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内监管层便不断提倡价值投资,提示过度投机的风险。确实如此,如果一个市场以投机为主、投资为辅,则无疑是本末倒置,正如某学者所指:与赌场无异。证监会新任领导采取的种种举措,也让投资者对市场秩序的重整充满期望:对证券犯罪零容忍,重构投资者结构,着手修改新股发行和退市规则,完善市场结构和产品,……。凡此种种的目的,是希望建立起一个规范、完善、具市场约束力的氛围,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各自的投资标的。这一远景确实令人鼓舞。
然而,证券市场的规范、完善以及实现价值投资,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是确保社会的法治,然后是社会的高度透明,以及良好的道德约束。
一个法治社会应该具备多层次的范畴:除了有法必依之外,还有执法必严。前者包括每一位公民、企业、机关和社团,后者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部门都能恪尽职守。最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显露出执法环节的薄弱和渎职。长时间使用非食用甚至有毒原料,无论是从食品安全还是从药品安全的角度看,监管以及执法部门都有不可推卸责任,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自圆其说。或许,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被消费者淡忘了,消费者痛苦的记忆需要用含工业明胶的老酸奶、药用胶囊来重新填充,其他如打激素的奶牛、鱼目混珠的毒“鳕鱼”紧随其后。
工业明胶事件中,即使是被波及到上市药企,但股价并没有大跌,投资者显得格外的淡定,正如卫生部领导所说,市场似乎真的“对药品和药企有信心”了!是麻木还是有信心,恐怕是前者。如果该类事件发生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不会如此风平浪静。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们不是真正奉行价值投资,因此市场对系统性风险并不是很敏感。在价值投资的市场,该类消息带来的是投资者对全行业情况的担忧,是席卷式的不信任,是资金的逃离。
虽然我们向往价值投资的市场,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奉行不完全的、有选择的价值投资,或许更能为各方接受。既然消费者对有关情况不敏感,则投资市场上过于敏感可能会错失机会:因为相关公司并不会遭到过重的惩罚,消费者也会倾向于再度接受其产品,以此推之,其业绩也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了。世皆浊浊何必独清!
事件发生后,各部门似乎都转了起来,公安部、质检总局、药监局,都摆出雷厉风行的样子。但对于一个持续时间长、涉及企业多、产品直接食用且对人体有毒害的这样一个事件,上述部门完全不知情吗?似乎不太可能。媒体是比上述部门更有能力还是更有良知?!更为荒唐的是,有地方政府居然不以为耻的大谈政绩,更有专家鼓吹“少食无毒”论,真可谓天下头号怪事。
如果真的奉行价值投资,在这浑水频出的大环境下,投资资金自然要被打个落花流水,只有重新捡起投机的良方,或来个模糊的价值投机,方为自保之道。目前,市场还没有引爆的是上市公司造假案。这几年这类的动静少了,也小了。但从国家统计局局长之口能说出“数据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可见为了政绩造假已然是公开之事。上行下效,目前最担心上市公司的造假被成群挖出。浑水在美股、港股市场狙击涉嫌造假的中国民企,常常得手,在国内市场如果有相似行动,会有显著的效果吗?难说,国内一则没有做空股票的机制,再则大家都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会互相维持。
证监会看到新股发行价居然不下,急得直接启动行政干预了,20倍市盈率,不超过平均市盈率的25%等等指标都出来了。何意?希望投资者转向理性。但市场不理性必有其道理,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笔者一改常态,宁可大家少点理性。这样,毕竟不会对公司业绩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会见好就收。否则,一旦东窗事发,连跑的机会都没了。怀疑成为生存之道。
橘逾淮为枳,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