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更新观念改进教法

2012-04-29 18:33薛群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精神

薛群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的掌握、运用知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观念自学能力环境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17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身心发展的最主要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这个阶段的创新教育中,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进行简单阐述。

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教育的意识,严重妨碍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升学压力教师不得不按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影响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大胆创新。因此,教师只有首先转变观念,更新意识,才能迈出教学创新的第一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才比升学难度更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禁区,增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以自觉参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教师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2)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长此坚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许多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 ,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 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起止点,在数学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和解法。教师应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

(1)培养探索精神。采用对知识“再次发现”探索式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的进行自主探索,把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知识的参与活动。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曾说过:“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知识。”从科学发展的成就中,我们得到启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与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小培养学生探究热情和探索精神。

(2)培养“知识重组”能力。将知识“重新组合”,标志着创新。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将数学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数学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在实现自主学习目标过程中,可以从第一、二层次入手。例如将数学与理化知识重组,使学生最终能做到跨学科、跨课程去学习,将丰富的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运用这种“知识重组”去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学生普遍具有创造潜能。创造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知识再现能力、知识重组与综合能力、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不仅要挖掘学生敢于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且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有中生新”的东西(培养创新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中,要让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课本以外、国度以外的信息),注重培养学生知识重组的综合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初中数学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进行统一,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商情.2008(43).

[2] 教坛聚焦.2010(18).

[3]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

[4]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3).

[5]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2003,7.

[6] 教师成为研究者.2004,8.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精神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拿出精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