阳、房山、昌平等这些往年投资快速增长的区县,也坦言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有难度时,大家对“稳投资”的难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与2009年保增长时国家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相比,眼下疲于稳增长的各个区县政府正处于“前面投资借的钱要还,后面投资的钱没处借”的尴尬境地,投资与增长以往被认为的线性关系,现在看来显然失之简单。硬币似乎已经翻到了另外一面,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特意选取了近年来多个市级重点功能区强劲增长、大量央企资源快速汇聚的昌平区,以此管窥北京区县稳投资呈现出的新变化,以及在此形势之下怀揣的新谋略?

喜忧参半的投资形势

2012年,北京市下达给昌平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通过年初的摸底调查,昌平确定了145个项目作为完成年底投资任务的支撑项目,其中77个项目作为2012年区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按照昌平的发展实际与往年的投资状况,完成这一年度任务似乎不成问题,毕竟昌平的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等重点功能区正处于建设或者即将建设阶段,而且在此带动下,大批的企业总部正在向昌平集聚,以央企为例,昌平拥有32家央企注册的112家公司,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让其他一些区县羡慕。

从昌平公开发布的数据看,前8个月的经济数据总体上还算亮丽,1-8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2亿元,增速为18.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698.8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完成36.1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4亿元,增长16%。

但仔细分析后不难看出,在距离年底的4个月时间内,要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昌平每月至少要完成投资52.7亿元,和其他的区县一样,昌平面对的是严峻的投资形势。

导致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昌平发改委主任李志杰将其归结为三大原因,首先,受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影响,截至到8月底,昌平已经纳统的土地购置费仅为44.7亿元,比去年减少58.2亿元,同比下降了56.5%,预计2012年昌平全年可形成的土地购置费不足60亿,房地产在投资中的占比相比去年下降了18.8个百分点;其次,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萎靡不振的影响,未来科技城的部分央企项目调减了投资幅度,截至8月底,未来科技城完成投资66.6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6.6%,其中央企投资仅完成30.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29.6%,与年度计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15家入驻的央企有8家调减了投资计划,调减额为24.2亿元;此外,一些市级的重点工程,如京包高速、110国道二期工程、京张城际铁路北京段、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8个市级重点项目,由于征地拆迁、项目运作、手续办理等多方面原因,原计划的27亿元投资,1-7月仅完成3.6亿元的投资,与年初目标相去甚远。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通过数据的变化足以看出,昌平的产业结构正加速由房地产和制造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投资结构正逐渐摆脱对房地产投资的过度依赖,比如扣除房地产外的第三产业在前8个月中得到了快速增长,完成投资达82.1亿元,同比增长82.6%。

很显然,积极应对投资的减速是各个区县的当务之急。李志杰认为,政府能够采取的促进措施,一方面要审视现有的投资是否科学,是否遵循市场规律,要通过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投资,巩固投资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的投资,政府需要通过加强协调调度,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加强投资统计数据分析评价等等方式,促进投资的落实到位。

即便如此,能否如期完成年度任务,仍是多个区县无法预测的未知数,采访中李志杰虽一再表示有信心,但他同时坦言确实很有难度。

谋划新型综合融资平台

对于眼下的政府投资来说,昌平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面临的多为手续问题,但对于未来却难言轻松。

近年来,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开展清理规范工作之后,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如何应付?银行如何对公益型项目大规模放贷?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为此努力寻求化解良方。

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几乎给了地方政府投资致命一击,北京各个区县均有数量不等的融资平台纳入银监会的规范名单,昌平区承担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三农”建设融资任务的两家公司也被纳入其中。其结果是,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两家公司未再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也未能开展任何形式的投融资业务。而即便未被纳入名单的地方融资平台,也或多或少在银行融资方面受到了影响。

固有的融资模式,在套用当下稳投资的过程中显露出了种种困难,区县的决策者们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

李志杰坦言,眼下政府投资最大的问题是自有财力有限,以往依靠政府融资平台获得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方式,自清理规范以来已备受挤压,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了资金来源,融资已然成为稳投资的最大瓶颈。

针对当前的环境,北京市政府一方面积极配合银监会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一方面要求每个区县研究设立一家区别于以往的综合性融资平台,畅通与银行资金的对接管道。

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昌平区从去年年底开始着手新型融资平台的组建。其工作的重点就是摸清散落在不同部门、不同功能区的各个融资平台家底,并试图将优质的国有资产进行整合。

“昌平的设想是打造一个真正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投融资平台,这个投融资平台不只是简单地承担融资任务,还是投资建设的主体,将来还是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主体。”李志杰介绍说,昌平区当前的工作是解决平台的搭建问题,等平台搭建完成,下一步将发行公司债,之后会组成不同的子公司最终形成基础设施、商贸旅游业、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四个功能板块。

