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2012-04-29 20:26李友
IT经理世界 2012年13期
关键词:用友产业链深度

李友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尝试参与全球性竞争,企业信息化水平所处的阶段,逐渐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关键力量——无论企业处于哪一个细分行业。

另一个关键要素在于,中国公司如何实现以下的目标:既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迅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又能够在此过程中不落于“痛苦实现”,以更为契合自身需求的的方式,让信息化手段配合自身流程的转变,而不是反之。

全球再发展角逐信息化

毫无疑问,简单的装备现代化,以及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优化,是企业在“下一个十年”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但这显然还不足够。

最直接的体现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强调美国将重整制造业,鼓励企业家将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并承诺将为此调整税收政策。美国政府更为明确的信息是,美国将大举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以避免工业产业“空心化”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通过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手段,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是美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体思路。同样,这一思路在欧洲也被激活,继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再工业化”概念之后,这一可循环发展的思路再度被重视。

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联合国数据,以产值计算),虽然此前这已是国际共识,但中国前进的速度仍然要高于绝大多数机构的预期。然而,这并非终点:中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美国的现实,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将更容易触摸到“天花板”。一旦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下滑,中国将在全球化角逐中失利。

继续保持优势的途径是唯一的,那就是加快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竞争力优势,从“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优化”向“全面、深度、集成的信息化应用”迁移。简言之,则是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绿色运营能力。同样,这两方面能力,也是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休戚相关。

即便在中国,通过信息化手段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企业竞争水平的案例,也不胜枚举。中粮集团便是其中一个典型,这家拥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3家国内上市公司的超大型国企通过细致而快速的信息化手段更新,真正实现了集团9大业务板块(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的整合,在“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之上,真正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以全产业链系统管理、关键环节控制、各产业链之间协同的综合性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中粮集团能够突破国资委关于“大型国有企业常规主业一般为三项”框架的重要原因。作为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用友在这一过程中,和中粮集团携手并进。我们为能够帮助中粮,打造出央企产业运作“垂直一体化”的典范,深感荣幸。

本土厂商具备两化融合支撑实力

美国著名作家史蒂夫·洛尔曾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尽管具有突破意义的产品——例如iPad和其他系列高科技产品——出自中国人之首,但并没有多少创新来自于他们。”

包括用友公司在内,中国企业的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创新”得以确立,才能获得不可复制的优势。我们认为,对于我们的大部分客户——工业化企业——而言,实施信息化更长远的目标,并非信息化本身。当然,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自身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但这仍然不是核心优势。用友希望帮助更多客户实现的目标是,“构建全产业链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客户企业,无论身处产业链的哪个环节,都将争取获得对整个产业链的主导能力,以及由这一主导能力产生的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而使客户企业自身,以及其合作伙伴,都因此更多获益。

单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使整个产业链获益、甚至重构,并非艰难,即便并非最发达的地域市场,仍然有企业通过更高层次的信息化部署和应用,达成了这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为此付出巨额的代价。

除了上述的中粮集团,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企业,例如华泰集团(全球最大的新闻用纸生产和提供基地)、瓮福集团(全国五大磷肥基地之一)、大连机床(全球机床行业第一方阵)等。

这其中,大连机床集团作为一家典型的产品经营性厂商,通过转型升级,成功做到围绕客户经营,比如在奇瑞汽车生产基地周边建设自己的生产厂,机床产品按照奇瑞需求进行研发制造,甚至组装也在奇瑞汽车的车间完成。而瓮福集团已经发展到通过面向技术和服务的输出,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比如为矿业企业进行硫酸处理等化工业务解决方案。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工业化升级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使得这些企业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当然,我们也看到,仍然有少数企业家,仍然在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而焦虑,甚至更少数的企业家在寻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第一考虑的不是需求的实现,而是强调使用国际大公司的产品和方案。

我需要强调的是,用友公司正在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的产品和方案不仅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在技术上也具备后发优势。事实上,在信息化领域,并不存在“外国的月亮会更圆”的假象,上述实例已经表明:本土厂商已经具备支撑中国两化深度融合的实力。

用友助推“两化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用友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作为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用友公司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国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从“两化融合”向“两化深度融合”迁移。

所谓“深度”,便是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具备更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无疑是所有有志于参与全球范围竞争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基因”条件。

用友公司自身也正在这条路上前行,或许这也是我们也是对客户企业最终诉求,理解得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

中国仍然有接近90%的大中型企业,没有到达“创新”阶段,更多的企业则是处于信息化的起步建设和单项覆盖阶段。这也是促使用友不遗余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另一个原因。

2011年,我们全程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9个省(市)举办的“2011年工信部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我们开始尝试向中国的行业和企业阐释部署真正的“企业云”解决方案,以及由此带来的飞跃性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并且不用额外增加企业的部署成本。在一些关键技术的部署上,例如“云计算和云应用”,用友作为一家本土企业,能够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予以中国企业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对于用友而言,是否成为用户的最终选择固然重要,但用友公司更希望能够在中国的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贡献更多的力量,也由此成为更多企业可信赖的朋友,而不只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伙伴。

猜你喜欢
用友产业链深度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深度观察
产业链春之奏鸣
用友NC——后地产时代的服务转型
基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的用友 ERP 沙盘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