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种下的蛊?

2012-04-29 00:44:03吾语
艺术品鉴 2012年11期
关键词:藏家瓷器证书

吾语

每个人怀揣着自己的“宝贝”,情绪高昂,在填好工作人员发给他们的表格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排队等着专家到场。

一阵“骚乱”过后,某些人的情绪却渐渐低落下来……

民众的“寻宝”、“藏宝”热情,在专业知识不足、收藏经验缺乏的条件下会如何演变呢?民间流传的是真有收藏价值的古董文物,还是鱼目混珠呢?如此投身于古玩收藏市场,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呢?

周三早晨8点多,在靠近北京西站的一个酒店内,央视《一槌定音》的鉴宝海选现场就被一些从各地赶过来的“藏家们”围的水泄不通了。每个人怀揣着自己的“宝贝”,情绪高昂,在填好工作人员发给他们的表格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排队等着专家到场。9点半,专家准时赶来,现场一阵“骚乱”过后,某些人的情绪却渐渐低落下来。

“忙活半天,鲜见真品”

海选现场的一个角落,有几个人在默默地把一些瓷器小心翼翼地装进箱子里。“他们带了很多,得有十几件瓷器,刚才老师看了,说都是假的。”一个看热闹的中年人小声地嘀咕着。这些“宝物”的主人是杨先生,来自山东,为了这次的鉴宝活动,全家人都陪他一起来了。

安徽藏家小王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幅大长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金运昌仔细看了几眼,很肯定地解释说,“这是幅复制品,是一幅很一般的复制品。”对于此番鉴定,小王很不服气,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家祖传的,东西都不是收来、买来的,怎么会是假的呢?”

藏家小李从福建慕名而来,他带来的那件佛龛是当天定下来的唯一一件可以上节目的作品,

“老师鉴定说是乾隆50年的佛龛,十几年前买的,那时候是花了3万多。”他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栏目可以鉴宝,又怕节目是骗人的,就亲自赶了过来,“之前的一些电视台也搞过这种活动,但是过去了都是这收费,那收费的,也坑了我不少钱。”

一上午忙活下来,金运昌已经有些累了,

“今天,没有什么好东西,小名头的可能是真的,大名头的不可能是真的。”他介绍说,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个便民服务,“大名头、大收藏家也不可能拿着东西上电视的,在这种地方发现一些了不起的东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几千块钱的东西,只要是真的,都可以上。”他强调,节目宗旨就是开门真。

在海选快结束时,有一个从四川来的藏家,不死心地拿着一张很旧的印刷品找到杨景荣老师,“老师您看下这个康熙皇帝图怎么样?是不是真的?我有一个。”杨老师只能很无奈建议他下次有机会带来东西看看,“这图都磨的没颜色了,让我怎么看?”另外一个藏家也不死心地追着索要金运昌老师的电话,说是自己有很多宝物需要拿他给鉴定一下。是谁在蛊惑他们?

在喧闹的人群中,一个稍有驼背的老人,苍老的面庞略显疲惫,他提着一个破旧的大箱子,里面大概放了几件瓷器,中间的空隙用一些旧衣服和旧布条包裹着,他毫无次序地整理着那些东西,“老先生,您贵姓?从哪里过来的?”记者凑上前去问道,“我姓林,山东泰安的。现在坐车方便了,7个小时火车就到北京,坐一晚上就过来了。”他用浓厚的乡音介绍说,“这次带了件陈洪绶的作品,还带了几件元代的成化瓷器。但是专家说东西不对,我不相信,我这些东西都是有证书的。上一年济宁电视台在我们那里组织的鉴宝活动,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给我的这些东西都做了鉴定,全部都开了证书。”他所说的那些证书,每个花了100元钱,记者看到,证书上确实印着故宫博物院某研究员的名字。“东西是假的,证书是真的,专家是没道德的,这些专家专门给假货开证明。”金运昌对此很是无奈,“他们总是坚守自己的东西是真的,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他认为只要有人给鉴定过这个东西是真的,无论以后有再多的专家认为他这件东西是假的,他也不想承认,他不考虑说他的东西是真的这个人是什么人。”

