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 郭占军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渐走出金融危机,步入后金融时代,对于中国来讲,更要利用经济转变的机遇,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实现经济顺利转型,其中之一就是实现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用好外汇储备,掌握科技、知识、人才因素,提高核心竞争力,处理好外向型经济与拉动内需以及内向型经济的关系,正是中国应对后金融时代,再次迎接挑战的必须。
【关键词】后金融时代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2008年9月开始,欧美爆发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这次危机迅速波及发展中国家,使全世界受到影响。在遭受危机冲击的同时,中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成为经济首先复苏的国家之一。但如何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为未来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做准备,这是我们探讨如何实现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关于这个表述,目前在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焦点在于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过去,因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表述的是金融危机的后期。
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由于外向型经济是中国与国外经济交流的突出体现,全球化程度高,所以受冲击程度也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缓慢,进出口严重下滑,中小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受到严重影响[1];外贸的顺差加大了国际贸易摩擦,经济风险加大;出口产品以粗加工为主,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难以奏效;外商投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贸易高速增长,资源与环境的代价日益提高[2]。有研究表明[3]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低,与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而且沿边省区之间差异也非常明显,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空间经济不平衡规律的一种体现。
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外向型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平衡,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外资的方式有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如发展理念原因的影响,同时又有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如何实现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上文的问题和问题原因出发,试总结提出下面一些发展策略。
一、制度支持,加强宏观调控,改进外汇管理
自2008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不同措施进行宏观调控[4],年初,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偏快,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中央提出“双防”的宏观决策,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上涨转为恶性通货膨胀;年中,鉴于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经济的影响有扩大化趋势,而国内经济增长初步露出放缓势头,中央及时做出调整,提出了“一保一控”即保增长、控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年末,在国际金融危机趋于严峻的当下,国务院日前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确定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大措施。这些都是应对危机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改进外汇管理,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更好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合法持有和使用外汇需要;按照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的要求,严格跨境资金流动监督与管理。这些外汇管理措施自实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产业集群治理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区性,局部性的特点,因此可以采用集群治理的模式。产业集群治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各方利益最大化原则,具有利益相关者治理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外部联系愈来愈重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纳入了全球框架。产业集群处理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地方政府治理层面,为了早日走出“后危机时代”,政府应该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尽量减少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波动;企业家治理层面,产业集群的治理需要优秀的企业家,有优秀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创新意识,管理理念,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地方网络治理层面,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治理需要相对健全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网络;价值链治理层面,全球价值链治理使我们认识到,光靠招商引资并不能自然地获得产业升级治理的效果,只有将本土企业与外资项目纳入到一个动态的经济互动过程才能达到区域产业集群治理的目的。
三、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5]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以一定形式对实体经济的反映,在货币和信用充分发展的时代,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如果发展过度,则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及其之后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是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实际的结果,所以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平稳发展的前提。
四、重视资源储备
在“后危机时代”,我们应该构建重视资源储备的战略策略。过去我们很重视外汇储备,但在次贷危机之中饱受美元贬值、财富缩水之苦。在应对危机、全球性庞大的救市规模下,未来通货膨胀已不可避免,美元必将继续贬值,这对美元储备量大的中国非常不利。因此,应扭转重货币储备的观念,转向重视资源储备,特别是稀缺资源的储备,金融危机以后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标准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看一国的外汇储备拥有量,而是看它拥有的有色金属、煤炭、森林等珍贵自然资源和高科技人才资源的多少。谁拥有的资源多,尤其是稀缺资源,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强的购买力。
五、转变企业增长模式,改善企业产业结构
合理利用外资,转变资金利用模式,由引资转向投资[6],掌握主动权,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预期的持续存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在快速增加,我国经济“走出去”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外向型经济应当由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向外投资为主;转变企业的产业增长方式,改善茶叶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在国际贸易中,以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型的外向型经济必须要改变,这种改变要结合我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有意识地发展低碳经济和发展具有绝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
六、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世界科技竞争的使然,坚持自主创新都应当是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共同的唯一的选择[7]。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还需要企业培养模式,发展模式的大胆探索与改革。企业应该拥有强烈的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未来社会中,谁掌握了科技,谁掌握了知识这些最重要因素,谁就有最强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文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因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既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源于内部的自觉行为,即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习惯。
七、立足区位实际,发展区位优势经济
我国东、中、西部各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东部交通便利科技发达,而西部则矿产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如何发展西部,可以立足区位实际,发展区位优势经济。如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西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是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具有明显的粗犷性、垄断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有良好的国际交流区位优势,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东亚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及蒙古、俄罗斯的陆上必经之地;同时还具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等成本优势。
后金融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利用机遇,应对挑战,中国已经做出努力也将进行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对于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较明显的外向型经济,人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多元的视角,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高度去探索,去实践,使中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志强.危机后思考:外向型经济要提高核心竞争力[J].经济,2010(3).
[2]孔敏.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战略调整[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李钦,许云霞.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J].开放导报,2009(6).
[4]王淑勇.把握当前形势,改进外汇管理,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科学发展[J].地方经济,2009(4).
[5]吴细玲.关于“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陈睿洁.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分析[J].中国商界,2010(8).
[7]马华生.自主创新: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J].改革与战略,2010(8).
作者简介:俞飞(1987-),女,江西婺源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问题研究;郭占军(1985-),男,河南开封人,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9级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