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生存与发展

2012-04-29 20:49丁中林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3期
关键词:生存新媒体发展

丁中林

【摘要】校园广播是当下各大高校不可忽视的宣传教育手段之一,然而,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校园广播机遇与挑战共存。注重校园广播的网络化建设,拓宽校园广播的传播渠道,提高广播的收听率,积极挖掘广播的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发挥其功能的生存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广播;生存;发展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播媒体面临着日益显著的竞争压力。此种情况下,如何使传统媒体广播适应信息时代的节奏,成为高校广播人急需讨论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校园广播的特点及所产生的缺陷

校园广播具有即时性。这个特点不利于听众具体感知广播节目内容,因为校园广播是通过校园各个位置的“喇叭”发声,以音频的单一形式传递信息,而声音由于不具备保留性而“稍纵即逝”,使得广播节目无法像报纸消息那样有明确的传播载体,学生大多只有一次接收信息的机会,无法保存择日再回顾。

校园广播具有同步性。校园广播大多模仿普通商业广播,通常有相对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栏目形式,而这一点又恰恰使听众无法自主选择合适的收听时段。校园广播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在校广大师生,一般而言,播出时间固定在学生相对集中的课间,播出时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听众喜爱的内容播出时有其他事情而产生时间冲突,长此以往则会极大地降低师生的收听热情,甚至失去部分听众,不利于受众面的拓宽。另外,校园广播节目通常采用提前录制的方式,直播机会相对较少,节目制作周期长,播出时间短,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校园广播互动性差。考虑到专业设施和人员力量等因素的限制,校园广播常规上不能延时播放,且一般不便做电话连线节目,致使听众的参与性不高。这样一种单向的传递,单调而缺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广播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减弱。

校园广播的传播范围有限。校园广播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广播设施由专人进行节目的录制播放,播出平台单一,且受学校经费限制,影响力很难扩大。外界如果要收听其广播节目,必须身在校园之中或一个很小的电波覆盖范围。这极大地降低了节目的价值。[1]这样的局限性大幅削弱了节目的收听价值。现在部分高校的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创意十足,假如能将校园广播的精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大众,将会给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助力。

校园广播的内部共享性短缺。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已陆续系统化,各高校特别是同城高校开始资源共享,来自不同大学的学生能够更广泛地选择书籍文献资料。然而,各高校的校园广播共享并不易实现,但综合性、多校区大学却能够将校区各广播内部共享提上日程,以便提高传播效率,加大宣传力度,甚至打造校园品牌。

校园广播受人员和内容的限制。校园广播节目的制作对信息传播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一般都是由受过特殊培训的学生或老师担任节目制作,大部分学生对于节目内容的参与度较少,信息反馈也不够快捷。由于节目制作人员相对较少,栏目的制作和编排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校园广播内容大多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但是由于播出和节目制作的限制,很多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因此校园广播的节目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生活,与当今迅猛便利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相比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创新

数字新媒体较传统广播媒体所呈现的优势。校园广播因其固有的缺陷,要想在新媒体形势下发展自己,就必须与其他媒体进行合作与整合,实现校园广播自身的信息化过程。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传播活动的互动性、及时性与兼容性。校园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发挥其在传播速度和传播空间的独特优势,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探索新路。与广播相比较,数字新媒体具有广播不具备的五大优势:

第一,信息丰富,资源共享。互联网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任何一台计算机的信息通过互联网都可以给所有联网用户分享。不仅如此,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仅凭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和快捷。

第二,传播符号任意组合,表现形式极为丰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运用传统三大媒体能使用的所有传播符号。技术层面上,它能通过文字符号、高清图片、动画Flash、音频视频等各种方式结合传播,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同广播相比,新媒体能够更加轻易地实现信息反馈,通过微博客、电子邮件、论坛留言等形式,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永恒的传者和受者,传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2]通过数字网络发布自己熟知的信息,不仅信息可以马上传递,还能及时收到信息反馈,传受者之间实现了多次角色互换。

第四,信息可以频繁更新,时效性强。广播受栏目安排的限制,在节目制作上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数字媒体对节目和时间的限制相对较小,只需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制作出简单的节目,而且数字媒体对节目播放也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一旦需要,随时更新。

第五,互动性好。广播往往是将准备好的信息“推”给受众,数字媒体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展现在受众面前,受众根据自己的爱好筛选,此种方法直接增强了受众选择信息的自由和主动性。

