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彝与赣州千年不涝的秘密

2012-04-29 23:30赖晨
文史春秋 2012年12期
关键词:福寿赣州城墙

赖晨

刘彝其人

刘彝(1017—1086),字执中,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出生于福建怀安县刘村(今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刘宅村),其父亲刘若思、兄长刘奕(刘蒙伯)均为进士,且都为官清廉。皇祐三年(1051年)其兄刘奕殉职于润州(今江苏镇江)通判,入殓的时候连件新衣服都没有,钱袋空空如也,润州官商百姓捐款为他收殓,运灵柩回福州安葬。

刘彝是个苦孩子,父母死得早,从小就是孤儿,在艰难困苦中长大,自幼为人正直,以仗义勇为受到乡人称赞。少年刘彝拜当时的大儒、陕西人胡瑗为师(胡瑗当时在湖州、苏州讲学),学习礼仪道德和实用技术,并深受胡瑗“明体达用”(明治国规律,达治国目的)的影响,形成了他仁义敦厚、学以致用的处世哲学。

庆历六年(1046年),刘彝考中进士,先后任福建邵武县尉、江苏高邮主簿和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县令,后被任命为都水监丞。当时东京(北宋京城,又称汴京、汴梁,即今开封市)久雨不晴,汴河水涨,众议要开长城口,以减少水患,但刘彝独持己见,只开杨桥水门,水即退去。为此大功,被升为都员外郎,又外放为两浙转运判官,改知处州、虔州。因为所到之处皆政绩突出,备受民众称赞,誉为“治范”。

但刘彝也非完人,因为戌南疆失误,导致其晚年境况十分凄凉。宋仁宗驾崩后,其子宋英宗即帝位仅4年就晏驾了,宋神宗于是登基君临天下,已历三朝的刘彝出知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因为交趾国(今越南)人经常侵扰边境,刘彝到任后,奏请罢免广南所驻守的北方籍士兵,改用福建枪仗手(福建晋江鸟枪手)分别镇守。又听信偏校的话,认为交趾国可以攻取,便大肆修造战船,一律禁止交趾人前来贸易,甚至他们给朝廷的公文也不予传达。刘彝率兵进攻交趾国,导致10多万人暴露瘴毒,死亡率占十之五六,原始森林里的路上,后勤人员的尸体随处可见,辎重物资未遇敌而损失殆尽。交趾国发兵侵犯中国,分兵3路连陷廉州、钦州、邕州,杀土人壮丁8000多人,最后合围邕州(今南宁),邕州最终在坚守了42天后,于次年正月十二日(1076年3月1日)被攻破,并在邕州屠城,杀死郡守以下5.6万多人,知州苏缄自焚殉国。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朝廷以“妄生边事”罪,降刘彝为检校水部员外郎、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使,随州安置,不久又罢官为民,充军襄州(今湖北襄阳),永不录用。7年后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帝位。元祐初年(1086年)春,宋哲宗想起刘彝的治水之功,重新起用他,召他到东京任都水丞,但他还没到任,就在中途逝世了,享年70岁。

“福寿沟”的秘密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虔州(今江西赣州)来了一位新地方官,他就是刘彝。

此时的虔州(赣州),因为前任知军孔宗瀚建筑了城墙,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但老百姓仍然处于饥荒之中。刘彝以务实的态度、理性的思维,贴近底层百姓,开始关注民生这个重要的话题。他在赣州时,为老百姓做过许多好事、实事。如针对虔州百姓迷信鬼神,有病不求医问药的恶俗,他专门编著了两卷《正俗方》,痛斥巫医,教育百姓有病要就医,并强令3700家淫巫改业为医,于是虔州风俗为之一清。当时饥荒,饥民多弃婴儿在路上。刘彝发布告于显要之处招人收养,收养人每月抱着婴儿到官署检查一次,每日可发给2升(1.5公斤)大米。于是虔州百姓争相收养,救活了许多幼小的生命。但他最大的善政是建造了和都江堰齐名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

