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科院校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对策

2012-04-29 19:26代由庆李明娟杨龙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5期
关键词:农科院新生大学

代由庆 李明娟 杨龙

摘 要:从中学进入高等院校,由于学习方式的显著差别等客观问题的存在,许多学生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这个问题上面临巨大困扰。这一问题在“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已羁绊和制约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本文主要对“90后”农科类院校大学生对大学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农科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期90后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251-02

如何正确解决适应期出现的问题对许多大学新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对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甚至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的“90后”大学生而言,学习生活不顺心、人际关系不舒心、所选专业不称心等不断涌现和始料未及的困顿更显突出。适应期出现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对“90后”农科院校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适应障碍加以剖析,并对解决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1 适应期使“90后”农科院校新生困惑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学习难以得心应手带来的焦虑

困难产生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大环境、三个特殊性”,即进入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这一大环境、2009年素质教育在高中实质性推行的大环境、“90后”自身特质的特殊性、新生主要学生干部这一特殊类群的特殊性、农科院校所招收学生的特殊性。下面具体做一下阐述:第一,大学的学习模式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大学老师不会像中学老师那样管制和督促学生。大学知识量大,课时相对较少,老师不可能像中学那样讲的面面俱到,也不会布置太多硬性的作业,课程学习的许多环节需要学生自觉完成,对学校图书馆书刊、网上学习资源的利用以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实验项目的参与和开展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全面,从而要求原来的“狭义学习”向“广义学习”转变,即语言表达、文字写作、电脑操作、组织协调能力等等专业课程之外的技能都需要学习和提高,而这些无不建立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第二,“90后”的学生恰好赶在高中实质性推行素质教育的临界点上。虽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积极做着努力,但不可否认许多方面尚待于改进和完善。2011年往后的几届学生仍然会受到“余震”的影响,许多方面都不容乐观。较有代表性就是作为农科专业必修课的化学课中电子层结构的相关知识,2009年之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在高中都开设相关的物理和化学课专门学习。10级开始,该部分在高中的教学计划中被取消了,此部分的重要性和难理解度是众所周知的,而到了大学,教师遵循以往的传统,这部分内容不讲但必考。虽然有不少新生向老师反映了这种情况,但由于学校学院在之前安排课时时未能提前做出适当调整,老师往往为了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挪出很多时间来讲授这一部分。第三,“90后”心态起伏较大容易陷入浮躁、迷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安排时间能力不足等特质显然是许多不适应问题出现的内因,表征之一就是那句普遍流行的话“在大学里,电脑对于男生是一台24小时运行的游戏机,对于女生是一台昼夜不停歇的影碟机”,对自己整天玩游戏看电影控制不住,往往时间荒废过去又懊悔不已。第四,大学与中小学的学生干部的职能和角色都有很大转变。大学对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学习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90后”的许多大一学生干部在面对怎样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考试挂科现象比往届严重。第五,为了满足烟区茶区等特殊区域对人才的需求,农科院校从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份招收的学生的比例往往比其他院校大,而这些省份大部分县市的高中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远远不够,甚至不少高中是不设听力课的。这些地区来的大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加之听闻老乡师兄姐期末英语考试“屡受牵绊”、英语四六级“屡试不过”、考研英语“屡届受限”,他们已大有“谈英语色变”之势。

1.2 人际关系不协调导致的压抑

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习惯、饮食习惯存在差异,不同人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也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都亟需“90后”的大学新生以积极的社交态度和灵活的处世技能来克服。但是,很大一部分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的生活环境和缺乏社会锻炼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环境导致他们缺乏的,正是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的经验以及包容谦让的素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很多“90后”大学新生缺乏安全感和被认同感,他们孤独感重、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引发冲突现象也经常发生。

1.3 经济条件偏差带来的自卑感

农科院校的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有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进入大学后班级、宿舍、社团、学生会、老乡都假借不同的名目组织聚餐或其他活动来“交流感情,拉近距离”,而大多情况下实行“AA制”或男生爱面子由男生分摊,这些在他们生活费计划范畴之外的开销,成了他们心上的负担。另外,“90”后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很强,非常注重外在形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名牌服饰、名牌手机、电脑上攀比跟风,经常逛街购物或网上购物,结果,还剩十多天,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花销一空。而交男女朋友的学生的支出更大。家庭经济条件偏差的实际情况、不理性的消费观念、生活支出缺少计划性及对待贫富差距的不健康不合理的心态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压抑感。心理上的这种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干预着实令人担忧。

1.4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引发的困扰

农科院校与其它高校相比,被调剂进入的学生的比例要高很多。很多学生原本就有比较消极的情绪,是在亲人朋友的劝说下或对高中繁重学习任务的逃避下最终决定去被调剂到的农科院校报到的。但走进大学,发现学校的环境、设施等与自己理想中的“象牙塔”相差甚远,这一诱因致使他们心中刚刚压制住的消极情绪再次涌现出来,并且是加倍的。因此,许多农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在刚进入大学的一段时间就产生了退学复读或者争取一切机会转专业的想法,例如,男生新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打算往机械自动化、土木工程等方向转。基于此,另一个问题就紧随其后产生了,那就是大部分大一学生对所在专业及有转入意向的专业在本学校的软硬件配备、就业前景等方面认识模糊,对于该不该转忧心重重、举棋不定或是随波逐流,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忽视机会成本就盲目改换专业。最终,调专业成功的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面对进入新专业后接踵而至的问题束手无策,导致情绪失落,大费周折回到原专业的也大有人在,特别是跨学院跨校区转专业的学生。

