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中职数学课堂大多采用在讲授式的基础上增加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模式,整个模式偏向于思维化的训练.但是,在初中数学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中职生对于这种偏向听觉和视觉的教学模式并不擅长.所以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或搜集资料,直接参与活动讨论,使丰富的生活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点,并同时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体会成功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兴趣点和成就感的基础上增加数学纯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不仅不会排斥数学,而且能通过数学活动课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活动教学;数学教学
数学课一直是中职学生比较畏惧、没兴趣的课程之一.因为从小学开始,数学课就一直伤透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由于教师们没有针对这些班级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施教的原因.这些学生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听觉型或视觉型学习者,不能只依靠观看他人做某事或依赖自己听和记的能力而能学好知识.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少有耐心,偏向属于动觉型学习者.有些学生在上课期间,如果不能走动或做些什么,他们会感到厌烦.他们的学习方式有些偶然与随意性.他们喜欢参与即时的、直接的和具体的经验而不是学习具体的概念再应用.通过直接参与活动来学习更有益于这些学生掌握知识.而原来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大多类似于高中数学课堂模式,是在讲授式的基础上增加启发引导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模式偏向思维化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接参与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模式使用得相当少.所以,总的来说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时没有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模式的特点,纯思维化的训练模式加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负担,减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数学成绩下降了以后,又对数学课产生了畏惧,产生了恶性循环.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新的大纲强调了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的培养:计算技能、数据处理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011年7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开始在江苏职业学校中使用.这本新教材与老教材比最大的变化是在体例结构上,每个新知识的构建模式都以探究、新知、例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练习、习题、读一读、回顾与小结、章复习题这样的体例结构呈现.其中,可以从探究、思考交流等设计环节,看出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构建新知识能力培养的重视.
所以,笔者试图通过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构建新知的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的目的.活动教学分为探究型活动教学、合作型活动教学、交往型活动教学.在实施活动教学时,要想兼顾到这几个方面,把活动教学实施成真正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而不是形式主义的或只为开课服务的教学,那么必须把这个活动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
一、课堂外的改变
中职生普遍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通过课前准备,做到多么充分的预习新知识,并搜集活动资料的要求有点强人所难.所以,笔者从课后作业形式的改变做起.
传统的作业形式是课后和练习册上的习题.这些习题是纯理论性的题目.虽然,这些年已经注意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但是应用题的类型还是偏单一化,同一章节的应用题就那么几个类型,而且这些应用题只是给理论性的问题套了一个实际问题的“外套”.它缺少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自己发现和总结问题的环节.因为在实际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个问题每个环节你可以通过网络或个人经验等获得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分辨信息的对错并做一定的筛选,选出对自己有用的.最后还要在有用的信息里面考虑怎样把这些信息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而我们书上的应用题,都是经过老师的编写,里面的信息都是有用的,都是对的,并且已经是编写的最精简的形式了.所以,在课后笔者布置了拓展作业,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编写应用题或自己针对某一节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说明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这些拓展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又能培养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互相谅解,学会如何组织才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比如:以函数概念这节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是概念课,而且由抽象符号和严密逻辑关系组成的概念一直是学生掌握时的难点.所以,只能通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互相比较对照着理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函数关系,举出实例,模仿例题或自己独创性的设计问题并交流.学生举出来的实例所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学生选取股票走势图并提出了自己对某股票走势的看法,还提出问题:如何能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预测股票走势?怎么用数学公式分析股票走势图?达到预测走势的目的.学生们对于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那么本人在课后继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学生继续学习函数的性质、斜率等后续数学知识都有很好的帮助.再比如:学习统计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织搜集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和分析.或者让学生自己撰写论文,寻找数学和专业课中知识的联系.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可以打破原有数学作业纯理论的枯燥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兴趣点.教师在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增加数学纯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不仅不会排斥数学,而且能通过数学活动课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得到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的改变
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是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加上启发引导或合作交流等.在课堂上的探究环节,由于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太短,中等偏下的同学来不及深入思考,所以,经常只看到好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大部分学生只是当听众,致使这种合作交流讨论大多流于形式.但是,有了课后作业形式的改变,笔者可以在众多常规课堂教学中,增加那么一些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完成一节新课讲授和学生完成这节新课的拓展作业以后,教师都可以使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对拓展作业的成果进行交流.一方面,由于中职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经常做不到老师讲一遍就能把概念理解全面,需要反复地体会理解.在学生们的交流中,通过部分学生自己发生的错误,帮助所有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就能做到只是引导者.开始时,概念的对或错,学生还需要老师的分析和肯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能把问题越辩越明了,不需要老师补充分析了.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家面前把自己认真搜集撰写的资料展示出来并得到大家肯定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成就感就是他下次更好地完成拓展作业,更积极地在课堂中交流的动力.
虽然,由于课时不够等种种原因,教师不可能每节数学课都能采用,注重课后学生自主分析准备,课上只是交流讨论的活动课教学形式,但是,相信只要有这种课堂活动课教学形式的存在,学生们就能获益良多.甚至,随着学生们熟悉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各方面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学课都能采用这种模式的一天也会来到的.
三、教学评价模式的改变
现在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通过试卷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按30%,30%,40%的比例组成.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最后期末考试临时突击复习参加考试.这些学生重结果,不重过程.在刚开始布置课后拓展作业时,由于学生从小没有做这种数学作业的习惯,而且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以觉得课后拓展型的作业太费时间,自己只要期末最后考及格就行了,所以对拓展型的作业敷衍了事,达不到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减轻他们考试的负担,用他们在文科或交际能力等其他方面的长处,来弥补他们对数学理论知识理解力不够的短处.在数学课堂中,也能给他们提供发挥自己其他方面长处,得到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笔者对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比例做了调整,调整为学期总评成绩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按50%,25%,25%的比例计算,让学生重视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考核时又以课堂表现及拓展作业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用这种方法实施了一个学期以后,学生尝到这种考核方式的甜头.一次有一个学困生对笔者说:我数学好久没考到九十几分了.从话中能感受到他的成功感.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比较擅长的内容感兴趣.特别是当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之后,他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他比较擅长的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改变评价模式能让学生在活动教学前期准备,活动教学、拓展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的技能和能力都得到发展提高.
这种活动教学的模式在中职课堂的使用笔者还只是在尝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使用活动教学模式进行新课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做课前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减少书上已有的结论或例题对学生思维模式的限制.这是笔者将继续研究的问题.总之,相信我们只要关注中职生的学习风格,通过活动教学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就感,就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和技能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简介:朱丽娜,女,就职于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