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有大有小、有正向有负向,负向的突发事件,大的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小的会对课堂有所干扰。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教师应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化险为夷?当然,要正确认识和应对体育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从其“因”“果”着手进行分析。
一、突发事件如何定位
在分析突发事件之前,实际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体育课堂上发生的什么样的事件才算是突发事件?如老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突然有同学提出一个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算不算突发事件?当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的时候,有同学一言不发,是不是突发事件?又如当老师让同学们分组练习时,有学生不小心摔倒擦伤了,属不属于突发事件?等等,我们该如何给突发事件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也就是说,体育课上发生的事件程度达到多大的影响才算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度”的把握,可以看做是突发事件定位的关键。所谓突发事件的“度”,主要是指影响程度。由此,笔者理解突发事件的时候,从字面上来看,包含两个核心要素,即“突发”与“事件”,也就是说,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体育课上突然发生的,同时,又是有前因后果的,称其为事件的。因此,那些由老师事先设计的事件并非突发事件,另外,只是体育课上出现的,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消极学习行为与态度,假如尚达不到突发事件的影响性等都还构不成突发事件。因为,这种自我的学习态度或行为,对周围其他同学或整个班集体不造成一定影响,说明未达到突发事件的程度,也非突发事件。反之,便可视为突发事件,即非老师事先预设的,事件的发生达到一定影响度的。
二、突发事件源于何处
体育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有一定影响度的事件被看作是突发事件,但突发事件源于何方?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什么有的观摩课会事先预设突发事件?其目的何在?如何正确认识突发事件?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突发事件的来源。它不能由老师事先安排,即便是为了在观摩课上要展示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采用这种方式也依然不妥。因为,事先安排的所谓的“突发事件”,老师已经事先有所知晓,已经不能算是突然发生的了,因此,即便是从体现老师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出发,预设突发事件环节,也已经毫无价值可言,也就是说,根本看不出能力的大小,甚至是否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令人疑惑。由此,作为突发事件一定是课堂上偶发的,而非事先设计的。但是,突发事件本身,既有可能源于老师也有可能源于学生,还有可能源于场地器材等课堂内部环境,甚至有可能源于课堂外部环境,如其他班级课堂的影响、天气的影响等等。对各种原因引发的突发事件分析如下:
(一)源于课堂内部环境的突发事件
体育课堂之内的环境因素有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主要教学因素。各因素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引发的可能性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
1.教师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教师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角色来定位,实际上,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依然有可能会引发出某一突发事件。如老师组织不当,口令不完整,或口令错误,出现意料之外的全体学生行动错误的教学场景,甚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扭转局面,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程。当然,这种情况也是老师不期望看到的,但确实发生了,归其原因又是老师的因素所致,因此,我们就不能忽视教师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教师本身也要关注到每个教学环节,确保正确无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尤其是将错误发生率尽可能降到最低。
2.学生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有一部分可能是源于学生,有的是一个学生所为,有的是多个学生集体所为,而且,突发事件的类型也非常多元,有的是因调皮捣蛋思想在作怪引发的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或故意性;而有的是未曾意想到的突发事件,如未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出现安全事故。还有的是,以一个同学为主,其他同学积极响应的突发事件。如体育课上有一个同学要求见习,紧跟着有3、5个同学一起提出同样的要求,实际上,很有可能这部分学生根本不是真正需要见习的学生,而是,利用见习之机离开课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分群体既没有“见”也没有“习”,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对于一节体育课来说讲,又是老师所未能预料的,尤其是老师事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准备按照一定人数分组练习,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打乱老师的计划,而不得不另做安排。