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外资企业涉外债务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29 00:44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资本项目管理处课题组
金融发展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外债效应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资本项目管理处课题组

摘要:涉外债务融资是外资企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当前境内外融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对外资企业涉外债务融资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山东省外资企业涉外债务融资发展的特点、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山东省实际对外资与外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山东省外资企业涉外债务融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债;融资;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1-0035-04

一、山东省外资企业涉外债务融资现状

(一)外债余额快速增长

一是从外资企业新借用外债情况来看,2007年至2011年全省外资企业累计利用外债73.05亿美元,其中仅2011年新借外债24.68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95.3%。从借用外债期限结构上来看,中长期外债占比较大,2007年至2011年累计借用短期外债31.4亿美元、占比42.9%,借用中长期外债41.6亿美元、占比57.1%。二是从外债余额变化趋势来看,五年来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截至2011年末,全省外资企业外债余额62.46亿美元,较2007年末增长75.4%。2010年以来由于受境内外利差、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内信贷政策从紧等因素影响,外债同比增长92.4%,为历年来最高同比增幅。2011年借用外债24.6亿美元,为近几年借用外债最高额,同比增长81.6%(见图1)。

(二)外债分布仍以股东贷款为主,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增长较快

近年来,山东省外资企业外债仍以股东借款为主、境外金融机构借款为辅。以2007年至2011年五年为例,其中股东贷款累计38.9亿美元、占外资企业外债总额的53.3%;境外金融机构贷款18.65亿美元、占比25.5%;其它借款14.4亿美元、占比21.2%。从趋势来看,境外金融机构贷款增幅较快,尤其是2011年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同比增长了159.4%,增长较快。据调查,受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及贷存比限制的影响,部分境内银行加强与境外银行的沟通与联系,协助境内外资企业境外融资,然后通过利率互换、信用证保兑等银行创新业务实现了境内企业境外融资、境内外银行共同获利的三方共赢局面,客观上助推了境外金融机构外债净流入规模(见图2)。

(三)外债行业投向较为集中,制造业占绝对主导

从外债行业投向来看,制造业占绝对主导地位。该行业借用外债63.56亿美元、占比为90%,这反映出外债资金绝大部分投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农、林、牧、渔业借用外债2.58亿美元、占比4%,为外债投向的第二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借用外债1.4亿美元、占比仅2%;外资房地产业外债总量较低,占比仅1%(见图3)。

(四)债权人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韩国等亚洲地区

从外债债权人地区分布来看,外资企业外债债权人主要集中于中国香港、韩国、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美国、新加坡等地区。从近五年情况来看,来自中国香港的外债流入21.04亿美元、占比28.4%;来自韩国的外债流入13.7亿美元、占比18.5%;来自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的外债9.39亿美元、占比12.7%;来自美国、新加坡国家的外债流入7.6亿美元、占比10.3%。

二、涉外债务融资对外资企业经营的影响

总体来看,涉外债务融资在微观层面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资金问题,涉外债务融资在微观上形成了国内企业对境外资金的利用,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微观经济主体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规模壮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调控背景下,部分新兴产业由于起步晚、资金不足,发展受到约束,在外部融资便利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一是境内外利差的存在使企业节省了大量融资成本。按照目前国内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06%来计算,国内银行贷款利率在5.45%-7.88%之间,而近期一年期美元LIBOR利率为0.78%,上浮0.5-1.3个百分点后利率水平基本处于1.17%-1.8%之间。可见,国际借贷市场的短期资金价格明显偏低。二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涉外融资还能获得较高的汇兑收益。三是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减轻税负、增加收益。由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在扣除企业应付债务利息之后产生的,因此多举债对于降低企业整体财务成本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借用外债,企业可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进一步减轻企业缴税负担,客观上增加了企业收益。

(二)加快资金周转,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一是国内银行贷款对企业资信、规模等条件要求较高,且审批时间较长。多数产能尚未见效的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尤其对一些小微外资企业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即使等到银行贷款,企业却错过了最佳投资时机。然而,通过境外贷款可以为企业直接以低息提供资金。二是借用外债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快,进一步提高了资金周转率。由于境外借款批准周期短、办理登记手续简单、资金到账速度快,因此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三)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通过境外借债的方式及时拓宽了企业融资,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产能。二是通过外保内贷进一步拓宽了企业国内融资渠道。2011年全省外保内贷贷款发生额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0.2%,进一步缓解了境内企业融资压力。三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有效减轻了融资压力。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常处于劣势。若经营状况不乐观,更是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利用境外融资获取资金时,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弱化了信贷紧缩政策对资金需求的负面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从总量上看,外债规模快速增长加大了外债偿还风险

近年来,山东省外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末全省外资企业外债余额62.46亿美元、较2007年末增长了75.4%。外债规模快速增长容易加大偿还风险,特别对于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债,易受国际市场影响,流动性风险较大,且隐性外债中通常也以短期外债为主。外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形势一旦发生逆转的背景下,很容易加大外债偿还风险。特别是对于境内外母子公司联合操作的具有贸易融资性质的隐性外债来说,由于不受外汇政策监管且操作方式灵活,极有可能大规模滞留境外,在增加外债风险的同时,也增加我国外汇市场和金融稳定的风险。

