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土壤

2012-04-29 10:51李艳洁
中国经济信息 2012年17期
关键词:异地污染土壤

李艳洁

继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之后,土壤修复成为环保产业中的又一个“金矿”。

2006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斥资10亿元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报告”。历时6年,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主要类型污染场地及周边土壤环境特征及其风险程度,建立了全国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目前,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

修复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1/5左右,总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从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土壤修复的重点领域将集中在城市污染土地开发及污染农田两大板块。

城市污染土壤修复主要分历史遗留和新开发污染土地两大领域,治理责任主体单位通过治理工程招标,中标修复公司通过土壤置换进行异地修复,修复经评估达标后从开发商获得收益。这也成为城市土壤修复的主流运营模式,项目投资收益率一般可达10%-20%。目前,城市污染土地土壤修复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目前全国范围内处于实验室中试阶段的土壤修复技术储备时间已逾10年,技术种类达近百种,除传统的物理化学治理方法外,生物治理已渐渐成为未来适应国内土壤污染治理需求的主流。

土壤修复市场包括污染场地修复,矿山土地修复和耕地修复。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前的化工矿产企业逐渐从城市中心搬迁至郊区,目前对城市中的污染场地修复需求最高。由中国环境修复网的统计得出,目前全国风险场地有42处,其中已修复13处,待修复11处,已搬迁16处。全国待搬迁场地约200处。平均一个场地修复项目的资金规模在一到两个亿。据中信建投研报,假设只考虑已知的污染场地,对待修复和已搬迁场地的修复能够在未来2年内完成,对待搬迁场地的修复能够在未来3到5年内完成,并且平均修复场地资金为1.5亿,则未来两年我国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在40亿左右,未来3到5年的市场规模在300亿左右。

中国农田污染源主要是来自化肥、农药、生活垃圾、农村家畜粪便等,城市“毒地”的污染源头是化工、农药、焦化等类企业。

换土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一种土壤修复技术。就是一种异位土壤修复技术,它包括异地填埋和异地水泥窑焚烧等。这种技术通过大规模挖土换土,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表面的污染问题,但是并不彻底。而植物修复效果彻底、绿色环保,成本相对较小。但植物修复所需时间与土壤污染的重金属浓度直接相关,重金属超标不高的土壤,3年到5年可见效;如果超标严重,修复的时间则需翻倍。

我国采用异位土壤修复技术原因有三。一是我国房地产开发商普遍面临开发周期短的压力,通常能分配给修复土壤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因此只能动用土方工程将污染土壤挖出。二是目前大部分原位修复技术还停留在技术研发阶段,较少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三是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污染土壤修复法在约束土壤修复的后续污染问题,因此企业大多会选择异地填埋焚烧这种造成二次污染但周期较短的方式。

千亿市场

就在土壤修复市场逐渐热闹喧嚣之时,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开始纷纷进军土壤修复这个正在快速扩张的新产业,但是由于土壤修复市场门槛较低,甚至一些简单的土木转移填埋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支撑。土壤环境修复产业同样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一些缺少技术实力的企业仅仅将修复工程变成土方工程,污染场地的土拉出后,只是进行异地堆积而非处理,造成土壤污染的异地扩散。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及市场监管系统,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随着近几年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一条产业链。产业链既包括调查评估、咨询和修复工程,也包括第三方检测等行业。目前形成了以环保部门的监测机构为主、商业检测机构为辅的市场格局。

一些比较成熟的污水治理企业,也开始延伸自身的产业链条,涉足水体或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因此,它们可能会成为潜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都正在向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渗透。

最保守的测算,“十二五”期间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也将达到千亿规模的市场,据知情人士则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用于防治土壤污染的全部财政资金将达数千亿元,其中,仅仅是国家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投入就达595亿元。

缺乏监管

污染土壤修复作为新兴环保行业,技术的研发或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暂时没有技术壁垒;而且国家的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也都在制订过程中,因此,在环境修复市场逐渐成熟后,将会有越来越多从事其他环保产业的企业涌入到环境修复行业。

在今年五月末举办的2012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上,陈同斌研究员指出: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理论探索十分活跃,技术发展不断完善,规范的工程实例和产业发展经验尚少。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发展战略不明确,市场混乱;土壤修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链合作亟待解决,这些因素很大程度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现在房地产开发商基本都是将“毒地修复”流程简化成两个程序——挖干净“毒土”,然后转移至别处,而一些承包修复场地的企业也不需要申请资质,有几台挖掘机就可以成立一个土壤修复公司,“只要能找到工程,就可以盈利”。

发达国家的环境修复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过去的30多年中,美、日、澳等国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投巨资用于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实践经验。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土壤修复产业可以占到本国环保产业市场份额的30%~50%,产业相当成熟。

而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缺乏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修复企业,尚未构成以修复企业为主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设计、修复工程、规划开发的良性产业链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研发薄弱。污染场地修复属生态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化学、工程学等十几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是当前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而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工程应用很少;特别是经济、安全的原地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更是少之又少。

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多数新生企业并没有掌握对土壤、地下水修复的技术,基本都是纯粹以逐利为目的,盲目跻身土壤修复行列,这可能进一步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化。

猜你喜欢
异地污染土壤
土壤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灵感的土壤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你适不适合异地恋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