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

2012-04-29 00:44何春生舒发叶挺
轻兵器 2012年15期
关键词:红外技术装表瞄准镜

何春生 舒发 叶挺

与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配套的YMH10式红外瞄准镜是国内首款应用先进非致冷红外技术的轻武器瞄具。与其他微光等夜视装备相比,该红外瞄准镜在识别距离、瞄准精度方面有了大幅提高,极大提升了我军的夜战水平,填补了我国枪用红外瞄准镜的空白。

军用红外热像技术的发展

国外先进国家的军用红外技术起步较早。1960年代,第一代红外探测器出现,其采用制冷型单元或线列的红外探测器,如HgCdTe、InSb、PbS等红外探测器,这些产品成本高,需要制冷和光机扫描,分辨率和速度均受到限制,其应用范围局限在军事领域。

1980年代,进入第二代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发展时期,探测器由单元或线列走向面阵列,发展成为红外焦平面阵列。其无需光机扫描,改善了分辨率和速度,大大提高了红外成像技术的水平并扩大了应用领域。但其需要制冷,质量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因而应用受到了限制。

199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室温工作的第三代固体红外焦平面阵列,即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完全克服了前两种红外技术的缺点,其优势体现在:第一,其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工作,无需制冷,减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而且可靠性也大大地提高;第二,降低了成本,可与集成电路兼容。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更为先进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现已批量装备部队,包括中波红外及长波红外热像仪,用于军队红外预警、导弹制导、单兵手持观察及瞄准。

我国的红外技术起步于198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至今仍大量使用第一、二代红外夜视器材,并且多数用于单兵手持、装甲车辆等的观察系统,性能较低,且价格较高,已不适应于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

为追上国外先进光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国在研制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时,决定配套采用非致冷红外技术的夜视瞄准镜——201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研发成功。

功能多样魅力无穷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主要由物镜、目镜、显示器、激光测距机、操作按键、调焦手轮、电池及镜枪连接座等组成。

当被观察目标经物镜成像于焦平面上时,经驱动、图像处理电路生成视频信号,输入到显示器上显示,然后通过目镜即可看到目标红外图像。

该红外瞄准镜集成有非致冷红外技术、人眼安全激光技术、微显示技术、自动解算及装表技术,具有亮度调整、适时信息显示、测距、测温、测角、弹道自动解算,自动装表等多重功能。使用时,首先选定弹种(狙击弹或多功能弹),完成测距后,计算机将弹种对应的初速、膛压等参数及自动测得的温度、倾角信息与已输入计算机的射表进行对照解算,可自动生成瞄准分划,供狙击手瞄准使用。

该瞄准镜质量为2.5kg,对运动单兵的识别距离为600m,对运动车辆的识别距离为1500m,视场范围为10°×7.5°,具有狙击弹、多功能弹2个弹种的弹道装定功能,装表范围为100m~1500m。

该红外瞄准镜的操作按键共有5个,位于镜身顶部,分别为“触发”键、“弹种”键、“功能”键、“+”键及“-”键。“触发”键用于测距,“弹种”键用于弹种选择,“功能”键用于校枪、温度显示、角度显示、零位检测、横风修正,“+”键用于观察天空和地面目标的天地模式/普通模式转换,“-”键用于手工补偿。

该红外瞄准镜的显示屏上有固定显示和适时显示的各种信息。固定显示信息包括电量标志、被测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及瞄准分划;适时显示信息包括测距分划、当前温度、当前角度、校枪、横风修正、目标距离等。

五大技术集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是我国第一种集成非致冷红外技术、人眼安全激光技术、微显示技术、自动解算及装表技术等的轻武器瞄具,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物镜设计采用非球面设计,设有镀制增透膜,观察距离远,瞄准精度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和质量小,抗冲击能力强;操作界面人性化设计,方便快捷,人机工程好。

猜你喜欢
红外技术装表瞄准镜
假如没有瞄准镜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红点瞄准镜PK全总瞄准镜
装表接电工作中安全隐患及管理
基于智能电网的装表接电技术研究
脉冲星迹XP38热成像瞄准镜
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反窃电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