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2012-04-29 00:44刁吉海鹏程
企业文明 2012年12期
关键词:载人航天工程

刁吉海 鹏程

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集体采访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洲际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承担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立足国情 突出顶层谋划和设计

发展航天必须立足国情,从战略大局出发,突出做好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中国航天依靠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再到独立自主地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创造每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印证了这条宝贵的基本经验。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中航科技的航天专家从国家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在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一关键问题上,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决策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创造性地制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舱方案。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道路,也保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把握国际航天科技发展趋势,走出了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工程创新途径。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航科技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突破了三舱结构飞船、高可靠运载火箭、载人返回、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一批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完整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北斗导航工程中,中航科技基于自身实际,提出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经过8年发展建设,自主可控、覆盖亚太地区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在探月工程中,中航科技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提升了嫦娥二号可靠性和任务拓展能力,在完成绕月探测主任务后,开展了深空和小行星探测,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的巡视勘测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飞行器能够软着陆在地外天体上。它主要的任务是实施落月巡视勘查勘测,包括对月球土壤的勘查、勘测,以及月球环境的勘查、勘测,也包括要突破一些新的航天技术。在月球上,它完成一个作业要15天左右,将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奠定好基础。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坚持以系统级研发中心和专业研发中心为核心,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为基础,与高校共建的合作创新平台为拓展,不断完善“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共获得5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申请的一万多件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80%。我国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航天科研生产制造体系,运载火箭的年产数量从4~6发增加到18~20发,卫星年生产能力从5~6颗增加到25~30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巡视勘测任务;而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在2014年底实现首飞。一旦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低轨道运载能力有望提高到25吨,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好的运载火箭之一。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可以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集成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带动相关科学领域协同创新

中国航天科技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公司特别注重发挥作为系统总体单位的牵引带动作用,凝聚国内各方面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极大地带动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全国共有3 0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参与研制,涉及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等诸多行业,在工程的带动下,不仅促进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在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凝练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通过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中航科技着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支极具创新力的高科技航天人才队伍,35岁以下的人员数量已占到了50%以上,而美国、俄罗斯50%的航天人员在50岁和60岁以上。正是因为凝聚和造就了一批年富力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打硬仗的年轻科技人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才有了坚实基础和蓬勃活力。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致力创新,勇于开拓,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的十八大代表,马兴瑞说:“这是党中央的信任和中央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集团公司近17万干部职工的重托和期望,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清十八大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作为党代表履行好职责的思想基础。”马兴瑞表示,要履行好职责,必须牢记“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11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向所属各院、公司、直属单位党委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号召集团公司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上,马兴瑞要求全体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会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責任感、紧迫感;要以国为重、以航天事业为重,坚决把国家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圆满完成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围绕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建设;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罗志荣)

马兴瑞简介

马兴瑞,1959年10月生,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郓城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1988年3月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历任系副主任、系主任、航天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6年5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9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7年8月任党组书记、总经理,同时兼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新一代运载火箭总指挥等职务。2008年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猜你喜欢
载人航天工程
著名的载人深潜器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逐梦航天日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子午工程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