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众文化协会必须成为承载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

2012-04-29 22:12:41李海阔
群文天地 2012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主体

李海阔

摘要: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协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勇敢地承担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工作,在我国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的指导方针下,群众文化协会必将成为承载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

关键词:群众文化协会;文化建设;主体

近年来,福永街道以“文化强街”作为文化工作的建设目标,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协会组织建设,切实把文化协会组织建设作为团结和凝聚基层群众、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街道文明程度和品位的重要工程,摆上了街道议事日程,从组建群众文化协会加强协会队伍建设着手,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组织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在全街道营造了浓厚、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氛围,全面提升了福永的文化内涵和群众生活品位。带着对群众文化协会发展方向的思索,笔者对福永街道群众文化协会的组织模式和活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群众文化协会生机勃勃

1.福永街道协会的基本情况

福永街道现有醒狮、太极拳、音乐、舞蹈、曲艺、书画摄影、集邮收藏、三棋等群众文化协会组织,覆盖了街道群众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每个协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一至二名、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一至二名、理事若干名,会员一般在60-100人左右,各协会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也都多姿多彩,均有不俗表现,为福永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化活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街道办事处高度关注群众业余协会工作,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并且为了加强协会领导工作,街道指派文体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协会工作总干事,统揽各协会全面工作,协调和协助解决各协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理顺各协会与市、区相应协会组织的关系。同时为确保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制定了协会的各项工作制度、措施,制定了考核、奖罚制度。

2.协会活动开展情况

福永的群众文化协会组织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万福广场、影剧院和各社区广场组织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长盛不衰。二是广泛组织群众协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我们在抓好广场文化的同时,大力扶持具有本地显著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建立了醒狮协会、曲艺社、民乐社、老年体育协会、舞蹈协会、盘鼓队等10多个文化群团、20多个业余文艺表演队,以街道中心公园、曲艺社、小区广场为阵地,组织开展地方巡演活动。三是扎实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坚持把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作为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品牌和构建和谐福永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各协会先后举办了6次大型企业文艺调演活动和企业文化周活动,组织协会文艺骨干下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讲座,培训辅导企业文艺骨干583人次、编排文艺节目80多个、协办企业演出28场次,协会成为街道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力量。

3.协会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群众文化协会会员遍布街道、社区、公司、企业,通过这样网络联系广大群众,联系千家万户。群众文化协会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与群众朝夕相融,联系广、接触近、感情深、作用大、效果好。群众文化协会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管理”活动。通过协会组织学习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把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交给群众,加强思想沟通,在会员和群众中间谈心交流。

按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定各种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管理规定。组织广大会员发展文化事业,充实和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街道群众文化协会活动的组织开展,将对规范街道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实施文化帮扶工程,幸福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文化上的优质服务。因此,群众文化协会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与区内各兄弟文化部门、协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努力提高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水平。

二、群众文化协会开展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遵循“群众文化群众办,办好文化为群众”的文化建设指导方针

在福永群众文化协会以后的运作过程中,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协会工作自主性和主导性建设提高方面,充分发挥协会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加强对协会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街道群众文化协会组织的管理与指导,确保各协会组织的工作有序地开展,协调和协助解决各协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理顺各协会组织与市、区相应协会组织的关系,街道要成立了协会管理办公室,加强领导,指导工作。

3.加强协会组织建设

群众协会组织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把群众协会组织建设纳入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要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同时,要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4.加强协会队伍培养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协会工作,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骨干分子担任协会干部,大力培养和发展协会队伍,活跃协会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巩固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认真落实活动开展经费,切实稳定协会队伍。

5.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指导文化”转变,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规范、资金扶持、舆论引导等措施,确立群众文化协会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协会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群众文化协会开展工作的瓶颈

在现在的文化协会工作模式下,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多方面限制,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阻碍了协会工作模式的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会开展活动的文化设施严重不足

群众文化需求与现有条件矛盾突出,大多数协会缺乏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现有的文化设施也有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

2、协会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紧张

街道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偏低,街道用于文化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对协会的经费扶持,至使协会的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制约了协会文化活动的开展。

3、协会文化人才欠缺,结构性矛盾突出

现有人员知识更新、创新存在难度,舞蹈、文艺等人才缺乏,专业结构失衡,难以适应需要。协会工作人员变动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4、对协会管理较为薄弱,文化活动质量不高

由于大部分协会刚组建成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协会开展的文化活动质量不高,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协会工作的发展新模式

街道群众文化协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文化活动开展的新突破,绝不能固守过去的老观念,沿袭过去的老思路,必须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探索新问题,拓展新经验,开拓新思路,解决新矛盾,力求有新的突破。课题组认为,要切实落实这项工作,重点就要放在抓整建,抓定位,抓创新上。

1、抓机构整建,激发群众文化协会内部活力

街道群众文化协会自建立以来,在文化工作及活动的开展中发挥了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群众文化观念的转变,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推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等工作的深入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文化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面对新的形势,群众文化协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改变旧的组织形式,旧的职能,旧的活动制度及工作方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具体如下:(1)改变协会入会门坎过低的旧制度,扭转因会员队伍过多过滥使会员没有了荣誉感、没了责任心、导致整体素质下降的颓势。(2)解决机构人员不专的问题,解决“会长不驻会,理事不理事”的弊端,使协会组织机构真正运转起来。(3)调整协会章程对会员的职能要求过高的矛盾,使协会的职能要求不再是一个跳起来也摸不着的金苹果。调动会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2、 抓职能定位,让群众文化协会真正成为鸟儿的翅膀

群众文化协会作为协助政府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组织,与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形成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使群众文化协会真正成为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就要当翅膀而不是做尾巴,要让群众协会为“为政府当好助手,在群众工作中唱主角”,使群众文化协会站到合适的位置上。要做到这几点:

(1)要让群众文化协会各专一事。街道群众文化协会担负着“ 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 的职能,对群众文化协会在落实工作时,不可求全责备,而应依其力所能及,因会设事,引导其将使之群众文化协会落实工作的重点放在文化宣传和开展文化活动上、服务上。(2)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及时准确地向政府、文化部门通报有关信息,并在协会组织权限范围内参与民主管理活动。(3)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协会广大会员为社会文化事业完全做无私的奉献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在社区,因此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会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抓开拓工作,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在挖掘传承文化中的先锋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重心下移,创立新机制。主要有以上三个方面:(1)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将地域性传统文件遗产挖掘整理出来。福永的醒狮活动开展活跃,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生命力就在于有青壮年广泛参与的群众基础。随着群众文化协会工作基础不断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象醒狮艺术这类的挖掘整理已取得丰硕的成果。(2)做好抢救挖掘传统文化的工作。同为地域性代表的粤剧文化,在福永有着悠远的历史,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外来多元文化冲击已几近没落。群众协会要以抢救文化遗产的高度去开展挖掘整理工作。(3)要有意识地将文化艺术的成果引向市场。将文化协会从单一的政府注资产出社会效应的模式引向将艺术成果进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文化协会生存发展的模式 ,使文化协会逐步有造血功能,进而发展到自筹、自主,最后达到在政府指导下,形成队伍稳定、运转正常、独立自主地开展文化活动的局面,承担起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职能,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整体文化服务水平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管理方式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群众文化协会的成立,正是顺应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文化体育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有效解决了文化体育行业政府部门包办、监管不足、行业自律能力低、市场竞争无序等方面的问题,使街道文化行业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群众文化协会紧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履行职能,发挥协会组织协调、桥梁纽带、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行业的自我调节和约束,实现整个文化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随着社会功能的不断细化,群众协会必将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文体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2:12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41:35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33:32
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