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忠梅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的成本低,谁就有竞争力。本文针对M企业的现实情况,即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的双重影响,导致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因此,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对标深挖潜力、加强管控,寻找降本增效的新途径,减少企业所受不利影响,使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M企业能力分析
现以M企业为研究对象,全面、完整地评价、分析企业能力,选取了四大类13项指标变量:企业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能力(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企业运营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企业发展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于运行良性的企业,流动比率应不低于200%,速动比率应不低于100%,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企业盈利能力指标通常越高越好,企业运营能力指标通常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应为3,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应越高越好。
分析M企业能力可知, 2008年—2011年期间,流动比率在持续走低。盈利能力方面,企业在2009年出现拐点,指标达到最好状态,而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减弱。运营能力方面,存货周转率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公司采用JIT改善活动控制存货,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应收账款周转率,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企业发展能力方面,2010年和2011年企业净利润、营业利润增长率等相关指标均为负数,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要求企业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当前不利局面。
通过以上对企业能力的分析,建议从净资产收益率出发,进行杜邦财务分析,深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扭转不利局面。企业自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最大值后,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到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006%。这是由于销售净利率由2009年3.18%下降到2011年0.003%,总资产周转率由2009年1.02次下降到2011年0.86次,两个指标共同影响的结果。
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变动是由净利润和销售收入共同决定的,导致销售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净利润下降的幅度远远高于销售收入变化的幅度;与此同时,由于严酷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使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控,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适度进行劳动力成本管控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看出,目前M企业经营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降本增效。从劳动力成本管控的角度,采取必要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
1.M企业劳动力成本构成情况。按照劳动力成本发生的方式和环节进行划分五项:获得成本(招募成本、选择成本、录用成本和安置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其中获得成本和离职成本相对较小,主要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收入,除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外,劳动成本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社会保险费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等。从搜集的数据上看,从2008年到2011年,M公司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其中,职工工资部分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之和约占企业劳动力成本的近30%。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这部分费用的比例有着逐步上升的趋势。
2.劳动力成本使用效率分析。劳动力成本已经在企业的总成本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种比重还影响着企业产出的效益和产品的各项成本。为了增加企业劳动者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求我们在努力控制劳动力成本投入的同时,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使用效率。
劳动分配率和人事分配率是最能反映劳动力成本时用效率的指标。一般来说,劳动分配率和人事分配率越低,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高。M公司自2008年至2011年的四年间,以2009年为拐点,在这一年企业劳动分配率和人事分配率均为最低值,说明企业在近三年盈利能力在下滑。在2011年,人事分配率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0.2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3.人均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净利润分析。从整体上看,企业人均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净利润两项指标均在2009年出现“拐点”,人均劳动成本达到最低值,为73707.32元/人,而人均净利润达到最高值,为24978.88元/人,这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完全符合。从企业2008年至2011年始终处于人均费用高投入,人均净利润较低的状态,即使是相对较好的2009年,其人均净利润也还不到人均劳动力成本的一半。
4.单位劳动成本分析。M企业在2008年—2011年期间,2010年出现了劳动成本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情况,劳动成本同比增长7.53%,劳动生产率却不增反降,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工业增加值不断减少。因此,保持劳动力成本的“适度上升”与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对于竞争优势的长久维持是关键,两者之间关系的比较对于分析竞争优势显得尤为必要。
总体来看,2011年劳动生产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均超过了同期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劳动力成本2.48个百分点,从而使单位劳动成本(ULC)整体表现出下降。虽然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在此期间,遏制了2010年不良走势,呈现上升趋势,但两者增长幅度差距与2009年相比仍在缩小。这些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既要维持劳动者报酬(劳动力成本)的稳步上涨,保障人力资本积累基础,也要特别注意从效率方面来促进成本竞争优势的提升。
三、M企业降本增效对策分析
1.推进技术创新,增强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不可避免上升的条件下,要维持原有竞争优势甚至形成新的或更稳定持久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不断“涨价”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包括影响竞争优势变动的诸多因素,如增加投资和管理经验改良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尤其是在工资刚性和其他因素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劳动生产率对竞争优势的提升意义就更为重大。
从企业生产效率角度来看,即使在短期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无法通过价格转嫁,但是劳动力成本的双重性质并不能决定劳动者报酬增长与企业成本竞争优势之间仅仅简单的表现为此消彼长的互斥关系。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企业无法凭借过低的劳动力成本来维持粗放增长条件下非劳动生产要素的高回报率,从而产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部动力;另一方面,刺激企业替代性资本投资,并加强技术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建议M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不断进行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加强知识管理,扩大新产品研发种类,推进集约型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成本竞争优势。
2.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成本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据不完全统计,企业70%以上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就确定了。因此,在设计时,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尽量安排平行交叉作业,如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营业人员、制造部负责人、财务人员等,应将产品调研、设计分析、制造、安装使用等工作同时展开,尽早发现设计、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便于尽快采取有效方案予以解决。
3.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资金周转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应通过市场调查,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及时采购、生产和销售,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掌握外部市场的情况,充分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和财务等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建立适应性(或柔性)较强的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地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使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组织产品生产等环节完全服从于销售(市场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以及各种有形和无形损耗(费用)降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
4.加强职工薪酬管理,确保骨干员工队伍稳定性。职工薪酬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还会让员工有自我认同感。薪酬激励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要使企业的薪酬管理保持激励的同时又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自己相匹配的薪酬策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企业职工薪酬的制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对外有竞争,对内要公平。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加强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有效控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稳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伴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渠道畅通,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实现企业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
总之,企业M的发展必须从单纯强调劳动力成本的发展模式过渡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重心的道路上。“适度增长”的劳动力成本投入与“高速增长”的劳动生产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竞争优势的维持与巩固。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正确认识成本,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力成本管控分析,挖掘企业降本增效措施,全面控制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作者单位:西电三菱电机开关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