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华 刘玉琳 夏星星 刘振庆
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自进入中学阶段,个体就几乎同步进入了自身的第二个快速成长期——青春期。此阶段,个体的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心理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学阶段也是各种矛盾、冲突集中爆发的阶段,其中之一就是亲子冲突。研究发现,频繁的亲子冲突会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绩下降,产生问题行为[1]。因此,对中学生亲子冲突的关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亲子冲突的内涵
亲子冲突的概念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狭隘到宽泛的演变过程。国内学者何文广和宋广文提出亲子冲突主要是指父母与亲生子女、或父母与养子、养女之间由于某方面的原因而引起彼此心理上的不适(如心理上相互反感、怨恨)、语言上的争执(如争吵、谩骂)、身体上的攻击(如动手打、或用脚踢)[2]。这一概念含义明确、操作性强,清晰地界定了亲子冲突包括心理、语言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冲突。
2 中学生亲子冲突的影响因素
影响中学生亲子冲突的因素可分为中学生个体素、家庭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
2.1 中学生个体因素
中学生的性别和年龄会影响亲子冲突。研究发现,初中生男生在亲子冲突的大多数方面均多于女生,且随着年级升高,亲子冲突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初二达到顶峰,高中阶段冲突有所减少[3]。
中學生的个性会影响亲子冲突。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个性不良会激化亲子冲突,其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亲子冲突,导致亲子冲突增加[1]。
2.2 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亲子冲突。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经常采用专断、禁止和惩罚等做法,容易引发亲子冲突。而民主教养方式下亲子冲突则较少。
父母的情感和婚姻质量会影响亲子冲突。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抑郁会导致亲子冲突增多。父母的吵闹会使孩子产生较多的消极情感,从而易导致孩子的攻击与反社会行为[4]。
家庭气氛会影响亲子冲突。温暖、支持的家庭气氛下存在较少的亲子冲突,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下亲子冲突则较多。
2.3 社会文化因素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全球化影响越来越深,中学生的思想也随之日益开放和超前。相比之下,父母的思想偏于遵循传统和保守,导致亲子双方在价值观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冲突的发生不可避免。另外,在互联网渗透人们生活的当代,网络也已成为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方面。
3 中学生亲子冲突的干预
结合影响因素,可从中学生、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亲子冲突的干预。
3.1 中学生干预
第一,改变错误的归因方式。调查发现,中学生多把亲子冲突产生的责任归于父母,而较少认为自己有错。中学生要改变此种归因方式,多反思自己的言行,这样利于亲子冲突的解决。
第二,理解和尊重父母。由于代际不同,中学生和父母的思想行为都会存在差异,加之现今父母的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中学生要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对父母的付出心存感激,尊重父母,不对父母蛮横顶撞,要有礼貌。
第三,主动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沟通不畅是亲子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学生要主动找父母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同时也主动了解父母对同件事的看法,多与父母协商沟通,因沟通不到位引起的亲子冲突必然会减少。
第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学业、家务是亲子冲突的重要内容。中学生要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认真努力;同时力所能及地多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3.2 家庭干预
第一,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父母要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多与子女交流,理解和尊重子女的想法,不搞独裁。把子女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保护子女的自尊心,尊重子女的隐私。多给子女关心和鼓励,但不能溺爱,对待子女要宽容。遇到冲突时要保持理性,主动与子女对话,使冲突尽快解决。
第二,转变教育理念。父母要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一味盯名牌和重点,而应鼓励子女发展兴趣和特长。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子女身上,切忌拿子女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
第三,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父母的婚姻质量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夫妻感情融洽,彼此尊重,会让子女对父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增加安全感,从而减少亲子冲突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3.3 学校干预
第一,开展感恩教育。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将子女养大成人,是子女最大的恩人。学校可采取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子女感恩父母,并将感恩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第二,利用家长会和学校的家长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在教育方法和如何与子女相处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第三,开设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切身体会父母生活的辛苦,增加对父母的理解。
第四,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在亲子冲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切实预防和减少亲子冲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周雪梅.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3~38.
[2] 何文广,宋广文.初中生亲子冲突事件问卷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112~115.
[3]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46~52.
[4]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