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琪
【摘要】2010年12月,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手打造了一档职场类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本文主要从抓住社会热点,吸引受众眼球;改变游戏规则,抓准受众心理;转变传播观念实现教育功能;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受互动等几个方面来探析《职来职往》节目的赢效因素。
【关键词】《职来职往》赢效因素受众参与
如果说2010年的荧幕上是相亲类节目独挡一面,那么2011年引领时尚话题潮流的就非职业类真人秀节目莫属了。《职来职往》栏目是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国内首档职场类真人秀节目,节目旨在帮助求职者正确的对待自己与职场,为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节目热播以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为何节目能如此受到社会关注并获得成功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职来职往》节目的赢效因素进行探析。
一、抓住社会热点,吸引受众眼球
近年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出现了“就业难”、“择业难”的现象。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应届毕业生达历史新高650万,就业压力之高也是史无前例的。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创办了《职来职往》节目。节目联合百强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求职平台,给他们提供了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
大众传媒既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众所周知,社会热点问题是广大受众所关心的问题,因此,大众传媒应该将焦点对准社会热点问题,给受众提供最新信息,帮助受众解决难题。而职业类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的关注点与当下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不同,其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关注的就业民生大计。这档节目可谓是顺应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热点问题应运而生的,节目以就业问题为主题,具有很强的话题性,促使许多青年受众主动参与。由此可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受众眼球是《职来职往》节目成功的赢效因素之一。
二、改变游戏规则,抓准受众心理
《职来职往》将现实中的求职面试搬到了电视屏幕,还原了面试现场,使面试公开透明化。在节目中,18位达人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面试官,他们会通过专业技能测评、求职短片介绍、职场问题回答这三关来了解每一位求职者。节目以亮灯或者灭灯的形式来肯定和否定求职者。但是这一次亮灯与灭灯的规则与以往的真人秀节目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整个过程中,18位达人可以自由的选择亮灯或者灭灯,即使有的选手在自我介绍和专业技能测评时没有获得较多的灯数,在VCR展示时仍有机会赢得更多的灯数。这区别于以往的真人秀节目,以《非城勿扰》为例。《非城勿扰》节目中亮灯的数量是一个递减的过程,而《职来职往》节目中亮灯的数量有递减也有递增的。对于一些求职者来说,刚刚站在舞台上的时候难免会有些紧张,所以自我介绍或者专业技能测验可能表现得不是特别好,没有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节目在这种亮灯形式的变化体现了节目的人性化,有利于18位达人全面的了解每一位求职者,减少因为客观因素对求职者造成的不公平。第二,求职者在进行三关测试后,如果场上亮灯的数量超过12盏,求职者将有权利从100强企业中选择任何一家,获得该企业的试用机会;如果亮灯数量不足12盏,亮灯的达人可为求职者提供工作机会,如果双方达成协议,则求职成功,否则失败。这一变化为求职者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即使亮灯没有超过12盏,也有获得工作的机会。这样的游戏规则让受众形成一种印象:在这一次面试中,只要这18位达人中的任何一位对自己满意,都有可能获取一个工作机会,这比在现实生活中一次面试只有一个机会对自己更有利。求职者认为参加一次节目有18个机会,而参加一次面试却只有一个机会,从将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求职者会更倾向于参加《职来职往》节目。《职来职往》节目在游戏规则上的某些变化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吸引了较多受众。
三、转变传播观念,重视教育功能
赖特曾经提到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的功能。由此可见,提供娱乐的功能只是大众传媒四大功能之一,而不是其主要的功能。而如今,很多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的眼球,放大了提供娱乐这一功能,忽略了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大众传媒对受众具有模式示范效果,也就是说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受到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媒介世界的影响,人们将利用从媒介中学到的关于解决某些事件的方法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在某些时候,受众像学生,而传者就像老师,受众会从传者那里学习一些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大众传媒应该更好的实现其教育功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围绕就业这一热点问题联合创办了《职来职往》节目。《职来职往》节目以大学生群体包括在校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求职基本知识和正确对待职场为宗旨,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平台,缓解就业高峰为目标.节目邀请了18位达人担任面试官,而这十八位达人都是来自新东方、星巴克、家乐福、光线传媒、红帽软件等知名企业的高管。每一期节目都是一次真实的应聘,求职者单独面对来自不同行业的18位达人。节目通过这18不同行业职位的达人以不同的思维与视角来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达人们真实、客观、全面、理性的分析,向现场求职者和电视机前的求职者展示真正的职场。求职者通过与18位达人的交流与对话,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扩展非专业知识。而作为电视机前的求职者总是能从那些选手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将自己当做是其中的某一位求职者,将18位达人当成自己的面试官,从他们的点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求职技能。由此可见,对受众来说,这是一次免费的求职公开课,课堂气氛却比普通培训班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节目还原了求职现场,透过栏目的形式、宗旨和目标,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参加《职来职往》节目的求职者还是电视机前的求职者都能从节目中学到一些关于求职方面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来职往》的目的不仅仅是给求职者提供一个工作,更多的是为求职者们提供求职技巧,提高他们的求职技能。对于受众而言,在享受娱乐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求职知识和技能,可谓是“双丰收”。
《职来职往》节目所传播的价值观是引导青年群体对求职的正确期望和向往。节目中不仅有18位达人传授求职技能,还有雷明老师把握全局,纠正求职者错误的择业观。在诸多电视节目以“片面追求娱乐性,获取受众眼球”为目标的现实下,《职来职往》节目却以帮助青年受众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总之,《职来职往》节目寓教于乐,将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吸引了不少受众的眼球,这也是该节目成功的赢效因素之一。
四、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受互动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受众已经不再愿意当一名被动的接受者,一种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报刊发行和网络评论的欲望在逐渐增长。随着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受众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想参与到节目中去。《职来职往》节目满足了受众的这种愿望,让普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成为了节目的主角。《职来职往》节目中传受的互动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职来职往》将求职者定位在大学生群体,其中包括在校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参加节目的大学生没有提出学历、资历及其它明确的限定,给所有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公平、公开和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这一节目区别于以往将服务对象定位于精英人士的电视求职类节目,为普通受众提供了参与节目的机会,真正的让普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了。第二,如果说每一位求职者是《职来职往》的受众,那么18位达人就是《职来职往》节目的传播者。18位达人会对每一位求职者进行提问并对其回答进行评分,求职者可以对达人们说得不对的地方进行反驳,通过双方解释与辩论,最后得出一个答案。在求职现场,求职者与18位达人的交流与对话就体现了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打破了以往受众只是一味的听取传播者的意见,被动接受信息的现象。第三,《职来职往》栏目设置了一个互动专区,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登录到相关网站与其进行互动交流。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栏目组了解受众的想法,参考受众的意见对节目进行调整;有利于及时了解传播效果,对传播效果进行理性分析;有利于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从而提高节目收视率。
《职来职往》节目始终坚守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帮助求职者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①黄秀根、武隽,《坚守传媒社会责任,打造适合青少年收看的教育节目——简析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职来职往〉栏目》[J].《中国编辑》,2011(3)
②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51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专业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