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体验

2012-04-29 11:11易强
科教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动手尝试

易强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标准》中突出了“美术的文化性”,强调美术课是“必修的艺术文化课”,这种改动突出了课程性质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绘画技能技巧,而是包含技能在内的更丰富更广泛的美术文化。显然,“欣赏·评述”是新课程“美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且至关重要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欣赏课堂动手参与,尝试体验,用直接体验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以获得对作品真切的、全方位的感知是中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动手体验,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觉,中小学美术欣赏的教学存在许多的问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满堂灌”的现象还存在。教师只顾一味地讲解,而不太顾及儿童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往往只注重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感染力的分析,这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欣赏手法导致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的主张都被剥夺,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欣赏课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强调以动手参与体验的欣赏课堂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比如,我们在给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写意水墨画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国水墨画中所使用的材质带来的“水墨相融、酣畅淋漓”的特质,光是听教师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是远远达不到的,这时候,如果给予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去探寻中国传统水墨的特质,尝试用国画的工具材料来摹画所欣赏的作品,学生即刻就在这种探寻中逐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特点有所了解,也会对传统水墨画中材料的神奇效果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会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继续了解和学习的欲望。又如,在欣赏民间扎染艺术作品时,学生对这种看似简单却能创造出“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的民间艺术手法充满好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采用白布、颜料水等简单易备的替代材料尝试制作,那么这种看似玄妙的民间艺术的工艺原理即刻“豁然开朗”。类似以上例举的动手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无疑就是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这种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所得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生动且深刻的。变“被动”为“主动”,把“无趣”转化为“有趣”,进而激发持久的兴趣,这都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2 动手体验,能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及作品本身

艾尔·赫维茨与迈克尔·戴合著的《儿童于艺术》中提到:鉴赏可以从本能的、直觉的反应开始,但决不仅如此而已。一种达到更深层次的反应时理解“看”于“看见”的区别。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48页)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因此,欣赏课堂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作品本身的色彩、构图、旋律、节奏等艺术作品的直观性欣赏,教师应让学生去体会作品的情感性,让学生体会到“绘画语言”所传达出的丰富情感。体验式欣赏课堂能使学生初步体验创作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尝试做艺术家做过的事情而从中获得“移情”,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接近美术创作者,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大师及大师作品本身的距离。比如,在欣赏波洛克艺术作品时,怎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波洛克这位抽象大师自由奔放的绘画风格?如果仅仅是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以体会。因此,有的老师会想到让学生拎着颜料桶到地上随行泼洒,或是用纸球蘸颜料在地上随意滚动的方式,形成了一幅幅散漫无际,全面铺开,毫无主次的画面。经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对波洛克摒弃画家常用的绘画工具,绘画时完全摆脱受制于手腕、肘和肩的传统模式,行动即兴、随意,自由奔放的绘画风格的特点达到了深刻的理解。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同样纯净的铬黄色调和奔放的笔触来创作一幅画,然后再来观赏作品时,学生会很容易在梵高在作品中体会到那种原始的热情与奔放。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抒情诗》后,让学生也来听音乐,然后用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学生在参与了这种建立在艺术作品本身的体验活动之后,回过头再来欣赏艺术作品,会发觉对作品的感受更加的深刻,感觉自己离艺术作品很近,一直认为“高不可攀”的艺术作品突然变得格外的“亲切”。 这样的基于欣赏对象本身的体验式创作,虽然没有很多的创造力,但它可以让学生移情于艺术家所使用的技巧和所表达的内容中去,能使学生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达到观赏者的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艺术作品本身的内涵以及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艺术思想,从这点上来说,动手体验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及作品本身。

3 动手体验,能在学生作业和艺术作品间架起双向互通的审美桥梁

任何事物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美术欣赏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在欣赏完艺术家的作品后,再动手参与尝试创作,表面看来这是一种简单的缺乏创造的临摹作业,但是,学生尝试作业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对。二者之间反复的进行比较,这既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观察和反思,更是对自己的尝试创作的一种反思,这样的双向互动式的反思与辨析,在学生临摹式的作业和艺术家的作品之间架起了双向互通的审美桥梁。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就会层层刨开,学生也更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书作品的无穷魅力。

马克·吐温所说:用插在口袋里的双手是无法去了解世界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本身就是相溶一体不可分割的。动手创作体验式欣赏就是让学生通过创作体验,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体验,对美术作品乃至“美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获得更丰富的美术体验。创作体验运用在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既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目标,更为探索有效美术欣赏教学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动手尝试
我也来动手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动手画一画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