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和药品,前者是含有致癌物质的“天生毒物”,后者用于治病救人、保健养生。二者本来就“不是一个道上的”,现在却揭秘它们已“水乳交融”——地沟油成为制造部分药品过程中的原料之一。
8月底,宁波中院开庭审理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案件。从此,医药企业作为地沟油“需求大户”的形象日渐清晰。继健康元以“一年半内采购1.45亿元地沟油”抢跑亮相后,齐鲁制药、正大集团等也粉墨登场,随后又有报道称有多达50多家药企涉嫌采购了“供应商”河南惠康公司的地沟油,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公众讽刺地质问:医药企业是要“以毒攻毒”吗?
健康元们对地沟油趋之若鹜的原因“简单而粗暴”:降低制造成本。根据2010版药典,关于药用辅料的豆油,具体规定为“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只要按照市场价格作一比较,医药企业自然青睐于价格远低于豆油的地沟油。
从破皮鞋“变身”毒胶囊,到现在地沟油入药,都是出于成本的考量。通过压低成本来获得更多盈利,似乎形成了不少中国企业所依赖的商业逻辑,而以“降低成本”为驱动的需求也因此强大起来。
恰巧的是,地沟油的供应也是“相匹配”地强大,原因在于暴利的驱使。根据媒体报道,生产1吨油需要5吨泔水,原材料价格仅800元,加上运输人工成本也仅1000元左右,收购商经过蒸煮过滤加工后,每吨可以卖到3000-4000元,再经过漂白脱臭工序后的地沟油则可以卖到6000-8000元每吨,生产者利润高达200%-300%。
在用于入药的地沟油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就这样“一见钟情”。至于它们最后为什么能牵手成功“私奔”,则是由于存在“监管执行不到位”这一侥幸的“天时地利”。
为了堵截地沟油的源头,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此外,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
但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不少餐馆老板都反映“不会真的有人管,都是走个过场而已”。多数餐馆的一致看法是:如果按政府那一套做的话,泔水不仅不会给饭店带来收益,饭店还得往里面赔钱。
泔水就是地沟油的原始材料。目前,国内众多城市通过正规途径处理泔水等餐厨垃圾处理,需要缴纳费用:一家饭店多则每月1万元,少则一年2万元。与其付钱给政府来处理,不如自己卖泔水赚钱。算了这笔简单的账,餐馆的老板们都会做这样“理性”选择——出售泔水,这就助长了地沟油市场的蓬勃发展。
为了保护鲨鱼,我们被建议不要吃鱼翅。但是,我们并不能为了杜绝地沟油而饿了不吃饭、病了不吃药。消灭地沟油,必须落实在对整个产业链条的监管控制上。(文/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