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现象研究综述

2012-04-29 04:35蒋洪莹王华云晋婧婧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负相关研究者个体

蒋洪莹 王华云 晋婧婧

1 拖延的界定

“拖延”一词最早出现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942年的书里。”,自20世纪70年代末,Ellis和Knaus等人开始了拖延行为的研究。由于拖延的定义繁多,研究者试图从拖延现象涉及到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发形成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定义。Mligram认为,一个综合的拖延定义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体认识到任务必须要完成;二是行为结果必须达到某种标准;三是应在合理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四是当个体的行为表现不满足二三方面的条件时,会出现焦虑等情绪困扰。Steel在他的评论中总结到拖延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行为意向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距;二是心境变化;三是不良的行为表现。Ferrari认为拖延必须包含4个成分,一是延迟的行为表现;二是会导致一种不合格的行为结果;三是此任务对于拖延者而言是重要的;四是会导致情绪上的不适。

国内学者庞国维认为大多数研究者强调拖延应满足三条标准:拖延、不必要、产生不良后果,但由于研究者对于拖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将拖延简单的界定为“有目的的推迟或延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马明胜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将拖延定义为该做的事(刺激)和不应该的延迟行为(反应)之间的稳定联接,并且认为拖延行为具有三个特征,意识是非理性的认知过程,二是拖延事件必须是有意去完成的,三是拖延行为必须是错过最佳时间的延迟行为。

2 拖延的成因

2.1 精神分析理论

研究者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将拖延视为个体对死亡本能的抗争和回避无意识死亡焦虑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拖延者通过拒绝接受客观时间、坚持自己的主观时间,给自己一种可以掌控时间掌控现实的幻觉来缓解死亡带来的恐惧。个体内部存在冲突和焦虑,但又渴望内心的宁静,为了缓解冲突降低焦虑,拖延者发展出了拖延这种防御机制,抵御任务对自身带来的威胁,将痛苦思想、情感以及记忆阻挡在意识范围之外,保护自尊不受伤害。

2.2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拖延是先前的拖延经历得到强化的结果,拖延者在拖延的过程中拖延者要么得到了奖励,使拖延行为得到正强化;要么没有得到惩罚或者回避了任务所带来的不愉快的刺激,使拖延行为得到了负强化。有时拖延甚至带来一些回报。McCown和Ferrari让一组拖延大学生和不拖延大学生回忆自己成功在最后一秒完成任务的次数和没有成功的次数,结果证实了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拖延者能回忆起更多的成功经历。

2.3 认知心理学理论

许多学者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拖延的成因,并且提出了很多观点。Ellis和Knaus根据临床经验将拖延和非理性认知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拖延者由于对任务的完成存在不恰当的认知,例如标准高、肯定会失败等,对任务的非理性恐惧造成拖延。Solomon和Rothblum通过实验发现了影响拖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失败恐惧”和“任务厌恶”。还有人将拖延看成一种非理性的应对策略,认为个体通过拖延逃避面对自身缺乏能力的状况。

2.4 自我调节理论

自我调节理论认为拖延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失败。Tracy Janssen&John S.Carton研究發现内控学生不仅更早开始任务,而且完成任务也更快。Senecal也指出,受内在动机调节的学习者更愿意按时启动任务并更可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而受外部因受调节行为的个体更可能在最后时刻才真正启动任务而且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2.5 折扣期望理论

Steel在整合期望理论和时间折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影响行为选择效用越小越容易拖延。期望指人们完成任务的主观期望,包括自我效能;价值是完成任务的价值;延迟代表任务延迟时间的长短;延迟敏感性即个体自身具有的容易拖延的因素,包括冲动性、缺乏自我控制和注意涣散。Steel认为人们更可能选择更加有趣的、更有可能实现的,能够带来即时回报的目标;更可能推迟或拖延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实现可能性较小的任务。

2.6 人格理论

研究者把拖延看作一种人格特质,认为拖延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并探探讨了拖延与“大五”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尽责性因素与拖延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相关显著。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拖延也与一些其他人格特质相关,例如自尊、自我效能和完美主义。GeryBeswicketal研究认为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自尊成显著负相关;Haycocketal研究发现效能期待(有能力完成重要任务的信念)与拖延成显著负相关;Onwregbuzie的研究显示社会决定的完美主义者(尽力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与学业拖延呈显著相关。

2.7 家庭原因

有研究显示父母专断型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拖延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另外有研究发现,家庭中成功和失败的榜样,家庭的价值观、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这五个家庭倾向和与之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

虽然近些年来对拖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关于拖延干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学者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干预方法,但很少出现具体实施并证实有效的干预策略,因此笔者也希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拖延干预策略,以帮助人们摆脱拖延。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0,33(1):147~150.

[2] 马明胜.拖沓习惯实证研究的回顾[J].中国临床康复,Vol.9(24):134~135.

[3] 包翠秋,张志杰.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29~132.

[4] 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负相关研究者个体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