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龙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当前,浙江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浙江省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压力不断加大。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调动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努力干在转型升级实处、走在科学发展前列,争取向全省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实施“三大国家战略” 构筑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浙江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要举全省之力抓落实,先行先试求突破,促进海洋经济与山区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积极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发展格局,强化各市县合作联动,共促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扎实推进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扎实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扎实推进重要海岛高效集约开发。
推进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建设。立足舟山特色优势,高标准编制新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争取设立舟山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交易中心。着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群岛型花园城市,加快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紧扣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继续打造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加快“义乌港”和航空口岸建设。健全监管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加强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促进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实施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发展都市区和城市群,增强省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实施“两百双千”工程。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小城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完善政策措施,激活后发优势,推动山区加快走上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优化山区开发格局,制定实施山区发展规划。推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完善扶持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促进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增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构筑生态屏障。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内需拉动、项目带动,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深入实施“三个千亿”工程,狠抓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有效投资增长。加强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标准构建产业投资发展平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完善补贴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抓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培育工程”,力争在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点突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大力提升块状经济,深化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
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高端服务业。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深化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和行业品牌。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等政策措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和巩固产学研联盟,推进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产业化水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节约环保和生态建设。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机制,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节地节水节材,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开辟发展路径,用足用好改革试点政策,奋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浙江科学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把省内浙商提升发展与省外浙商反哺发展结合起来,合心合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认真贯彻国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意见,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和浙商联络组织体系。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培育跨省跨国集团。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深化省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加快金融创新发展。着眼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紧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创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稳步发展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加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抓手,鼓励各市围绕试点主题积极探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户籍和农村社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出口企业引导和服务,培育提升重点出口基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推进“大通关”建设。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引资机制,推动引进外资结构优化。支持企业跨国收购,“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懈探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顺民意、解民忧、保民安的实事好事,切实让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就业援助。探索促进农民普遍增收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等社会保险扩面。深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加快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努力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构建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要求,健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落实完善价格调控措施,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生活安宁的良好局面。大力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
民生是为政之本。我们要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不懈抓好各类惠民安民实事。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始终紧贴群众脉搏,将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准。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切实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要围绕确保完成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充分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自觉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担当起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使命和责任。
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优良政风,戒贪图安逸、要锐意进取,戒消极怠慢、要恪尽职守,戒不学无术、要善学善思,戒坐而论道、要踏实肯干,戒松散狭隘、要团结合作,戒骄浮奢侈、要心怀敬畏。在政府机关掀起“比、学、赶、创”的热潮,努力建设品行过硬、敢为人先、勇挑重担、朝气蓬勃的公务员队伍。强化效率导向,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减少会议文件,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公仆意识,抓好“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
积极创新政府管理。进一步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和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将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改进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着力强化行政运行监督,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入手,狠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廉政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公共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监管。坚决纠正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消费,推进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和信息公开,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责编/肖楠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