林老汉介绍说,前几日他刚把一件元代的成化瓷器交给了一个连他自己也说不上名字的拍卖公司,因为那个拍卖公司的专家曾告诉他这件东西是个大宝贝,至少值个几千万。当然,拍卖公司也事先收取了老汉几百元的不知名费用,“几千万的东西收这几个钱不多,他们人很好,看的非常仔细,不像嘉德、保利那些大拍卖公司,都是在帮一些关系户拍卖,拍假货,洗钱,他们不会理我们,他们根本不会收我们这些真东西。”林老汉一直沉浸在拍卖公司给他构筑的千万梦想中,“等那个成化瓷器能够拍出去就好了,我很需要钱,我老婆病了,我希望能尽快换钱给她看病。我家里还有齐白石、黄胄的不少作品呢,都想卖掉。”

在海选现场的外围处,有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他叫余伯经,来自四川,今天一大早就赶过来了,名片上印着某收藏协会副会长,因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说的并不是那么流利,“我们那里很闭塞,来一趟北京不容易。我的家乡是三星堆的发源地,所以一些文物比较多,”他介绍说,自己有30年的收藏历史,现在手里有很多东西,本来想建一个博物馆,但是经济实力不够,就搁置了,“另外,家里的孩子们并不喜欢这些东西,我就想把这些东西卖掉换成钱。”他非常激动地给记者介绍着他的几件“著名宝物”,“我有一尊女娲塑像,是陶器,人头蛇身,20年前买的,花了50元钱。前几年去国家博物馆让老师看过,他说我的这个东西太古老了,可能有6000年的历史,说是要成立一个专家组去我们那个地方考察,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过来。”现在,余伯经认为当务之急还是把这些东西都给卖掉,“能给个几十万就行,除了这个女娲像,我还有个大禹像和一个宫廷画师画的作品,这都是我比较重要的收藏。”

是自欺欺人,还是无知?

保利书画部经理殷华杰介绍说,他们也经常遇到这些拿着自己的东西当“国宝”的一些人,“这是一种社会的心态,也是一种个人的心态,一方面是收藏热,全民收藏,另外就是媒体所宣传的一些通过艺术品而一夜暴富的情况。”每个人都想着天上掉馅饼,“我不排除说没有这种情况,但是,我是没有遇到过,就算有,也如中大奖一样,机会太小了。”

殷华杰认为,是贪婪和无知造成了人们的这种心态。“都想着天上掉馅饼,我们还碰到那种对价值认识不清的,东西是真的,也就值个一百万的东西非要拍3个亿,这也是想发财想疯了。”殷华杰说,“找专家鉴定的功夫,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经常有人拿一张画过来,说是哪个大家的东西,那风格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现在的社会信息化很高了,想学习的话并不是那么的困难,故宫、博物馆及一些大的主流拍卖公司,不难看到一些真迹。他们就是没有看过真迹,所以才会犯那些最低级的错误。我总是建议那些拿着很明显的大名头作品的人,去博物馆看一看,看一看书,自己来学习比较一下,这种无知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殷华杰还提到,东西的来源及上一手交易价格也非常重要,“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会说,这是我的宝贝,这样的一件东西,花几千块钱买的,却想上拍个几千万,几个亿,就算是你朋友送的,你跟朋友几个亿的交情啊?哪有这种好事情。就拿元青花来说,也不是到了今天才是个稀缺物品,也并不是到今天才开始有价值的,它们一直都有价值,包括古代绘画,比如像那些宫廷画师,老百姓哪能那么容易接触到,那你家里凭什么就有了呢?像颜真卿、苏东坡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宰相,就像我们现在这些平民老百姓,我们能有多少机会拿到到国家主席国家总理的一幅字、一幅画?口口声声说是家里祖传的,怎么传下来的他能说明白吗,三代贫农,传下来一件国宝怎么听都像是一个笑话。”

殷华杰认为,国宝级的东西,自古以来都是宝贝,每个朝代都有收藏者都有懂行人,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在民间能这么容易拿到国宝的话,拍卖行也不用这么费劲地征集作品了,所以大家不要自欺欺人,要多看多学习,理性看待问题。“像我们这种专业从业者,这么多年来,还没有捡过漏,也不抱有这种捡大漏的心态,现在也无大漏可捡,你要买,只有去好的渠道,要么就等着上当受骗。”

猜你喜欢
藏家瓷器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藏家之友
中国书画(2021年12期)2021-09-03 20:50:44
藏家之友
中国书画(2020年8期)2020-12-01 06:49:42
收录证书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8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0:44
藏家之友
中国书画(2016年4期)2016-09-19 22:42:49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财富堂(2016年7期)2016-05-14 08: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