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当85思潮成为湖北美术史的一个历史名词时,12名85后青年画家聚集在一起,以一场名为“CAO!码头2012武汉青年艺术家沙龙展”的展览重提当代艺术存在的必要性。
他们给予码头文化在艺术领域里新的定义,他们渴望在这个貌似平静的时代用一场集体的“通告”搅动潜藏在艺术家内心的冲动与热情。7月7日开幕当晚,鲜在公共场合露面的魏光庆被蜂拥的人群拦在门外,直到大多数观众散去,他才走进去细细观摩33件作品。这位中国当代艺术的先行者以平视表达着对这些后来者的尊重。
寻找武汉的“伊通公园”
展览的最先发起人是从台湾回来的陈晓。身处艺术土壤肥沃的宝岛,常能与台湾当代艺术基地“伊通公园”的发起人刘庆堂彻夜长谈,却打消不了对求学地武汉的思念。但吃到熟悉的热干面后,陈晓的精神世界却愈发孤独。“曾经的美院同学大都走向北上广,少数留在武汉的却毫无联系,各自漂泊。也许,我们需要一个组织。”
他不断寻觅同道中人。仇海波的告别码头理论成了陈晓的有力的支撑。“武汉目前的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相对来说显得比较自闭,这种自我封闭和保守就像武汉这座城市独特的码头文化一样。”
以一场展览告别“码头”,告别封闭,放下山头主义,学会开放成了两人的共同目标。他们的想法吸引了同在武汉漂泊的孙传彪、彭柳、三水……十二位刚刚走出校园一年多,甚至还在研究生就读的年轻人各自凑出2000元,开始备展。
“体制预设的力量显然在他们这里已经式微,甚至断裂,他们更趋于把艺术看做是一种发泄荷尔蒙或聊以自娱的方式,在创作观念上有一种反精英的立场,强调一种个体性经验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