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为心灵点一盏希望的灯

2012-04-29 00:44:03魏翔
甘肃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书屋故乡公益

魏翔

农村学生在看什么书

罗延玉是靖远县东升乡柴幸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罗延玉告诉记者,她的作文写得还算不错,她经常看一些作文书,另外,她也喜欢文学类和漫画类的书籍。

在农村,由于经济等条件制约,不少学生看的课外书内容和罗延玉差不多,主要是作文类。至于课外阅读的来源,罗延玉说,主要是从学校图书馆或同学那里接,其次是父母买。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途径,比如,在她所在的村子里有一个公益图书馆:故乡书屋。

故乡书屋里的图书来自全国各地热心人的捐赠,虽然数量和种类都很有限,但对于罗延玉来说,这里的图书已经可以用“种类繁多”来形容了。

马德明是一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故乡书屋的创办人,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他说:“当前学生阅读还是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下,一方面是图书资源的匮乏,另外一方面也是阅读意识的欠缺。”

据了解,故乡书屋平时每天开放8到10个小时,周末更长一些。目前读者还是以小学生为主,其中以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居多,每天中午去阅读的孩子比较多。另外,下午放学后很多孩子也去借书。

马德明说:“学生来这里看的书,主要是漫画类居多,也有小学生读名著的,比如《西游记》,但这样的比较少。大多数孩子喜欢图文并茂的,比如《三毛流浪记》《老夫子》《奥特曼》等。”

在靖远县的几家书店里,摆满了各类辅导资料,而那些经典名著因为不好卖,总是被放在最不显眼的一角。在许多学生、甚至是有些教师眼中,他们所谓的语文学习,就是师生围绕着大量的复习资料而展开的。琢磨、对付、练习习题几乎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读书的功利性很强,看起来很“有用”,其实与心灵无关。

记者问到课外阅读时间时,罗延玉说:“每周大概也就四五个小时。”

李可景是罗延玉的语文老师,她告诉记者:“东升乡柴辛小学图书馆共有藏书8410册,其中,文学类2073册、社会科学类1220册、科幻故事类2246册、素质教育类1846册、工具类800册,还有其他类图书200多册,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关于乡村公益图书馆

罗延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从三年级起就去故乡书屋阅读课外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在马德明看来,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农村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

马德明告诉记者:“故乡书屋乡村公益图书馆建立就是为了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让没有书读的孩子有书读,让有书读的孩子会读书。作为乡村社区图书馆,我们既要注重家庭以及传统教育,也能够与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推动亲子阅读、社区阅读,营造读书环境。”

早在2009年,马德明建议东升中学为每个班级建立“读书角”的时候,他却被一场车祸击倒。住院的那些日子,他有了很多“独自面对自己的时间”,也想了很多问题,开办“故乡书屋”就是那时萌发的想法。

自故乡书屋创建至今,马德明和志愿者们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推广阅读、一对一助学等活动,其公益效应日渐凸显。

罗延玉说,故乡书屋要是再多些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就好了,另外,故乡书屋没有阅读室会让人觉得不大方便,经常找不到坐的地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李可景很重视故乡书屋发挥的作用,她说:“像故乡书屋这样的公益性图书馆填补了学校图书馆供书不足的情况,在寒暑假,学校图书馆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像故乡书屋这样的图书馆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2011年,在心平基金会的资助下,故乡书屋在孙寨和五合乡的板尾村设立了分馆。

今年3月,马德明根据当地人的主动申请,在东升乡唐庄村、北滩乡中滩村设立故乡书屋乡村公益图书馆分馆。谈到故乡书屋未来的发展,马德明告诉记者:“我们也在和一些专业的阅读推广机构,比如心平公益基金会、上海微笑图书室等公益组织取得了联系,一方面提高故乡书屋工作人员的阅读推广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和当地学校合作推动乡村阅读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探索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更好地服务乡村,服务乡村的孩子。”

猜你喜欢
书屋故乡公益
故乡的牵挂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篽箖·上野书屋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14
走在故乡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月之故乡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故乡》同步练习
梦幻书屋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