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
摘 要:高校的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文化又是一种管理手段。本文通过文化管理模式来力图规避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弊端,以期为高校管理模式寻找更好思路。
关键词:高校文化管理人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191-01
文化管理理念与高校特点高度契合,二者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的联系。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形成有高校特色的高校管理风格,是高校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志。文化管理的理念、策略与模式对高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高校文化管理内涵
高校文化管理的概念借鉴于企业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企业文化管理阶段,企业家们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虽和而不同,但企业文化管理的理念与策略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却具有重要的启示。高校管理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在各种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高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具备和遵守的理想信念、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文化环境、人才品质等各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称。[1]
高校的主体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高校师生。高校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与自由的学术气质。作为特定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他们遵循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价值标准,不希望有过多的外部约束。高校的组织目标最终意义上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着眼于师生的共同成长,要求为师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可见,高校在人员特性、组织目标等方面与文化管理的特点高度契合,高校的文化管理已经逐渐为人们所共识,许多学者与教育管理者指出文化管理必然成为高校管理的趋势。文化管理并不排斥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或者说它就是科学管理的一种境界。高校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因校而异选择管理方式,而文化管理的理念对于高校的文化建设会提供诸多有益的思路。
2 当前高校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侧重制度建设,这虽然使高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客观上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单纯依靠刻板制度的管理也存在着明显问题。
2.1 僵化制度丧失人文
制度的标准化、指标化和量化,对实施者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高校育人、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绝不是量化标准所能完全囊括的。因此,制度管理与生俱来的教条、机械和僵化的本质必然导致人文的忽视,标准化管理势必遭到越来越多“人性化”的质疑、批判和抨击。在机械制度的管理下,大学教师丧失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压制了进取心和工作热情,限制了自我表达、自我发展、甚至是自由思考的空间,导致教师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2.2 官僚制度压制学术
忽视高校学术性管理的重要作用,把制度管理作为文化,正是官僚体制管理的最大特征。管理制度化激励官僚体制热衷建立繁复的制度和规范,以实现“手段——目标”的技术理性,实现等级控制和权力协调。其显著特征就是照章办事、服从执行、官样文章和繁文缛节。[2]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高校管理体制照搬地方党政关系模式。往往重党轻政,重管理轻学术。二是依据层级关系、管理关系制定组织机制。决策和管理均依据行政逻辑,强调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和组织成员的从属关系。三是管理制度化造成的森严行政管理阶层,深刻改变大学应有的学术权力为中心的体制结构。行政官僚的常规化和官僚化管理,限制了学术人员的学术特权和学术自由。
2.3 泛滥制度过分崇拜
对管理方式的过度崇拜,导致忽视制度的异化。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迷恋制度的权威和效力,形成制度依赖,动辄制定政策,导致制度的泛滥。制度的增加导致制度之间和规则之间的冲突增加,出现了更多的漏洞。当需要制定新的制度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时,管理的制度成本也随之增加。制度增加,制度在依靠程序、标准或规范达到目标的同时,也使被管理者类丧失自我而被制度所困。
3 以文化管理探寻高校管理思路
高校文化管理究其根本是管理者从传统的理性管理观念向人性管理观念转化。高校文化管理建设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当我们站在文化管理的角度审视高校文化管理建设时,可获得有价值的启示与借鉴。
3.1 树立宗旨
校园文化管理的核心是打造高校精神文化“内核”。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使命与办学宗旨,这是一所高校的生存哲学,是高校的灵魂。当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人文历史、发展现状、师资水平与学生素质确定自己的精神文化宗旨并在全校形成全员共识时,这种文化力量会发挥其强烈的目标导向功能,使高校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下自觉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共同的文化传承和目标原景使高校全员产生强烈的凝聚力,成为推动高校发展取之不竭的内在动力。
3.2 战略选择
高校的定位和战略选择,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前途和命运。高校战略目标的选择,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据此,高校应在打造自己的核心文化的同时进行综合战略分析,从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国力或区域经济力、高校文化底蕴中得到启示,明确自身师资条件的优劣,教职员工的需求与愿望,分析高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政策法令、社会环境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契合高校现状的发展规划,让院校在特色中彰显实力。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如引入顾问式培训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3]
3.3 人文管理
高校管理应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制度的执行要体现和睦的人文关怀。制度的建设要以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为先导,以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的为本质。在制度的建设中,要体现尊重人、发展人、培养人的理念,让被管理者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制度建设的中,让制度成为人人共同认可的约束。
3.4 系统建设
高校文化管理建设是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使之渗透到办学的各个层面。要整合高校的文化资源形成校园文化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要以文化主线贯穿起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学校总体文化建设为中心,加强高校活动的规划性与针对性,使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使之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
高校文化管理的实践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动态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机统一,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高校文化管理风格,是高等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郭庆松.领导人才素质及其测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杜,2003.
[2] 胡晓燕.社会转型的制度化阐释及其治理反思[J].探索,2009(5).
[3] 林琳.校园文化建设的顾问式时代[J].科技信息,2003(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