“投资效率的高低,是决定投资结果的关键。”李志杰说,现在国家担心投资过多会引发新的债务风险,过多的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银行不愿意对公益性项目贷款,是担心未来的债务偿还能力,因此新的融资平台一定要具有自我循环增长的内生动力,能够自己运营,自己还债,要在平台与政府财政之间设一道隔火墙,绝不简单地把政府多个平台进行粗放地整合。

李志杰解释说,一定要保证平台的良性滚动发展,比如投资的基础设施,可能主要针对功能区,也不是只投资没有直接收益的道路建设,而是会把公益性的道路和半公益性的污水、水务、供热等全纳进来形成投资组合,建成之后再对能够收费的设施进行运营管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即便是纯公益性质的道路,也可以采取BT建设模式,建设之初先发行5-7年的企业债,用将来功能区土地上市的收益进行偿还。

“这就相当于政府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打一套组合拳,把各方面的资源资金调动起来,有项目、主体、融资渠道,BT等建设模式为保障,将来运转起来,事也做了,资金也解决了,还有可能形成了几个核心板块。”李志杰表示。

这应该算是一个多赢的设计思路:融资平台根据投资项目组合发行企业债,用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预期向银行进行融资,土地上市交易的收益和项目本身产生的收费偿还借款,平台投资的每个板块都可以通过未来的收益形成优质资产。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政府筹集平台资本金的燃眉之急,还能为未来的项目建设获取银行贷款,又能为当地政府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社会投资:“抓大助小”

社会投资的形势更是难言乐观,在缺乏“新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和带动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将是最大的考验。

面对复杂的昌平经济形势,李志杰坦言,社会投资的形势确实较为严峻,迫于当下的经济形势,社会主体自身不愿意投资,银行也不愿意放贷,社会投资原来正常的投资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但这更多的是企业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政府除了应该将央企投资以及附带的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尽快纳入统计之外,能够做的就是如何以促进产业发展引导投资行为。”李志杰说。

纵观昌平的产业集聚现状,概括起来就是“大小通吃”。既有像中移动、国家电网、神华等行业巨无霸,也有为之配套的数家上下游中小企业,并与行业巨头共同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还有一些正在成长为行业巨头的上市公司等等。以未来科技城为例,现在已有15家央企进驻,并有若干家中小企业与之配套,今后的北扩区还会有9家企业入驻,昌平区还预留着300多万平米的公共配套空间,未来集聚各类企业的能力仍有巨大发挥空间。

基于这种事实,昌平采取的策略是“抓大助小”。对于央企这些独一无二的资源,主要抓为央企服务以及企业的投资落实进展,而对于处在中关村北部研发产业带上的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昌平一方面重点助力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并帮助它们把融到的资金尽量再投到昌平,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政府鼓励支持的专项资金,引导企业自发投资的积极性和能力。

具体到细化的支持措施,李志杰向记者透露,昌平区正围绕北京科技商务区的建设,酝酿制定出台一个发展科技商务产业的总体意见,并配套出台四个鼓励措施。其中,一个为昌平区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辖区内商务、金融、中介服务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上市辅导等;另一个为国家、市、区共同匹配资金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的投资发展;另外两个则是专门针对科技金融和人才引进的支持政策。“政府主要从鼓励的角度体现支持的态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投资行为,但真正的发展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去完成。”

政策的创新只是一个方面,适时向外界制造一些区域发展热点,也是加码区域投资的重要手段。据了解,昌平区联手中投公司在中关村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区共同打造的北京科技商务区(TBD),规划面积将达55平方公里,目前有关TBD的行动计划正在市政府层面酝酿,不日将会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发布,届时新华人寿总部、人人网总部、上海银行北京总部、中投集团信息中心等项目将正式进驻发展。

此外,为满足上市公司迅速扩张的现实需求,一个专门吸引中关村上市企业总部的集聚区,也在昌平区政府的设想之中,诸如探路者、乐普医疗等昌平区域内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已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投资入驻兴趣。

开辟新的投资空间对于稳投资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既可以为扩大政府投资找到新的承载区域,还能对社会资本起到引导带动作用。

很显然,空间广阔、热点频出、政策助力的昌平,未来的投资潜力仍值得期待。即便在相关支持政策仍未正式出台之际,其对外界的吸引力已经有所显现,一些嗅觉敏锐的PE、VC等投资机构开始悄然布局。

据了解,今年以来,一些看中昌平重点功能区聚集优势的投资机构,更对产业聚集之后持续释放出的巨大潜能充满良好预期,正在积蓄能量为开展投资完成了资金募集,不出意外,尚处于观望之中的昌平社会投资将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节点集中爆发。

猜你喜欢
昌平昌平区区县
秋天
窗外的迷你世界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bubble collapse near rigid boundary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