(二)从结构上看,制造业利用外债占比偏高、而农业、服务业利用外债偏低

从山东省近五年利用外债情况来看,90%的外债资金流向制造业,对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农、林、牧、渔业借用外债2.58亿美元、占比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利用外债0.3亿美元、占比0.4%;信息技术服务业利用外债0.2亿美元、占比0.2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用外债0.5亿美元、占比0.67%。另外,从74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投注差”总体使用率仅为46.9%,主要是农业、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利用外债比例偏低,拉低了“投注差”的整体使用率。从调查情况来看,仍存在部分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外债管理政策,或者认为借外债较为复杂、结汇程序繁琐。涉及农、林、牧渔业的一些新成立的外资企业,即使在国内面临较大融资压力的情况下也不愿借用外债,企业发展面临现实资金瓶颈,不熟悉、不善于运用外债管理相关政策规定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从债权人来看,境外股东贷款可能转化为外方投资,增大了监管难度

近五年,全省股东贷款累计38.9亿美元,占外资企业外债总额的53.3%。从山东省外资企业外债情况来看,债权人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韩国、英属维尔京及开曼群岛、美国、新加坡。近五年外资流入前五位的来源地也分别为:中国香港、韩国、英属维尔京及开曼群岛、美国、新加坡,两者如此趋同(见图4)。这反映出外债债权人分布与股东所在地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前5位的地区债务/权益比率分别为:0.09、0.129、0.28、0.16、0.13,反映出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及开曼群岛的债务资本相对权益资本比例较高。债务类型上主要以股东贷款或股东所在地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而股东贷款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借款利率、偿还金额以及偿还时间点上均具有较大自主性,使得外债资金流入可能游走在投资与借债的边缘,成为外方投资的一种补充或替代,加大了外债管理的难度。

(四)外债管理政策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在规模管理方面,对外资企业外债实施的“投注差”管理模式难以对外债规模有效控制。企业投资总额由商务部、发改委等上游审批部门核准,外汇局为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时只对企业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表面真实性审核,确保外债规模在“投注差”范围内,这就导致一些投机企业通过增加投资总额以改变“投注差”的方式轻松办理外债登记。二是在期限管理方面,现有政策未设定短期外债展期资格、次数等限制条件、管理手段不足,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为满足其全球战略布局需要,经常以资金暂时性周转困难为由,将短期外债多次展期甚至无限期展期,“短债长用”使外债结构及流向得不到真实反映和监控。三是现行外债管理法规缺乏对外债利率水平的监管依据。《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中规定“境内机构对外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应当加强成本控制,其借款总成本不得高于国际金融市场相同信用级别借款机构的同期借款总成本。”但对于多数基层外汇局而言,难以获得“国际金融市场相同信用级别借款机构的同期借款总成本”的相关数据,当前现行外债管理政策也没有规定外债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导致外汇局对外债利率是否畸高畸低的情况缺乏明确的判断依据。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外债投向引导,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针对山东省利用外债特点,一是应加强转变引进外资理念,切实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由于外资与外债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因此改变外债的投向结构可从改变利用外资结构入手,克服不计成本、盲目招商的引资行为,开展“招商选资”工作,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着力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格限制高投入低产出、低技术层次、低附加值和“两高”项目。在此基础上,外债投向也会发生结构性调整,继而推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适度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模式。目前,外资企业外债只是采取单一静态的“投注差”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外汇局的后续监管。因此,建议调整外债“投注差”管理模式,采取“外债总额度=投注差×所在行业系数×借款期限系数”来确定企业可借外债规模。同时,对于属于环保类或高科技类企业可赋予较大行业系数。要按借款期限赋予不同系数,外债借款期限越长则系数越大。由此,在有效控制外资企业外债规模的同时,合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三是对外债结汇资金实行行业分类管理,对流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行业的外债资金,提供一定的便利;对流入国家限制的高污染、高耗能、低产能等行业的外债资金,实行严格管理;严防外债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或用于其他企业投资。

(二)提升外债政策透明度,切实发挥外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外债在支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外债管理政策透明度,进一步使企业了解、熟悉外债管理规定,拓宽企业境内外融资渠道,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增强企业再融资能力,尤其对于小微外资企业来讲,切实发挥外债资金流入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完善外债管理政策,化解监管难点

一是明确外债利率的合理浮动区间。建议根据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利率水平、国内贷款利率水平和国内外资企业借用外债实际需求,明确规定一定时期内合理外债利率的合理区间,适当缩小借用外债浮动利率上下限。外汇局依据外债利率区间为外资企业办理外债登记,超出规定利率区间的,应要求外资企业提供外债利率变更的合理原因说明,视企业特殊情况酌情办理,无特殊原因的不予登记,防范境外投机资金借外债渠道流入。二是明确外债合同变更条件。规定外债合同中不可变更的要素,如提前还款、资金用途等,对于单纯由于人民币基准利率变更引发的外债利率变更登记申请应予拒绝,以此要求企业在与债务人签订合同时必须做出明确决定,便于外债资金后续管理。对于展期类的合同变更,应按照“投注差”的管理要求严格限制次数。三是进一步完善系统,实现对外债资金的全方位监测。长期以来,外债业务系统一直未得到有效整合,本身对外债管理缺乏有效支持,建议以FDI系统为参照,整合现有的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与SAFE-MIS等系统,将与外债有关的数据全部纳入一个综合系统,以便实现对企业借入外债的资金状况、外债使用情况、偿还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加以关注,有违规现象的要严格查处。

(四)加快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融资金融产品创新,引导借债企业融资结构均衡发展

虽然从微观经济主体来讲,借用外债存在诸多优势,但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讲,对外负债应存在底线。一般来讲一国对外负债率(外债余额/GDP)不应超过20%,因此要积极引导国内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改进信贷风险评估、控制方式和技术,发挥国内金融机构运用信贷资金的能动性,充分利用国内信贷资源发展经济,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等专业服务,引导企业融资结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伟.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下的管理新模式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8,(9).

[2]方显仓.中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潘淑娟,朱德忠等.国际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SJ)

猜你喜欢
外债效应融资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融资
融资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合规视角下的外债业务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