虔州(赣州)城处于章江、贡江、赣江3条大河的会合之处,三面环水。在刘彝就任之前,城内的排水系统还很不完善,春末夏初,江水暴涨灌入城中,水无所泄,对城市危害很大。尤其是来源于石城、宁都、瑞金、于都、赣县的贡江洪水爆发之时,洪水常常倒灌入城,甚至淹至县岗坡一带,许多人畜被淹死,房屋倒塌,水退之后,瘟疫流行,满城都是哭声和披麻戴孝之人。据虔州的府志和县志记载,自晋朝以来,虔州的大洪灾就有多次: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南康大水,平地五丈。”梁大宝元年(550年)“水暴起数丈,三百里滩面皆没。”唐元和四年(809年)“夏暴水,平地水深至四丈。一夜水高数丈,洪水灌城,东北街市及濒河室庐,六乡四禾皆没,男妇溺死无数,屋宇连栋蔽江而下,驾筏于城垣之上……”

防洪治水,刻不容缓。刘彝根据城内的地势,巧妙地设计了以城内沟渠与城门水窗相结合的城市排水系统。整个系统主要包括福寿沟、城门水窗、城内蓄水池与城墙4部分。

首先,他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在城内开凿了2个排水干道系统——福沟、寿沟,两沟深约1.8米,宽约0.8米,其修建结合城市龟背型的特征,即赣州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排水分界线,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西北部以“寿沟”命名,东南部以“福沟”命名。“福沟”主要排放城市东南之水,“寿沟”主要排放城市西北之水。主沟完成以后,刘彝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支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由于赣州城中心高、四周底,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他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其精巧的坡度和断面设计,还能保证排水沟内水流有足够冲力,冲走泥沙。

福寿沟为砖拱结构,主沟总长达12.6公里,共有6个出水口,3个排入章江,另外3个排入贡江。现在赣州那些旧式民居的墙角下,还能看到布满的一条条水沟,在每条水沟的拐角处,则装有一个石板井盖,井盖上布满了铜钱大小的孔洞。城内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就顺着这些水沟流进了地下的福寿沟。而那些石板井盖叫做铜钱过滤板。为了防止福寿沟被树枝、石块等物堵塞,古人选择这种有孔洞的石板井盖当作过滤网。

中国最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块、砖和三合土是环保、低碳的下水道建筑材料。福寿沟内的砖石在地下会老化甚至崩塌,但是只要维修人员换掉坏的那几块,一疏通就好了。

令人称奇的是,福沟、寿沟的沟底各转弯处都安装了会自动耙游的石狮爪,它们是用来扒开可能造成淤积的垃圾。岁月沧桑,它们竟然划弋了1000多年。

其次,又在水沟的城门出口处,凿了12间科技含量很高的水窗。水窗即为排水口的阀门,能在汛期防止江水倒灌。这种水窗结构由外闸门、度龙桥、内闸门和调节池4部分组成,主要是运用水力学原理,防止江水倒灌造成城内内涝。

刘彝让工匠将排水口附近的管道做成多层断面,将坡度增加到普通管道的4倍,这样就形成了足够的水压可以冲开水窗。以度龙桥处水窗为例,该水窗断面尺寸宽1.15米、高1.65米,而度龙桥宽4米、高2.5米,于是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同时,该水窗沟道的坡度为4.25%(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4.25米),这是正常下水道采用坡度的4倍。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

水窗口设有木质闸门,当城内水位高于城外江水时,水借着自然冲力把闸门冲开流出。当遇上洪水季节,城外江水水位高于城内时,又会借江水的水压把闸门关上。木头百叶窗的门轴也不在顶部,而在侧面,好像现代的百叶窗。

