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
与其苦于坐在电脑前寻找灵感,不如走出去看看另一个角落的精彩。
在城市的街上游走,对“光合作用”
和“雕刻时光”细细品味,这里有种让人惬意和陶醉的感觉——咂摸生活的味道,内在的质感,所得与流逝。
路上,看到书屋的墙上贴满宝立来快照。一张张陌生神秘生命的面孔,人们相视、发呆、憨笑。他们是平行于空间的另一纬度的精灵,好像彼此距离很远、忽而又很近。走遍各地,这种不经意的相遇和注视让下一站永远充满了期待。
设计师的敏感
设计师需要一颗敏感的心,或说灵敏的感觉更确切些。记得还在学校时,一位老师曾说“设计者其实是为人们的诗意工作着的,他的灵敏在于联系。”我喜欢这句话。
联系,需要自身的广博、积淀、陈酿,惟其有容、乃大。从而游刃自如,继而灵敏于联系。这需要设计师的修养,需要多看、多听、多感受、多与各种人群交流。多走走,体会一下别的城市、别的国度、民族和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节奏、他们的喜怒哀乐。
对生活的了解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设计灵感的源泉和初衷,是理解设计、升华设计的根本,也是从事设计工作的目的。“设计源自生活、设计改变生活”——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喜欢这个贴近生活的工作,喜欢经历把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
也许爱生活的人就会爱设计,爱设计的人一定也热爱他的生活。
各地的文化差异
想去很多地方,探知不同民族、人群的生活,希望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共性与差异,寻找设计的火花、捕捉设计的元素。地域限制、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审美观与评判标准。所以设计是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和细分市场,设计师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对空间的理解、利用和追求,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就有迥异的做法。在日本东京和香港,对空间的利用锱铢必较。由时而起伏的街道和见缝插针式的建筑群构成,空间的有限使这里寸土寸金,许多公司、百货商场都是开门见街,院子在那里是奢侈的。有钱人是在山上风水好的地方买座别墅了事。空间的紧凑感还体现在那些建筑上。
它们又瘦又高,像香烟的长宽比。紧密的挤靠相连,只留丝毫的间隙。城市的差异性由此建立,在这样的城市中,必定造就了对紧凑型轿车和小户型居住环境的需求,达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
我们经常能感受到,火柴盒似的日本小车在他们的国度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和顺其自然,而在其他地方就感受不到那份搭调了。
同样,菲亚特PANDA在意大利街头随处可见,造型与古老的罗马建筑相得益彰。
不同国家的人群对汽车的消费有不同的理解,取向自然也大相径庭。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绝对是两厢车大行其道。
橱窗里的秘密
橱窗是城市的一面镜子,像个精灵,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花样繁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商业促销媒介。
设计师将概念与商品连接起来,使呆板的商品更加鲜活,富于情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它们为夜晚的商业区调制了亮丽的一笔,是设计师们描绘梦境的舞台。
穿梭在罗马帝国的老街上,驻足欣赏橱窗玻璃后面的精灵,它像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诠释着意大利的风格,随性中的考究,不羁中的设计内涵。他们的商铺很注重橱窗的摆设及陈列的美感。
不单是每个商品本身的品质,还有它们相互间的关联和“对话”,光所营造的氛围,展示架的设计,都被一并考虑在内。即使城中心区域老街上很小的店铺,对橱窗陈列的设计也是一丝不苟,并且隔几周便会“大改款”,重新选择需要展示的商品和陈列风格。
品味设计
从古至今,所有的人造物都可以称之为是“设计”,它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其实,设计就是取悦人的,比谁做出的东西能让更多的人愿意拥有,看了、用了高兴,改进了他或她的生活品质。
有的设计作品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什么时候看到、用到都会让你有一种钦佩和赞叹的感觉,激发对生活乃至人生新的感悟。
比如金字塔,它算不算是个设计?有位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环球旅行归来,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答案是“夕阳下的金字塔。
因为远望着它,让我觉得人类是如此渺小,而人类又是那么的伟大。”
这就是设计带给人的情绪和触动,也许就是所谓“满足了人们对诗意的幻想”。
金字塔是一个古老的、经典的设计,成功的设计。能够做到这个分上,真的很难,不得不佩服它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们。
工业革命后,在流水线诞生的工业产品逐渐进入每个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了大量相对廉价的耐用品,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高效和便利。
设计不再是一个仅此一尊的雕像会永远的矗立在地球的某个经纬度上,而变成一种可以无限次复制和批量生产的东西,似乎不再那么神秘了,但就此失去它的意义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包豪斯诞生了,它代表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从此激发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汽车设计从属于交通工具设计,是工业设计中的一员。意大利作为汽车设计的老牌代表国家,有着深厚的设计传统和底蕴,虽然近几十年,它不再是曾经的一枝独秀,但仍保留并发扬着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