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石头

2012-04-29 09:49高雨薇
绿色中国 2012年11期
关键词:藏石乌海赏石

高雨薇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天地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灵光,一个微小的物体中,却包含着尘世的因果。花草如此,当然也包括那些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的石头。

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的石头,经历过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小巧玲珑,藏有大千世界;有的风姿绰约,让人生发无穷的遐思妙想。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

天地造化,有形、有色、有性、有灵,人与石的交融、对话,便产生了古往今来绵延不绝的赏石文化。

感悟石文化

石头与中国人关系密切,日常使用的俗语、成语及歇后语经常可以看到石头的身影:“摸着石头过河”、“以卵击石”、“水煮石头——难熬”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似乎,在人们的印象中,石头总是一副坚硬、顽强、恒久的模样。

人们对石头的喜爱,从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便可见一斑。无论是海枯石烂的爱情誓言、望夫石的朝朝暮暮,还是“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壮志豪情,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就流淌着石头的精魂。

人和石头为什么那样亲?

也许是因为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人在自然界中选择了石头作为自己的参照物。

与石头相比,人是动态的、有思想的,而石头表面看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但石头的自然美和传递出来的某些信息,却能与人类在精神层面实现沟通互动。人们觅石、藏石、实际上就是在寻找石头与自己精神上的共鸣。

奇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奇瑰宝,是能够沟通人类心灵的东西。真正爱石的人,对每块石头,都寄托着自己的一份情感。

正如《奇石》一书作者张立群所言:“玩石,让我们赋予生命一种特殊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过程本身。我们谁也不敢奢望最终占有任何一粒石头,石头的使命,也只是负责岁月的积累与本质的呈现。然后,用亿万年前的漫长生命,完成与我们的每一次短暂地厮守与相遇。”

考古发现的石凿、石臼、石刀、石斧、石磨,乃至近代还在使用的石锅、石缸、石碗,赫然向世人昭示了“那些逝去的岁月早已沉默,却留下了会说话的石头”这一至理名言。

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石头以其不朽的质地成为人类自身进化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继承、创造的有利见证。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那么,如何鉴赏一块石头呢?虽然赏石、鉴石、藏石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最基本的美学原则在这里依然适用——自然的就是最美的。一块品质优良的天然观赏石一定是经得起鉴识和推敲的,人为的制作加工不能登上赏石的大雅之堂。石的魅力,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啧啧惊叹。

当然,你也可以说,石头没有美丑之分,关键是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它。只要丑的怪异,与众不同,也就是美的。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丑石》中写道:“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若是你读懂了他们,便可以听懂他们的歌声——现代对一件奇石的评估,一般要从形态、质地、色彩、纹理、声韵、意境、题名、几座,共8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简称“形、质、色、纹、声、意、名、座”。

形,形态、形状、结构状态等,这里特指赏石的天然外形和点、线、面组合而呈现的外表。石头的形态,要从影像、大小、轮廓等方面来评估。但“美”的形态并不是惟一的,有的是以奇形怪状、瘦峭玲珑的形体展示美感的;有的是以浑圆古朴、粗犷憨实的形体展示美感的;有的是以状物象形、惟妙惟肖而展示美感的。

质,性质、本质、品质,特指赏石的天然质地、结构、密度、硬度、光洁度、质感等,也指赏石的质量和大小。石之质地,能体现石的灵气,具有观赏价值。但石种不同,质地也会有所不同,不可强求一律,一般以细腻、致密、坚硬、美丽、光润者为上。

色,色彩、颜色,指赏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泽。石之色泽,一般要求色泽典雅、艳而不俗即可,但有些奇石,如鸡血、蜡石、墨石、绿石等自然形摆件,对色泽要求就十分严格,色泽上的差异,在价值上的反映是巨大的。有些奇石呈多种色泽交混,斑斑块块,形成优美图案,也成为奇石的价值所在。

纹,纹理、痕迹,指赏石表面呈线条、图案的花纹。纹理是石头亿万年自然风化的结果,以天然状、褶皱深、有装饰意趣者为佳。有些石纹不仅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还与石形、石质、石色相结合,为人们赏石提供了无穷的乐趣,甚至有的因具有拟人、拟物、拟文字等装饰意象而成为绝品。赏石在成型初期因自然收缩或经自然水流、风沙冲刷而形成的一凹一凸的条纹。

漏,赏石有孔或缝,使水或其他物体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对,是指赏石的形体或某一部分窄小或单薄。

透,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如透水、透亮。特指赏石的穿透、通透、通空灵巧等。

声,声响、声音,指赏石通过扣击或摩擦振动所产生的声响和声音。如灵璧石,早在先秦时代就被用来制作乐器。这些奇石的特性,会使其审美价值、收藏价值也相应增加。

意,指石的意境、气韵、意蕴,是奇石之形、质、色、纹、声的综合表现。我国的赏石文化以崇尚自然、追求意境为特色,故对奇石之形、质、色、纹、声有一定的要求。

名,指为奇石取一个好的名字。所谓好名,就是既能体现石之形、质、色、纹、声的特点,又与意境相吻合,还能激发人们进行艺术联想,扩大意境,体会到石之情趣。好的题名会为奇石加分不少,亦会提升奇石价值。

座,指承放奇石的几座。几座是赏石的有机组成部分,座之大小、形状、色彩、质地应与石头相统一,起到烘托渲染主体的作用。

以石为名,以石为媒

别以为石头只能把玩,“玩石”也不一定“丧志”。迄今为止,全国各地从事奇石产业的人数不胜数。奇石和黄金、翡翠一样,已成为一大投资热点。至于如何投资奇石,投资奇石是否属于盲目行为则众说纷纭。

即便如此,奇石爱好者依然热情不减,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纵观全国,南有广西彩陶石、大化石、北有内蒙古戈壁石……人们以石为媒介,广结石缘,由此,带动地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上海,石头被作出“满汉全席”。在松江泗泾镇的上海万春园——中国观赏石综合基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举办了第十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虽然只能看不能吃,“石头宴”却仍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据了解,本次石展还特别邀请到美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地展商参加。

近年来,“石头宴”已成为奇石收藏界的一条独特风景线。其经营者、收藏者一时风靡全国。他们惯将具有蒙族特色的石头宴叫做“蒙餐”,“菜种”较多、桌宴较大的一般叫做“满汉全席”。

说到“蒙餐”,就不能不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海市。

乌海人显然与石有缘。

乌海的桌子山岩画向我们展示着祖先最早的美术作品,不知这是否是乌海人爱石之源。由于处在层层沙漠包围中的乌海人对各类戈壁石的审美偏爱,乌海藏石多以戈壁石为主,从石种上看也许单调,却反映了乌海藏石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乌海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奇石资源,阿拉善、甘肃兰州、青海西宁都是享誉全国的奇石产地,这就为乌海的藏石爱好者觅石提供了方便。从大自然的馈赠中获得美育和感悟,如今,乌海已然成为内蒙西部地区享有盛誉的奇石集散地。爱石、赏石、藏石,构筑起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石头,不仅是先辈的纸张,画布,更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因其状貌和品位不同,以及与人的灵性的对应,石头给平民百姓以玩赏、品鉴的乐趣,更给予中华民族无比丰富的启迪。在诸般闲情逸致中,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优游畅怀和欢乐观念。

猜你喜欢
藏石乌海赏石
乌海恋曲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周惠忠 藏石欣赏
杜文经 藏石欣赏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邢春阳藏石欣赏
知磐堂 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