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春
高蛋白大豆是指大豆种子粗蛋白质含量达到42%P2上的品种,大豆中含有的植物蛋白质是人体营养的必需元素,美国、日本等世界上研究开发大豆食品。我国的大豆蛋白行业起步于80年代中期,目前有20多个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5万吨,其中有1/4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但产品仅有分离蛋白、脱脂蛋白、浓缩蛋白等品种。未来市场上大豆蛋白行业还会迅速向更宽的领域发展,例如进入儿童食品、饮料、糖果的生产之中等。
随着国产油用大豆商品量逐渐减少,食用大豆需求量稳步增加,国家在大豆生产方面做出调整:在东北大豆产区,特别是黑龙江省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种植。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我县也对大豆种植品种做出相应调整,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种植,满足国内市场的食用大豆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出口外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高蛋白大豆种植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特色之路,2010年克山县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高蛋白大豆之乡”我县也总结出了一整套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如下:
一、种植蛋白质含量符合高蛋白指标要求的品种
选用蛋白质含量在42%以上的高蛋白大豆品种。我县可选择黑生101、黑农43、丰收27等。
二、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地块
由于大豆在鼓粒期间,要求气候相对湿润,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条件,所以,选择土壤肥沃,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化农田种植高蛋白大豆,从而保证大豆在鼓粒期遇到干旱情况下,能够进行灌溉,有利于保持和发挥高蛋白大豆原品种的高蛋白性状。此外,应选择无污染、土壤肥沃、不重(迎)茬的标准化农田。
三、增施磷钾肥
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还能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同时对增强大豆抗旱、抗病以及抗倒伏也有良好作用,一般每亩施磷肥2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草木灰150~200公斤),与有机肥料同时翻入做基肥。在大豆生长后期,喷施1%的磷酸二氢钾,也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四、拌种
为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等病虫害,于播前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进行包衣;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3克、硼砂1~3克拌1公斤种子(溶水后进行拌种);也可用40%菌核净用种子量的0.3~0.4%拌种防大豆菌核病。
五、适时早播
根据大豆蛋白质形成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我县一般于4月末至5月初播种,9月上中旬成熟收获,有利于保持大豆原品种蛋白质应有的含量。
六、科学施用种肥,微量元素拌种
在生产上,可以采取施用种肥的办法,弥补底肥的不足。种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以及磷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将肥料集中在播种沟。可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于整地前均匀施入;化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1.8:1,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2公斤、硫酸钾5公斤,尿素4公斤,与种子分层施人。另外,采用微量元素拌种,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目前施用最多的是用钼酸铵拌种,按1克钼酸铵拌种0.5公斤的比例配成水液喷种,边喷边拌,晾干播种,拌种时不能用铁制工具。
七、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在大豆播后出苗前,每公顷用90%乙草胺1500~22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克。或加48%广灭灵乳油800~1000毫升;或用72%都尔乳油每公顷1500~3000毫升,兑水2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
2、中耕。中耕具有破除板结、蓄水保墒、消灭杂草、促进根瘤菌成活与生存、提高固氮能力等多种作用。应按浅一深一浅的标准,中耕2~3遍,最后一次中耕可结合进行培土,以防倒伏。
3、防旱排涝。从开花到鼓粒是高蛋白大豆吸水速度最快、耗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如果土壤水分低于25%,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灌溉应掌握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大豆又是一种耐涝性较差的作物,淹水后容易造成落花落荚,因此要注意开沟排涝,防止渍害。
4、促控结合。如大豆生育前期长势较弱,可在大豆初花期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2.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进行植株喷施,同时还可加入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在前期长势较旺的情况下,进入花期后如果生长过猛就会造成徒长,引起倒伏、落花落荚、导致减产,因此当田间植株生长过旺,有倒伏趋势时下,可喷施三碘苯甲酸、多效唑等药剂,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提高产量。
5、治虫。重点防治食心虫、豆荚螟等危害籽粒的害虫。
6、追肥。在鼓粒期进行根外追肥。一般用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0.25公斤,提取浸出液,加水50公斤喷洒于叶片上,最好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
7、适时收获。摇动大豆植株出现响声,并且植株尚有10%左右的叶片时收获,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作者单位:161600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驻双河乡农业技术推广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