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委政研室综合处副处长朱新军:不可否认,近年来,指责官员“作秀”渐渐成了许多人的习惯,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除了个别官员的“作假”、“忽悠”之外,原因还有两个:一是部分官员在“秀”正确的内容时,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二是部分“作秀”因官员缺乏恒心或被误解等原因半途而废,“秀”而不实。那么,怎么引导,使官员能够在政治舞台上“秀”出最佳效果呢?
对于官员来讲,一方面,必须在为什么“秀”、拿什么“秀”、怎么去“秀”的问题上进行认真斟酌和考量,以正确方式“秀”出正确内容,坚持不懈地“秀”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公众的怀疑心理,并为政治生态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引导官员去除“作秀”这种不良心态,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干部选拔、考核和监督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现行干部考核机制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由于干部作秀形成的“显性政绩”可以立竿见影,见效快,看得见,摸得着;而默默无闻、踏实工作形成的“隐性政绩”却周期长,见效慢,费力不讨好。要引导这种官员“作秀”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为官动机和思想作风问题,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
对于上级领导来讲,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多听听老百姓意见,少看看“形象工程”、“官赏工程”,切莫被种种“作秀”蒙蔽了双眼。同时,要改进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原则,严防少数心术不正的投机者有隙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