再次,当城内外水位都很高,城内水无法外泄之时,便在城内凿蓄水池以蓄水排水。当洪水退去时,池内所蓄的水也可供城市居民日常使用。城内有3个蓄水池——金鲤池、凤凰池、嘶马池,此外还有大大小小几百口池塘,如靠近城北的八境公园内,就有一座方圆5万平方米的水塘,且养了很多鱼,一方面作为公园一景,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测水质,因为此塘和福寿沟相连,一旦出现死鱼,人们就会立刻知道福寿沟里的水质出现问题,需要改善。蓄水池和池塘面积占赣州城面积的8%。3个蓄水池、几百个池塘和福寿沟贯通,互为表里,相互串联,起到了调水、蓄水、排水的作用,犹如长江流域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这些湖也都起了类似的作用,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在赣州,洪水持续时间一般就是两三天,能持续四五天是非常罕见的。

最后,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除了地下水沟、水窗以及蓄水塘,足有七八米高的古城墙则是赣州城防洪网络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千年来,赣州城之所以没有被三江之水侵犯,最关键的就是这道城墙。它在战时是城墙,但洪水来袭之时,它则变成保卫赣州城的防洪堤坝。赣州的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保护最好的砖石城墙。福寿沟的缔造者是刘彝,而加固城墙的则是他的前任、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瀚。此前,赣州城墙都是土堆砌的,每年发大水的时候,土墙都会被冲垮。孔宗瀚在任时,将城墙改成了砖头砌的,这个意义很大。用砖石包砌夯土城墙不但使军事防御能力增强,同时又极大发挥了防洪功能。为什么赣州保留了3664米的城墙,而在中国其他地方却很少见?根本原因是,即使在今天,临江面的城墙还起着防洪的作用,所以才被保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贫困,很多地区的百姓都把古城墙拆掉,用那些文物砖石盖了房子。而赣州的宋城墙因为其重要的防洪作用,才幸免于难。

刘彝在赣州修建的这个极富创意的综合性排水系统,在城墙、福寿沟和水塘、城墙的四重保护下,它既起到了防洪、抗洪的作用,又解决了城市污水排放的问题,赣州的水患从此几乎绝迹。这就是为什么赣州城近千年不涝的秘密。

造福至今

纵横行曲、条贯井然的排水网络对改善赣州城区的环境卫生、居住条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人们还可以利用渠水和池水养鱼种菜,福寿沟是赣州城市建设史上最早的污水综合利用工程。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2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折服:赣州旧城,即使再增加三四倍雨水、污水流量,福寿沟都可以从容应对,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每当洪峰来临,其它城市惨遭水淹,被市民戏称为“东方威尼斯”时,而古老的赣州城却安然无恙,呈现出令人艳羡的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灾害。赣州市民并没有因为暴雨和洪水的到来而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依然太平安乐,百业顺畅,由此可见人们称下水道为“城市的良心工程”并不为过。2010年五六月间,南方的多个城市都遭到了强降雨的“轰炸”,赣南城市赣州也在其中。不过,连续24个小时百毫米降雨量并没有在赣州市旧城区内造成明显的内涝,比之南方的广州等地,赣州可以说是毫发无损,没有一辆汽车泡水。

福寿沟一直使用到清朝同治年间的1867年,由于城市人口的膨胀,私宅、官衙剧增,各自开挖的水沟星罗棋布,福沟、寿沟承受不了,于是有了第一次淤塞,整个赣州城是污水横流,阻碍交通,瘟疫流行,百姓痛苦不堪。而这时的城区,商店、民房广布,福沟、寿沟潜存于地下深处,维修工作极其艰难。地方当局以官府的名义,督促各家各户将自己房舍范围内的福沟、寿沟限期疏通,公产之地及空地由官府维修。这次维修,让福沟、寿沟的寿命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主持修建福寿沟的刘彝的铜像,坐落在赣州的宋城公园内,当地百姓称赞他属于那种“不是光练嘴或纸上谈兵的实干派技术官员”。

猜你喜欢
福寿赣州城墙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拌嘴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千年回望福寿沟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功过 朱福寿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