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叶圣陶先生,心中就会涌动春水般的温暖与亲切。不仅仅是因为我也曾当过老师,也不仅仅因为我也写儿童文学,而是因为叶圣陶先生一辈子为人真诚质朴,温良敦厚。著名诗人臧克家就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上一期的书话说到了茅盾,说到了文学研究会。叶圣陶就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而且,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可以这么说,在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叶圣陶应该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不仅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而且,还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现在的读者,知道《稻草人》的也许较多,但是,知道《倪焕之》的就比较的稀罕了。《倪焕之》的出版,和茅盾的《子夜》一道,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而且,被茅盾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我收藏有开明书店出版的《倪焕之》,民国十九年九月初版,民国三十六年四月二十版。作者署名“叶绍钧”。书前有夏丏尊做的序言。这个版本有味道。
一是开明版。叶圣陶与开明书店的渊源深厚,不仅长期在开明当编辑,而且,还主持过开明书店的事务,是开明书店的灵魂。由开明书店推出《倪焕之》,自然是题中之义。
二是署名。“叶绍钧”其实是他的原名。叶圣陶12岁入苏州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为其取名‘秉臣,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辛亥革命爆发,苏州光复,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覆没了,皇帝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后来,又把姓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便成为著名的笔名。
《倪焕之》是叶圣陶一九二八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小说的主人公倪焕之是个小学教员,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纯洁、天真、爱幻想,但是,很少考虑社会环境与实现理想的现实可能性,是"五四"理想者的典型。辛亥革命失败后,他走入教育界,立志实现两个理想;一是教育救国,其次是寻找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理想婚姻伴侣。刚开始,他的理想似乎很顺利,先是遇到了有志于改革教育的小学校长蒋冰如,接着又遇到了新派女孩金佩璋,逐渐相爱并结婚。但是不久,他的理想之舟同时遇到了危机:“理想教育”遭到来自乡村各个方面的重重阻力,最后不得不妥协;“理想爱情”也因婚后的金佩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锐气,和倪焕之的隔膜越来越深。倪焕之长叹:“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
五四运动爆发后,倪焕之思想发生突变。从潜心于教育改革变成投身社会革命。但是,大革命遭到失败,白色恐怖蔓延,倪焕之又一次感到了绝望。最后,由于饮酒过度,而得了绝症。临死时,倪焕之突然觉悟过来,热情地期待与召唤和他"全然两样的人"的出现。
他说:“成功,不是我们配领的奖品,将来自有与我们全然两样的人,让他们去受领吧。"
理想的张扬与幻灭,是经历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大革命失败的现代作家们几乎都接触过的母题。鲁迅、茅盾、巴金等都用小说描写过倪焕之似的充满五四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而用长篇小说来展开那个特殊的时代,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叶圣陶是第一人。难怪他的老朋友夏丏尊在序言中说:“《倪焕之》不但在作者的文艺生活上是划一时代的东西,在国内的文坛上也可以说是可以划一时代的东西。”
叶圣陶当过多年的小学教员。40年代,他曾应某大学聘请,担任教授。那时,他已经盛名满天下,而且在各大书局掌握过文柄。可是在自己的经历栏中,叶先生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在他看来,“小学教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正因为如此,当他写起小学教师倪焕之,自然是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叶先生一辈子对教育情有独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而独特的贡献。有人说,叶圣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倪焕之》便是最好的文本。他熟悉下层的知识分子,常常毫不留情地暴露旧中国教育的黑暗内幕,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他以对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他有着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同时,对这一群体的弱点,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他现实主义的解剖刀,简约而锋利。
我是在年轻的时候读到《倪焕之》的。我还记得读完后说不出话来的感觉。那个时候,由于读过路遥的《人生》,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倪焕之与路遥笔下的高家林串了起来。我感到倪焕之其实一直没有走远,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纯洁与天真,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懂世故的冲闯,乃至由此而产生的失败,幻灭,其实一直附体于一代代的青年身上。撇开小说特定的结局,我们谁不曾倪焕之过?就像一位朋友见到我年轻时候与文友的合影,惊呼到:“天哪!这个小伙子,竟然是你吗?”当然。那个帅气的小伙子,当然是我,也许,是高家林,也许,就是叶绍钧,或者,倪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