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动:院我是非常规好学生

2012-04-29 00:44
中学生天地(B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学霸同学

“一男甬道立,玉树临风,衣袂飘飘。或曰风动,或曰衣动,或曰心动。余一笑,曰:皆非也,此乃姜动。”

在杭州高级中学,流传着这么个段子,作者是文学社指导老师高利,“调侃”的对象叫做姜动。假如你的消息还不算太滞后,应该已经听说过此君的大名了——2012年高考,浙江省文科裸分第一(728分)的,正是这个名字有点儿怪的家伙。

该怎么形容姜动,会玩?会考试?多才多艺?……好像都行,可好像又都不行,起码不够充分。这个长得比很多女生都更为纤细的男孩,似乎有着和大多数同龄人不太一样的特质——无论是观念,还是行为,18岁的姜动演绎着好学生的另一种版本。

高中三年挺愉快的

第一次听说姜动的名字,还是在两年前我们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评选活动时。这个当时还在读高一的小伙子凭借出色表现征服了评委,获得了二等奖。

那会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正是各种小情绪泛滥的阶段。“你可以说文艺啊,但也可以说矫情……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嘛,人之常情。”

那只是姜动来杭州读书的第二个年头。初三那年,姜动从老家长兴转学到了10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第二年夏天,他又顺利考取了以氛围自由、学业宽松闻名的杭州高级中学,成了徐志摩的校友。

在这所历史悠久、旁人眼里很有点诗书气质的学校,姜动第一次感受到了落差。“以前还老觉着自己懂得挺多的,到杭高才体会到差距。”

在同学们的书桌上,姜动看到了很多新奇、有意思的课外读本:有文艺的,政治的,经济的……而这些书的主人,在姜动看来,自然也是各路“神人”,“个别同学甚至能把某个阿拉伯小国的某个领导人的全名倒背如流……”

这让姜动大开眼界,也让爱玩的姜动感觉如鱼得水。喜欢文学的他很快加入了鲁迅文学社,还成了网络部的“一把手”。课余时间,编杂志、参加辩论赛、组织各种活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姜动一直在动。而这也帮助他迅速在同学和老师中赢得了认可。

在姜动的小房间里,至今仍堆满了《第一财经》《凤凰周刊》《新周刊》等多种杂志。而在所有这些里头,从高二开始涉猎的财经类杂志,是姜动的最爱。

杂志里,那些由各种数据、分析编织而成,在旁人看来颇为专业,甚至艰深的文字,在姜动眼里,却显然是充满吸引力的存在。

“商业很好玩啊,而且常常会呈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姜动告诉我。

姜动说自己没有偶像。他喜欢梁文道,也喜欢林宥嘉、曲婉婷、倪安东。闲下来,唱唱K,弹弹琴,打打球,写写小说……“总而言之,高中三年挺愉快,挺充实的。”

“我最羡慕考拉了”

眼高,性懒。这是姜动人人网的签名。

“我最羡慕考拉那种睡死的人生了……”在论坛里参加跟网友的互动时,姜动如此感慨。

姜动没开玩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似乎一直处于极度缺少睡眠的状态。上了高二以后,经过班主任许可,姜动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间,开始了不受打扰的走读生活。

每天上完课,他会迅速解决晚餐,然后回住处睡上一个小时,醒了,便起来看书,搞定当天的作业,到了差不多晚上11点半,倒头继续睡。可就是这样,每天早上,在迟到的队伍里,还是常常有他。闹钟,仿佛是对姜动无效的。

这种有点“散漫”的生活让姜动收获不少,“补觉的同时,也让我学会了支配不受上课铃声打扰的整块时间。”

睡觉,看杂志,各种玩。不同于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埋头苦读还不一定有好成绩的同学,高中三年,姜动好像一直游刃有余,十几次模拟考试,他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虽然高考裸分排名第一,姜动并没觉着是多大的成功。关于高考,他有一个很棒的比喻:“一群人摸高,在某个瞬间某个本来跳得就比较高的人(不一定是最高)正好在他的最顶端。于是他摸到了‘状元。”

