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改革力度不看货币政策

2012-04-29 00:44吴佳
股市动态分析 2012年14期
关键词:决策层关键环节力度

吴佳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开始浮出水面,决策层的调研活动又开始了。于是,决策层讲话的字里行间,都引发了不断的猜测,猜测最多集中于是降息还是降存准率,些许蛛丝马迹都值得用放大镜来观察。笔者认为,对今年的形势,不应当纠结于货币政策的空间,不应当纠结于预调微调的力度,而应该关注改革的力度,看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能走多远。如果没有大力度的改革,旁枝末节的调整并不能改变实体经济当前陷入的难题和困境。

个人认为,没有再继续用货币政策刺激陷入第二轮困境的中国经济,是决策层在认识上的一大进步。毕竟,上一次在货币政策上的过度用力,透支了今后的政策空间。从美国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同样的道理。不推QE3显然不是伯南克的本意,头顶大萧条研究者的光环,有着学者之固执的他当然是愿意迅速推出QE3的。但社会毕竟不是书斋,学术结论放到社会环境里进行实验需要担比较大的风险,所以更需要注意社会的声音,更要看一看前期的实验成果。QE2的推行效果已经较第一轮量宽政策大打折扣,而其负面效果也开始显现,强大的社会压力是令到QE3难产的主要原因。

中国原有的增长模式似乎已经走到尽头,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方式,但新的增长方式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牵涉各个难以在短期解开的结:增长极从出口、投资转向国内终端需要,而内需(不含投资)的扩大需要居民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需要企业有更好的效益,企业提高效益需要大力减税、减轻成本,减税需要改革当前的预算体制、减少庞大的公务员群体,后者又需要非常大力度的体制改革。在最后一个结不能打开之前,前面的结是难以解开的,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内需在今年难有好的效果。今年1-2月份的数据也显示,消费的增速在阵阵口号之下反而下降了。如何破解今年的困局?

从终结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国企垄断寻找突破口,可能是今年较为有效的释放社会生产力的方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年初的时候笔者也不信可以推动,类似的说法已经很多、缺乏新意,而这么多年下来,改不动的还是改不动,很多情况依然故我。但两件事可能预示着这次有所不同:一是备受争议的由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2030年的中国》(该报告有强烈的决策层背景),直接将改革指向了日益坐大的(垄断)国企,一是“两会”期间包括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传递出的信息。“两会”之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随即推出,显示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战会在今年拉开序幕,银行业侵蚀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的态势受到挑战。

在金融体制改革上,可能有几大突破:一是组建众多中小型金融机构,二是推动人民币自由兌换,三是利率市场化。第一点是在温州试点,以温州的经济规模,想必会出现遍地开花的中小金融机构,包括中小银行,这有利于改变当前金融机构的生态结构,改变头重脚轻的布局,也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重要途径;第二点推的力度比想象的大,温州人民币海外直投试点,加上假日期间宣布的人民币QFII额度从300亿美元陡增至800亿美元,其实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前奏或重要一步(该消息利多股市,但显然不是为了股市)。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也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转化为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第三点,利率市场化,或许能按照官方设计的路径,也有可能因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而倒逼进程的提速。

四次峰会,使得金砖国家渐渐摆脱了概念和术语和范畴,越来越像一个实体组织。虽然还看不到很清晰的远景,但谁能保证该组织不会成为与发达国家分庭抗礼的、极具话语权的新兴经济的代表体?拟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不会只是在其诉求得不到满足后另起炉灶的开始?美元霸权的终结者或许不是欧元而是另一种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不管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中国以及人民币都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决策层关键环节力度
国际体育组织“决策层”中的中国面孔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内控时间背景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构建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掐准关键环节
个别谈话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