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欣
随着物理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更为突出。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学导致每学科的教学考试只注重考书面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方面的考核。甚至有的教师为学生考试能过关不是要求学生亲自操作,取而代之的是讲授实验、学生背诵实验的现象,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培养与锻炼也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操作在该学科中的重要性。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分析探讨物理实验操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中学物理学科中有很多实验的方法。例如在做演示实验时,演示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演示方法可有助于形成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 归纳方法
我们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特别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然后通过归纳总结,最后得到了许多规律。我们在做大量的物理实验然后得出规律时,一定运用到了归纳总结的方法。例如,在做阿基米德定律时,依次将圆柱体浸入到水中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最后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就得出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然后,可以再将水换成别的液体重复以上的实验……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归纳出阿基米德定律。
2. 对比方法
为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做些有对比性的实验,尤其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做轮轴、滑轮演示实验时,要和杠杆实验相比较。有些物理实验一定通过相对比,才能够得出明显的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别与联系。比如物理课中的超重和失重进行对比、非弹性碰撞和弹性碰撞之间的对比、电阻的并联、串联等。不得不说,对比实验确实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之一。
二、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
1. 加强学生理解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不但极大提高了对物理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深化了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物理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验操作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不断增强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仔细观察的能力
有不少学生反映物理难学,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就是学生还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中来。所以,加强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可提高学生善于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3.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物理实验有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等特点,可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极大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
三、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知识的能力
科学探究在物理新课标中可以说是课程的目标,又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该标准明确要求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很重要的手段之一。
问及学生将来的愿望是什么?有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他们往往对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却茫然不知,因此,教师可在探索性物理实验方面有所倾斜,尽可能地来满足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渴望。例如学生学习了电阻及电压的概念后,给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电阻、电压与电流三者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就会依据所学的知识给出多种的假设猜想,然后根据这些假设猜想进行充分地讨论,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不断地探究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实际证明,通过探究物理实验可使学生在物理活动中激发浓厚的兴趣,并且还切实感到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与失败,不断地纠正错误,逐步地掌握正确的方法与知识,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地进行探究的能力。
四、具有非语言的传播功能特点
1. 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感染力
教师认真操作实验,全体师生都被实验现象所吸引,教师与学生都为实验的整个过程的成功与挫折而或喜或忧,这些很自然的感情流露,向学生传达着强烈的信息——实验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值得我们花时间精力去探索。设想一下,假如教师经常是说实验、讲实验,而不亲自演示操作实验,而是由其他专门实验人员代劳,这样不仅会使教学失去实验和理论、非言语和言语、公式和现象之间等恰到好处的默契配合,而且学生会认为亲自实践实验操作不是必需的,掌握理论、一旁观看更重要。教师亲自演示实验操作,是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学生亲自实验的重要性,其在实验中的所流露出的各种情感的体验,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
2. 无形地传递着一种对待科学认真负责态度
透过演示实验,我们所应该感受到的是对待科学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思想,也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授课教师的良苦用心的教学态度。通过教师一个个趣味实验的完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接触见到的物品,无形中在告知学生: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实验操作源于生活,我们可以用身边的许多物品动手去做实验,来体验实验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 改善师生之间关系与改变课堂结构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课堂空间结构,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与心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学生对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的现象怀着好奇的想法,能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吸引力。另外,有很多实验演示过程也经常要有学生的配合,有的时候甚至要由学生来完成,这样就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一些平常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并且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变得更加活跃,一方面实验课使他们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能使教师改变对这些学生或许存有的成见,并且更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总之,在融洽和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掌握知识。
(秦皇岛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