运气不可少,诀窍也必然是有的,“要学会把不必要的事儿和不重要的事儿剔除。否则永远做不完。”姜动说。

姜动的学习宝典中没有预习这个词。“希望能带着欣喜的心情和新鲜的视角去听老师讲全新的知识。这样我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

而在课后,姜动也极少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一些机械的训练上。“作业,我总觉得有用的才值得做,至于很多记忆性的东西……我觉得达到那个目的一定有除了‘记住它们之外的很多办法。”

在跟姜动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在杭高,在他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学霸”。

“为了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真的非常非常用功……有的甚至用功到了很‘可爱的地步。”做不做“学霸”,是一种选择。姜动说自己永远成不了“学霸”,但是,“学霸”同样值得尊敬。

“学习有很多方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了。而我,只希望把更多时间放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东西上。”

“用眉毛挑起大梁,用下巴hold住全场。”

其实,高二那年从杭高的寝室搬出,姜动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可以申请免去每天早上的晨跑。“跑1500米必吐……”他有些尴尬地告诉我。

跟同龄人,尤其是这个年纪的男孩儿比起来,姜动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超过175cm的身高,体重却只有区区的48kg,或许,还要更轻一点。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高中生非要测1500米?”姜动笑着说,“很多人耐力差,可体质却是好的……我就很少感冒啊,长跑不行又怎样?”

事实上,就像抗拒恐怖的长跑一样,姜动在许多事情上都坚持着自己的看法。不做傻瓜作业,这是小时候父母对他的告诫。他讨厌被拘束,更不喜欢被某些无谓的东西牵着走。比如小时候弹钢琴,坐不住的姜动总用喝水、上厕所、发呆的办法熬时间,又比如电脑游戏,他从来不玩,“除了浪费精力,一点好处都没有。”

那一次,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班主任把作为班长的姜动叫过去,叮嘱他一定要多带领同学练习。姜动一听就不干了。“学习这么忙,这种比赛有什么好参加的?”姜动当即跟班主任摊牌。经过一轮拉锯式的“谈判”,班主任被说服了。

当然,姜动也作了必要的让步。“我承诺一定会拿奖回来,但是,带领大家合练的次数绝不会超过两次。”

结果,他做到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姜动都很讲策略。当了两年的文科班班长,他的“手段”就很让同学佩服。每次组织班级讨论,他都会先跟大家打一声招呼,“今天我们要留下来讨论什么事,没意见的同学可以先走。”姜动告诉我,这样,才能保证开会的效率。

哪怕再乏味的班级活动,姜动都会策划得很有趣。这固然是天分使然,同时,姜动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团”。“文科班么,各路神人多,所以,很多时候让大家来出主意就可以了。”

而姜动要做的,便是“把握方向”。他善于协调,善于跟所有人打交道,“我感觉自己最厉害 的,就是两边都能讨好。”一边向老师承诺带好班级,一边积极地帮同学说话,争取各种利益。这并不容易。

但事实证明,姜动做得很成功。

“用眉毛挑起大梁,用下巴hold住全场。”这是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和我不太熟的人觉得我是个文艺青年,可我朋友觉得我更像谐星。我觉得我是个好学生,虽然有些非常规。”在竞选杭高2012卓越学子时,姜动如此总结道。

高考结束了。这位被同学们亲切地唤作“切尔隆冬姜”的同学又会去哪儿上大学呢?经过一番审慎考量,他最终把目标定在了北大,而非近年来颇受内地高分考生青睐的港大。

“或许港大能帮你在将来更轻松地找一份高收入工作,但是,我觉得能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边跟朋友们玩玩闹闹,才更适合我吧!哈哈!而且,过两年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出国的,而北大的学科基础(商科)要更好一些。决定放弃港大,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当然,我也听取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意见。”

就在姜动结束自己的杭高生涯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件事。在音乐舞台剧《走近李叔同》中,他演男一号——同样多才多艺,并跟杭高颇有渊源的弘一法师。“能尝试下以前没做过的事,很好。”姜动说。

猜你喜欢
学霸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惊呆了 真正的学霸竟然都是“玩”出来的
我是『学霸』
“学霸”进行时
“学霸”成长记
我不是学霸
学霸的幸福生活
同学
同学情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