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辉 胡晓平 李彩花
摘要:本文将有效值分析法引入到课程设计质量评价中,以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依据,在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着重对评价目标系统及评价目标加权系数分配研究,建立课程设计评价目标树及加权分配系数。对于评分赋值,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或不同的要求进行,从而达到科学、公正、公平、符合实际地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
关键词:课程设计;质量;有效值;分析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26-02
作为工科院校的机械类课程设计,是相应某门课程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并结合前期相应课程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应用练习,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也是对该课程理论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通过课程设计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有所用,能为学习确立短期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评价课程设计质量,即给定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一直是个难题。由于课程设计具有模糊性和综合性,在给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成绩评定后,很难做到符合实际,有失公平和准确性。课程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评定时又含有较多的主观性判断,所以难免会出现成绩评定不够合理的现象。有效值分析评价法具有直观、全面、易控、多级分析和便于量化等优点,将该评价法用于课程设计质量评价,能够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准确。本文以《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实践依据,进行应用研究。
一、有效值分析法在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中的
应用
(一)建立课程设计评价目标系统
依据系统论观点,把评价目标看成系统,且系统可以进行分解。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为一个系统,确定课程设计的评价目标。
总目标:Z-课程设计质量;
第一级分目标:Z1-计算说明书质量,Z2-图纸质量,Z3-答辩质量,Z4-平时成绩,Z5-设计态度与能力;
第二级分目标:
Z11-完整,Z12-页数,Z13-工整,Z14-设计内容; Z21-数量,Z22-规范,Z23-整洁,Z24-正确合理;
Z31-表述,Z32-回答问题正确率,Z33- 按顺序答,Z34-态度;Z41-出勤率,Z42-答疑,Z43-进度;
Z51-设计态度,Z52-设计能力。
第三级分目标:
Z111-封面,Z112-目录, Z113- 正文,Z114- 参考文献;Z141-计算正确,Z142-内容完整, Z143- 步骤完整;Z221-图幅,Z222-布图 ,Z223- 线条,Z224-标准件与规定画法, Z225-标题栏 ;Z311-时间,Z312-清晰程度, Z313-语音,Z314- 仪态;Z321-回答问题,Z521-理论知识掌握程度,Z522-自主设计,Z523- 计算机应用,Z524-查阅资料;
第四级分目标:
Z1141- 格式,Z1142- 数量,Z1143- 符合实际,Z5231- 文本编辑,Z5232- 软件使用,Z5233- 操作,Z5234-自主创新
系统的评价目标树如图1所示。
图1评价目标树
(二)分配评价目标的加权系数
在进行有效值分析时,要按百分比(0与1之间的数)对各目标加权。总目标的加权系数为1,所属同一目标的下一级分目标加权系数之和为1。比如,总目标加权系数与第一级分目标加权系数的关系为
g=g1+g2+…+gn=1
根据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并经过问卷调查进行加权系数的分配。
第一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0.20,g2=0.20,g3=0.30,g4=0.20,g5=0.10;
第二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1=0.12,g12=0.30,g13=0.28,g14=0.30;g21=0.30,g22=0.2,
g23=0.10,g24=0.40;g31=0.35,g32=0.35,g33=0.10,g34=0.20;g41=0.50,
g42=0.30,g43=0.20;g51=0.45,g52=0.55;
第三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11=0.20,g112=0.20,g113=0.40,g114=0.20;g141=0.40,
g142=0.30,g143=0.30;g221=0.10,g222=0.20,g223=0.30,g224
=0.30,g225=0.10;g311=0.10,g312=0.60,g313=0.10,g314=
0.20;g521=0.30,g522=0.35,g523=0.20,g524=0.15;
第四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141=0.40,g1142=0.30,g1143=0.30;g5231=0.25,g5232
=0.45,g5233=0.20,g5234=0.10;
分配完各个目标的加权系数之后,再计算出各级分目标相对总目标的加权系数,计算方法如下(以第二级分目标Z11相对总目标的加权系数为例)
gz11=g1×g11=0.20×0.12=0.024
将分目标相对总目标的加权系数填写在方框的右下角,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加权系数分配图。
(三)特性量的分数评定
所谓特性量是指通过分析获得的能够表征评价目标的参量。特性量可以是数值上的特性值,也可用文字表达。不同课程的课程设计特性量是不同的,下面以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为依据,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经验,对课程设计评价目标的特性量进行评分赋值。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是依附于液压传动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够科学、公正、准确评定出学生课程设计成绩,也就完全体现出该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图1目标树可知最后一级的评价目标共有37个,对这些目标按10分制进行分数评定。10分制赋值比较确切,在多目标评价中用得最多。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给出不同的特性量,并对应着不同的分数,也称作价值。本文给出第一级分目标Z1(计算说明书)的11个评价目标特性量分数评定表,见表1。
(四)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根据学生整个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给出特性量,再由表1取相应价值等级分数,列出评价表,如表2所示,每个学生一张表。
表2评价表
根据学生的课程设计评价表,可累加成总价值。其加权总价值为
式中,Wij为第j个学生第i个课程设计评价特性量的价值;gi为第i个评价标准的加权系数;Wgij为学生课程设计第i个评价特性量的加权价值。
将每个学生的总价值分别计算出后,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做出价值曲线,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把总价值数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分成相应5个区间,落在的那个区间,就为相应的课程设计成绩。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考核,其成绩评定是一项严肃认真、全面细致的工作。应用有效值分析法评价课程设计质量,即评定学生的成绩,虽然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但可以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认真把好每一关,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和大量的信息。有了规范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可利用计算机做成评价模型,提高效率,减轻工作量。运用本文提出的评价目标树及加权系数分配,结合课程设计实际要求,制定出特性量分数评定表,就可方便地进行其他相关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平.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棣沭,韩婧.美国大学课程成
绩评定方法及其技术支撑[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
[3]杨学颖,孙全红.模糊综合评价
法在毕业设计成绩中的应用
[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6,(1).
[4]祝海林.对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的若干思考[J].江苏石油化工
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