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陶瓷的软道

2012-04-29 07:54:07
收藏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刻划包浆釉面

“软道”的定义:古陶瓷釉面长期在地表环境下被风化和水解,表面生成了一层较软的包浆(SiO2·nH2O),由于墓葬中的土或空气中的微尘使包浆的表面产生了细丝划痕,此细丝划痕被称为“软道”。

古陶瓷鉴定书籍中关于“软道”的介绍不多,内容也很简单,尚没有科学而准确的定义。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写道:“软道,釉面久经磨擦出现的细微丝纹。”喜欢古陶瓷收藏或研究古陶瓷鉴定的很多朋友也许已经注意到真品古陶瓷釉面上的“软道”与赝品釉面上的“软道”有明显的区别。那么“软道”是否可以作为鉴定古陶瓷真伪的重要依据呢?以下本文将对“软道”做详细而科学的论述。

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是说:没有本事就别揽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但是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与我们研究软道有关。这句话的科学含义是:瓷器的硬度很高,普通的钢钻头没有瓷器的硬度高所以钻不动瓷器,只有金刚钻才可以钻动瓷器。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任何科学的概念,但是它却明确蕴含着“硬度”这个科学概念。陶瓷釉面上的“软道”是由于硬物刻划所产生的,既然是刻划而致,那么与刻划有关的科学概念“刻划硬度”我们必须有所了解。“刻划硬度”通常以莫氏硬度单位计量。摩氏硬度分十级来表示硬度: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所有矿物只有硬度大的可以刻划硬度小的,硬度小的矿物无法刻划动硬度大的矿物,也就是说硬度小的矿物无论如何擦磨硬度大的矿物,也不会在硬度大的矿物上留下擦磨的痕迹。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带的手表通常有两种表蒙,一种是玻璃的,另一种是蓝宝石的,所谓蓝宝石表蒙其实就是人造刚玉,其硬度为9,所以被称为永不磨损表蒙,之所以称为永不磨损是因为只有金刚石可以划动它,日常生活中只要不用金刚石去刻意划它,它就不会被磨损,空气中的灰尘硬度只有7,日常生活中的硬物钢铁硬度也只有5.5到6左右。普通的玻璃表蒙硬度只有6左右,其硬度低于空气中的灰尘,所以时间长了表蒙会被磨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器物只要摩氏硬度大于7就不会轻易被磨损。

上面我们介绍了有关划痕的基础知识,现在就来讨论一下釉面上的“细微丝纹”是如何产生的,是不是耿宝昌先生所说的“久经磨擦”而出现的?

古陶瓷釉面上的“软道”是不是久经磨擦而生成的?根据多年的大量观察,很多古陶瓷并没有使用过,但是仍然有明显的软道,比如很多窑址出土的瓷片,当初是烧坏的产品扔掉的,所以当初并没有使用过,那么这些瓷片上的“软道”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本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新买的现代仿品瓷器放在室外的窗台上让它落灰,然后每天用带灰的抹布擦拭干净,如此往复擦了一年,瓷器的釉面却没有“软道”产生,这是为什么呢?实际问题很简单,瓷器釉面的摩氏硬度是8左右,而灰尘的摩氏硬度只有7左右,所以无论怎样擦磨都很难在釉面上留下细微丝纹。灰尘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的细微颗粒和石英的细微颗粒,石英的摩氏硬度是7,能够成为空气中漂浮的灰尘的颗粒是十分微小的。

问题又出现了,既然瓷器的釉面无论怎样擦拭都不会产生古陶瓷釉面上所出现的“软道”,那么古陶瓷上的“软道”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古陶瓷上要产生“软道”首先要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瓷器的釉面的摩氏硬度要小于7,问题是我国古代的高温瓷器的釉面烧造温度已经和现代普通瓷器的烧造温度相同,就拿景德镇元明以来的高温瓷来说,其釉面的摩氏硬度也已达到8,所以古陶瓷在刚出窑的时候其釉面摩氏硬度也是8,不会产生“软道”。但是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沧海可以变桑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陶瓷的釉面就会被慢慢地风化和水解,在古陶瓷的釉面上形成一层“包浆”,“包浆”的成分是SiO2·nH2O。这层“包浆”光滑而细腻,其摩氏硬度为5.5左右,远远低于灰尘的硬度,所以具备了形成“软道”的条件之一,要形成“软道”还必须具备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器物的表面要光滑,否则即使摩氏硬度再低也无法形成“软道”,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棉花很软,轮胎很软,磨砂的塑料很软,但它们身上都不会产生“软道”,原因是它们都不具备细腻光滑的表面。

古陶瓷上“软道”的形成原因我们已经论述清楚了,但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清楚,古陶瓷上的“软道”是否“久经磨擦”而形成的呢?“久经磨擦”是人为的,而古陶瓷上的“软道”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形成的因素,举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我们平时抽的香烟,刚买的香烟,并没有人为地去擦磨,其表面一样有“软道”。所以说“软道”不是人为久经磨擦而形成的。有很多喜欢古陶瓷的朋友常常把软道叫做“使用痕迹”,实际上“软道”和“使用痕迹”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细节是有区别的,它们所形成的划痕也是有区别的,比如餐厅里所使用的瓷器餐具其表面也会形成很多划痕,也就是所谓的“使用痕迹”,这种“使用痕迹”和古陶瓷上的“软道”有本质的区别,希望广大读者在以后的实践中注意观察、仔细区分。

“软道”的本质说清楚了,那么可不可以人为地仿造和古陶瓷一模一样的“软道”呢?我本人的观点是无法仿制出与古陶瓷上相同的“软道”。现今的造假者用比陶瓷釉面硬的磨料的浆泥抛摩釉面,使釉面形成网纹,但是有经验的古陶瓷爱好者一眼便能看出真假。如果要仿造出与古陶瓷釉面上完全一样的“软道”,首先要使釉面上产生一层软的包浆,硬度低的釉面就很容易形成“软道”。现在有一种高仿的瓷器,透明釉采用低温配方,釉面硬度较低,仿制的“软道”和真“软道”有些相似,这种“软道”用肉眼也可区分。

文章开始时“软道”的定义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人为仿制软道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天然的包浆和自然的磨痕都是无法仿制的,所以古陶瓷的“软道”是我们鉴定古陶瓷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要充分理解“软道”的本质才能够掌握区分真假“软道”的方法。

区分真假软道的注意事项:

1.真假软道在整个瓷器釉面的分布规律不同。

2.真假软道的形状不同;

3.真假软道的粗细不同;

4.真假软道的光泽不同。

观看软道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电筒观察,另一种是用放大镜观察,要熟练掌握软道的鉴定方法必须认真观察总结。

猜你喜欢
刻划包浆釉面
一种具有闪光干粒效果的釉面的制备方法、砖体及其应用
佛山陶瓷(2023年7期)2023-08-04 08:20:41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陶瓷学报(2021年4期)2021-10-14 08:57:58
文玩那些事儿——文玩包浆的三层意义:冰浆 晶浆 玉浆
文玩那些事儿——包浆太慢?因为你手太“勤”了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及鉴定要点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4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陶瓷(2018年1期)2018-05-09 05:27:47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包浆
特别文摘(2017年18期)2017-11-13 20:45:38
不确定信息下凸优化问题的鲁棒解刻划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佛山陶瓷(2016年11期)2016-12-23 08: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