1.5 繁多的学生组织、文体活动难以取舍带来的迷惑

大一新生加入学生会、社团,参加各类比赛、文艺晚会,听各种讲座、报告会,有的是为了展现或培养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或兴趣爱好,有的是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在组织、演说等方面的能力,甚至有的是为了找到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另一半”。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遭遇的问题却有许多共性:第一,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对自己的优势劣势缺乏深入认识,对加入哪类团体、参加哪类活动欠缺理性选择。多数人往往是盲目跟风,抱着玩或者加学分的心理去参加各种组织和活动,结果多数新生会在一段时间后便主动退出。第二,缺乏务实的品格,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许多人用“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来形容“90”后的大学生,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确切的。很多新生往往喜欢做出很完美的假设,却不喜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对比较基础的工作叫苦不迭,对复杂一点的事情又驾驭不了。第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小小挫折引发“蝴蝶效应”。很大程度上来说,社会指责“90后”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也是有道理的,很多新生抱着满腔热情加入到学生组织当中,有的因为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受到批评跟指责时,就承受不了了。为了这个愤愤而去的人大有人在,更有人为了这个进而丧失了对所有活动的热情。第四,有的学生整天奔波忙碌于社团或学生会的活动,会议连连,结果花费太多精力影响学习,甚至出现挂科现象,得不偿失。

1.6 缺乏社会经验导致上当受骗

大一新生入学后,校园里会出现推销热潮。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或者社会人员假借各种名义推销报纸杂志、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甚至耳机、插排等小物品。比如,一些学生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报了辅导班开课后才发现与课程冲突。还有部分同学周末外出购物被骗或物品被盗。上述问题都让涉世未深的“90”后大学生感到烦恼、忧虑、气愤甚至恐惧。

2 解决“90后”农科院校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策略

2.1 适应问题“防疫”先行

新生入学之前的暑假一般时间比较充裕心态也较为平和,此时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各种美好想象也伴随种种疑虑,学校可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发放《大学新生导航》《大学新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充分利用大学新生的这段容易接受大学新事物的黄金时间,进行免疫教育,即预先把他们踏入大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告知他们,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并通过往届学生的实例给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开学后,再辅以新老生交流会、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人生导航报告会等形式的疏导工作,势必会事半功倍。

2.2 学习方法“与时俱进”

学校应该把创建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90”后的大一学生要从自身出发认真做出合理的规划,明确努力和前进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现阶段也应当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学校工作要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例如针对英语教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增设新东方英语学习平台,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英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激发与引导,课上通过命题演讲、小组辩论、电影赏析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学校应当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电脑的使用,避免学生荒废学业。

再如针对学生干部的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因为同龄人的思维方式接近,可借鉴性强,可以让高年级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多引导他们,以便新生学生干部尽快地掌握同时驾驭工作与学习的能力。辅导员应督促新生学生干部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大一学生干部学习工作两不误两提高,通过学生工作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提升服务素质。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学生工作不走样,班级活动有特色。既是一名好学生又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2.3 贫困学生多加关怀

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心,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变压力为动力,争取获得奖学金;另一方面为他们创造一些他们在课余时间力能所及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使他们享受困难补助和学杂费的减免,以便他们能顺利的完成学业。

2.4 心理咨询必不可少

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增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在学校校园网上增设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栏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并把代表性的、较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新生特殊类群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例如,对大一学生中的高考分数高但被调剂、特别贫困、身患残疾、父母离异等特殊类群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动态的记录和分析。

2.5 专业导航多管齐下

学院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教授和有成就的校友来校,以举办讲座,专业认知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学院与学科的发展情况、专业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大一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关注校园网发布的信息、和已毕业的师兄师姐通过QQ等方式进行交流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现状,了解已毕业学生的状况,用发展的眼光对所在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行业做出分析和判断。做好这些功课之后,仍确实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需结合自己的兴趣等选择专业,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学校工作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为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一方面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举办一些真正对他们提高有所帮助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以使他们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成人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加重毕业后参加社会竞争的砝码;另一方面,学校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增设就业考研指导中心并及时更新学校就业信息网上的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学生又快又好的发展。

2.6 学生辅导员素质提升

除了以上直接针对学生的工作之外,提升一线学生工作人员的育人水平和管理能力这一工作也不能忽视。辅导员工作在了解学生困难与心理动态的第一线,学校创造条件,组织兄弟学校间相互学习考察和加强业务培训是有必要的,这给学生辅导员提供交流工作、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的平台和空间带来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红艳.农科院校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2):44~46.

[2] 马山坡.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Value Engineering,2010:193.

[3] 赵丽静.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5(4).

[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59.

[5] 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农科院新生大学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留白”是个大学问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重获新生 庇佑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大学》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