数字媒体较传统媒体所呈现的劣势。当然,不同的传播方式面临着不同的优劣势,数字新媒体相较于广播媒体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憾:

第一,从传者角度来说,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网络中的个人行为分散而缺少集群化,多数信息不能形成一定的聚合力量。而广播媒体传播主体单一,作为党政喉舌,发挥着指向和号召作用。

第二,从受者角度来说,新媒体受众所得到的信息多为自己获得,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大,信息的多少优劣取决于自身;而广播的受众是纯粹的接受者,广播节目内容的把握是由媒体完成的。

第三,从技术上来看,新媒体的传播安全性存在风险。病毒的爆发和黑客的侵入都可以造成网络系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后果,不仅互联网如此,手机病毒也呈扩张式爆发,低门槛、易操作,也就决定了网络媒体的随意性和风险性。

第四,从内容上来看,网络信息因为普通网友的广泛参与,内容多而繁杂,真伪难辨。而广播事业的从业人员均为有着相关资质的专业媒体人,在信息把关和舆论引导方面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

新媒体和广播互有优劣,二者应该相互渗透融合,优势互补,借鉴经验,从而提升双方的发展实力。其间,新媒体兼容并包,加强自律,广播媒体则需要加快实现自身的信息化转换。广播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正视互联网日益渗入的现实,积极掌握、利用互联网技术,使之与广播相结合,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拓展自身的传播功能。[3]

关于校园广播创新的几点建议。借助不同类型媒体传播的优势来促进信息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

首先,要大力促进校园广播的发展,引进网络工程,利用高校人才优势,显示出网上校园广播相对于其他非传统媒体网站无法比拟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当前,许多高校都在大力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特点,将校园广播建设在校园网上,把网页做得更精美,把数据库建设得更强大。使校园广播突破在校园内播放的地点和时间限制,扩大校园广播的传播范围,增加校园广播的受众群体。对于形式新颖的校园广播节目也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网络进行更进一步的传播,借助手机、电脑等新的传播工具扩大校园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要尽量克服网络传播的自身缺陷,增强校园网络广播的真实性。众所周知,由于缺乏有组织、有纪律的把关人员,网上新闻充满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在制作网上校园广播的时候,要加强对新闻信息的组织策划,摈弃不良信息,立足“新”和“快”,做到周密组织、严格筛选、精心策划、深入调查,以对事实负责、对受众负责的态度,增强网上校园广播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再次,我们要对校园广播的审稿制度严格把关。由于有了网上电台的数据库,节目可以随时查听、查看,节目如果出了差错,即使在播出时未被人察觉,以后仍随时可能被发现,加之网页可以下载,到时“证据确凿,无可辩驳”,因此广播审稿尤为重要。

另外,重视节目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校园广播的宗旨也是为了引导校园舆论,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借助新媒体传播工具,广大师生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校园资讯,还能够对相关的现象、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校园信息流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最后,我们还要利用网络实现广播联播化。网络强大的资源共享特点能够促使广播联播化的实现,从而为各高校的交流提供新平台。新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校园广播只能在校园播出的局限,将好的节目进行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校园广播制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突破校园广播制作的技术限制,普通师生也可以加入其中,充实信息传播内容。

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校园广播以其时效性、现场性、综合性以及亲近性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使四种媒体形态在高校协调发展,健全了校园媒体,做好了校园舆论导向,成为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同时,校园广播通过网络的无限传播,让校内外更多的受众了解高校,扩大知名度。这样在招生、引进人才、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优势就会相应提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对于学生而言,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平台是社会实践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新闻、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可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平台得到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积累实践经验。学生是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的主力军,负责采集、制作、播出。这样,学校就可以为相关专业甚至是跨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与广播和网络亲密接触。这种宝贵的广播网络化运作实践经验,很可能成为学生就业中赢得先机的重要筹码。

结 语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然成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爆炸式的发展给广播媒体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击波。

因此,从另一层面来看,校园广播网络信息化可以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校园广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顺应潮流,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宣传喉舌作用。完善一套广播与其他媒体互助互利的完整的校园多媒体传播系统,信息安全透明,对广播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的宣传工作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国雄.试论信息时代校园广播的完善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

[2]张贵明.网络时代的传播及其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5).

[3]林卉.网络媒体给广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学会,2002(4).

(作者为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新闻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生存新媒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困境中的生存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