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课堂魂之所系

2012-04-29 11:00:14李建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小学数学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小学数学实施“创新学习”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通过交往合作,总结反思,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逐渐内化成一种学习的品质。

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创新潜能,但当前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压抑甚至扼杀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创新学习”理论的缺失和观念的错位。“创新学习”、“创新教育”尽管高频率散见于各类教育杂志的诸多文章之中,但大多数教师对于什么是创新学习,怎样指导学生创新学习,教师如何进行创新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没有认真地探讨,只是停留在“口号标签式”的装潢门面的层次上。加上一些教师认识上的偏见,总认为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专项,小学生离创新太遥远了,因此,“创新学习”这颗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种子,并没有生根,更谈不上开花、结果了。

二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许多人的思想中,基础教育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仍被奉为圭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注重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的考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既定的计划与知识。

三是教学形式的陈旧与刻板。尽管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向着现代化、个性化发展,但学生最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小学学习生涯却相当压抑和乏味,成天在静静的课堂里,与书本为伴,听教师讲授,做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本应属于孩子自己的自由时空,都被大人们精心安排和遥控支配着,学生缺少自主,视野狭窄,思维单一僵化,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潜能更得不到开发。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以为,要注重探析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一、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要确立“未来人才质量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这门学科知识应用越来越广泛,人类社会正大步迈向“数字化”时代。社会学家预测,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应该是会学习、会创造,具有开拓能力和进取精神的人。因此,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要确立“现代学习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只有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内化为新的经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靠学生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锻炼、总结;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体验、思考而确立和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只能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

要确立“创新教学观”。我们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只有围绕创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的创新,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式

要立足课堂,走出课堂。课堂是学生数学智能发展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立足课堂,精心策划,巧妙设计,把学生引向通往创造宝库的智慧大道。课堂上,要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争辩、思考想象等方式有机融合起来;要鼓励赞赏学生多问、敢问、善问;要倡导激励学生不唯师、不唯分,学会举一反三,力争与众不同,敢于标新立异。学习数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运用数学,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魅力。

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媒介和依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数学这门学科,最大特点是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一条知识链。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内容,做到烂熟于心;把握编辑意图,做到心领神会;教学设计做到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富有节奏。由于学习对象的差异,学习情境的变化,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用活教材,不必以本为本,囿于教材,既可以根据内容的相似重组教材,增加知识点,形成知识块,扩大信息量,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增减教学内容或教学时间,杜绝负效,追求高效。

要打破常规,“变”教“变”练。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习惯于教师出示例题,分析讲解,学生跟着老师一问一答,仿照例题大量练习,发现错误,教师再重复讲解。课堂结构程式化,教学情景单一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变得封闭僵化,谈何创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或出示要求,指导自学;或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或讲解新知,揭示要点;或实地测算,掌握方法。根据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媒体,通过图像、色彩、声响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尤其是要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数学模型直观、形象、立体地展示给学生。可以有意设计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老师故意出错)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课堂练习要做到形式多样,科学合理,富有趣味,比如“听算”数学,在练习计算的基础上又训练了认真听的习惯;“说写”数学,重在要求学生表达思维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说写能力;画图、实验、操作等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自编题目、有奖征答等都是有别于传统的“题海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形式。

三、培养创新能力

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者、激发者和培育者,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关注学生课堂上突发的“奇谈怪问”,观察实践活动中“越轨”的行为举止,善于发现他们的创新“火花”。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创新行为,过程短暂,成果平凡,但对于教师来说,绝对不能不以为奇,熟视无睹,而应多加赞赏,充分激励。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环境中,其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开发,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空间,不轻易否定,不干涉指责,接纳学生的“幼稚”,宽容学生的“浅薄”,承认学生“失败”的价值,促使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活动,训练创新思维。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大胆表达直觉感知,消除思维定势,开拓思路,激发探究欲望,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要精心设计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在有目的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因此,练习要注意层次,讲究质量,注重训练效果。尤其要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形成方法论。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拥有一个“数学头脑”,学会用数、量、形的知识分析、解释、判断各种问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要确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质各不相同,不能对所有学生按同一个目标来要求,用同一个规格来衡量,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确立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的教学目标,大力提倡独立性、特色化。其次要建立学生创新人格形成的机制。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提出疑问,随时指出错误,随时补充答案,允许学生争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独特的方法,自创的形式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

(李建平,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21310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