除此之外,体育课上因学生而引发的突发事件还有很多,如老师刚做完示范以后,一位同学发现老师的示范不是十分标准或优美,主动上前接过老师手中的球,重新给同学们做示范,老师感觉很是尴尬且不好收场。这样的事件,老师或许也未能预料等等。实际上,体育课上大部分突发事件都与学生有关,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突发事件还是由学生引起的,基于此,要想避免体育课上出现不情愿看到的突发事件,就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并在教学设计阶段,深入地做好学情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环节要能够有所预案,力争将负面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度减少到最低限度。
3.场地、器材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体育课都需要场地,且大部分的体育课都需要器材,因此,因场地、器材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也不可轻视。因为,此类突发事件大都与安全事故有关,即危险性会波及到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因此,这类突发事件,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有一节羽毛球课,对面两个同学在练习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的羽毛球“拍头”脱落被甩了出去,正巧扎到另一个同学的眼部,这种事件,尽管是两个同学练习中发生,但主要是由于器材本身的缘故所致。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上课之前老师对器材的安全检查是否充分到位的问题。又如,一节跳远课上,一位同学完成一次试跳,突然出现股骨骨折这一严重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沙坑场地长期受雨水冲刷变得较为坚硬,学生助跑急速跳起落地,再加上缺乏有效缓冲能力,结果导致骨折事件发生。之所以此类突发事件,更应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是因为这类突发事件的危险性要远远高于学生调皮捣蛋或教师错误口令或不当组织而引发的事件,课前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是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二)源于课堂外部环境的突发事件
1.外班体育活动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由于受场地条件、学生人数的影响,一所学校很少有每次只有一个班上体育课的情况,往往都是两三个班,甚至更多的班级同时在一个操场上体育课。这样就难免互相干扰。假如在上课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应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关注,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但有时候是不太容易把控的。如一节跆拳道课,是在体育馆主席台上组织教学活动的,而馆内同时有其他两个班级在上篮球课,其中有一个班在组织同学们打教学比赛且较为激烈。对于跆拳道班来讲,时逢老师正在讲解示范,要求同学们席地而坐听讲观察,当老师讲解示范结束以后,发出“起立”,并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听而未闻”“视而不见”纹丝不动并全神贯注地观看别班的篮球教学比赛,此时,才引起任课教师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这一讲解示范的教学环节未能发挥作用,且又直接影响到下一环节活动。另外,在小场地上同时几个班一起上体育课时,由于事先缺乏沟通,体育课上两个班级会因占据场地的有利位置而发生冲突。如一个班级在一块较宽敞的场地上练习武术套路,而另一个班级要从该处跑过(耐久跑),结果就因未及时躲让而发生冲突,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也同样不容忽视。
2.气候环境引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体育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随时需要调整活动的场所或量与强度,有时,会因调整不及时或考虑不周全而引发事故,这样的突发事件也不可掉以轻心。如在炎热的夏季上体育课出现的中暑事件,有的尽管没有因中暑而晕厥,但在十分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出现若干个学生精神不振、体力不支、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多数会与气候环境有关。另外,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偶遇下雨,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坚持锻炼,在雨点不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停止体育活动,结果就有可能因场地湿滑而出现摔倒损伤等情况。但是,这些因气候条件而引发的运动性疾病或运动性损伤,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三、突发事件如何防范与处理
体育课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有一些是可以事先通过一定的防范措施最大可能地降低的,有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假如处理得当是可以减小其负面影响程度的。基于此,接下来谈一谈突发事件该如何防范和处理。
(一)突发事件的防范
对于有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而言,还是要多考虑防范措施,尤其对于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突发事件更应加强防范,但如何防范呢?
