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小花
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生物课催化剂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瑰丽奇妙的世界。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生物课是吸引学生自愿、自觉学习生物课的有效途径,怎样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强化课堂效果的催化剂。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利用文学,将诗词、谜语、俗语融入课堂。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诗词、谜语、俗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当挖掘其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背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乐于学习,更有益于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例如:学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时,我们可以借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又如:学习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时可借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可借用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龙生九子,连母十样”。在教学中成功地导入人人皆知的诗词、谜语、俗语,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新知识,还会大大增加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可以使他们学得主动、生动。当然,激发兴趣关键还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这样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新课导入。
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是重要和深刻的,它影响着以后认知过程的展开和实效。导入便是新一课的“第一印象”。通过导入,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的知识体系,了解所需掌握的中心问题,从而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我就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广告入手,如:聪明的妈妈会用“锌”,高楼大厦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入手;学习神经调节时,我先让同学们做一个测量反应时间的游戏,再让同学们做膝跳反射试验直接将学生领进和谐愉快的课堂,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导入作为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师讲好导入犹如港口的引航员一般,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较好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与交接。只要我们愿意在引言的讲解上下工夫,讲点技巧,那么我们在讲课时就会少了许多“开头难”之叹。
三、借助课件,让生物课堂动起来。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它能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课件中的内容会给学生提供独特的视角、清新的画面和准确的动态过程,这不但给学生带来了新的视听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尿液的形成内容时,通过播放flash制作的“尿液的形成”的动画,“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这个教学难点一下子就解决了。比起教师直接地对着教材口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不但要生动,有趣得多,而且便于记忆和理解。在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时,通过观看视屏,学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及他们的运动方式:沙漠上奔跑的鸵鸟;天空中展翅高飞的老鹰;冰天雪地行走的北极熊;土壤中蠕动的蚯蚓……在全神贯注地观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不由自主地带动起来。借此趁机引导大家进行点评和生物学原理分析,并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不足之处或不甚理解的知识点马上进行讲解,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情感十分融洽。
总之,生物老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最有效、最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从而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应用价值的认同,焕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学生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