1.强化责任提高防范意识
实际上,每一个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担心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因为,一旦出现一例,将带来诸多的难以解脱的麻烦,当然,学生因不同程度的损伤更是深受其害。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任课教师应在体育课前、课中,乃至课后都要强化责任提高防范意识,也就是说,要首先想到去防范,既要充分还要细致,否则,就有可能因疏忽而引发伤害性突发事件。
2.勤于动手动脑降低事故机率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是传递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健康与文明的使者,当然,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在突发的伤害事故面前无动于衷,但被动的处理与主动的排除将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防范效果,需要老师勤于动手动脑。其中,动手是指,最好能够在课前对场地“看个遍”,对器材“摸个遍”。其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事故遏制在隐患状态。如羽毛球拍破旧失修的是否考虑更换?跳远沙坑是否在课前松动平整?跳高课中发现海绵垫子歪斜,是否需要动手归位?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将能够发挥很大防范作用。所谓的动脑,就是指课前要对教材、场地器材、学生等有一个充分的考虑,要有预估能力,把有可能发生的伤害性突发事件充分的考虑周全,做好防范预案。同时,在课中,还要调动思维和充分想象,通过观察了解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以最大可能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大都需要老师主动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正确、有效地处理。当然,不同的突发事件因影响程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也有所区分。
1.对严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略
在众多突发事件中,有的是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一旦有这类事件发生,需要充分发挥“体育老师是半个外科医生”的作用,尤其是对严重程度较大,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故,老师一定要冷静、机智、高效地处理。冷静,是要求此时此刻不慌张,要依然有章法,思维不紊乱,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安排得恰如其分。如考虑判断是否需要拨打120急救,是否需要通知校医急速赶到,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解除暂时性的晕厥症状等。机智,是要求判断正确,方法恰当,时机准确,一旦发生严重的突发事件,万万不可因过度紧张而“思维短路”,要很机敏地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和采取最适宜的措施。高效,要求老师们选择的处理方案具有时效性,如对骨折的学生采取何种搬运方法才不至于带来更大的伤害,老师要能够掌握不同部位损伤骨折的搬运要求。再如中暑的学生如何应对才能规避更大的风险。总之,体育老师不但需要有防范伤害性突发事件的意识,在较为严重的伤害事故面前也不能束手无策。
2.对中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略
有些突发事件对课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介于严重与轻微之间,但它的影响性有时已经足以对课的有效进行带来麻烦,对学生的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对中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虽不像严重事件那么担惊受怕和机智应对,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依然需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确保课的有效开展。如当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打骂事件,老师就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得过且过的冷“处理”,而是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当然,同为体育课上打架斗殴,不同学段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发生此类事件,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小学学段,可以用激励法,如当老师发现有两组同学因比赛出现矛盾争执时,老师采取“看哪一组同学先站好,站得即快又整齐”的方式,就有可能制止住这类突发事件。可对于正值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讲,有时这样的方式就显得效果微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需要反着来,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较明显,假如一味地制止,就很有可能加剧学生争执程度。但反着来,或许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初中生发生打骂现象时,老师可以走上前去说:“刚才谁先骂人的,骂的什么?我听听是不是还不够狠;打哪了?是不是还不够疼?”当学生听到这样的语言,往往都会停止下来不再争执。而对于高中生来讲,可以根据时机和火候施加教育,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导之以行的方式处理该类突发事件。
3.对轻微突发事件的处理方略
体育课上还有些突发事件表现出比较轻微,对课和学生产生的影响都不大,但有时确实会影响到课的顺利开展,影响老师的教法实施,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效果等。因此,对轻微的突发事件也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不可置之不理,放任之流,尽管它的影响的程度不那么严重或强烈。对这类事件,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对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一个充分的认知,是场地器材的缘故,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具体原因何在?并对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如是否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友好与团结?诸如此类的分析判断以后,就要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予应对。如在老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大多数同学出现听讲观察不集中现象,老师要能够及时观察并发现是否是由于其他班级的体育活动影响所致,紧接着需要想到并行动起来,让学生背对其他班级而提高注意力和关注度。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尽量避免只顾教而不顾学,只顾按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不顾学生在流程的各个环节学习的真实情况。再如,老师示范结束有学生主动挑战老师重新示范的现象发生以后,老师更应结合学生示范的效果给予该学生以肯定,提高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要有挑战精神。同时,对老师来讲,也是一种鞭策,需要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否则尴尬将很难完全排除。总之,轻微的突发事件不能因影响程度不大而忽略之,因为,有些影响性虽小,但有可能会造成负面效应的积累,而加大影响的广度与深远性。
四、结束语
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可以说会时有发生,由于其影响程度不同,老师的重视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严重的、中等的,还是轻微的,只要是具有负向影响作用的,尤其是伤害性突发事件,都不可掉以轻心。可以说,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育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