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璞
“十二五”是秦安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全县教育系统必须担当重任,负重前行,坚持“注重学前,加强小学,巩固初中,提升高中,发展职教”的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扩大覆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覆盖面,延伸学前教育的链条是今后全县发展学前教育的突破点,我们要积极实施《秦安县学前教育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抢抓发展机遇,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依托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富余校舍增设附属幼儿园,规划五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9所,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0所,增设小学、教学点附属幼儿园130所。到“十二五”末,全县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要分别达到75%、60%和50%。
第二,提质增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推进“双高‘普九(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特殊群体倾斜,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保障困难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校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注重内涵,做优普通高中“蛋糕”。普通高中是联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枢纽,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普通高中的需求越来越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秦安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鼓励高中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使各高中学校呈现出特色发展、相互竞争、共同提升的良好态势。要全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县一中为龙头建立全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基地和教育科研实践研究基地,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到“十二五”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85%。县五中创建成市级示范性高中,县一中、二中创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
第四,对接经济,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按照“发展抓扩招、改革抓特色、建设抓项目”的基本工作思路,依托县职业学校的办学优势,整合各类资金,建设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实训基地。
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机遇,借天水市两个职教集团之船“出海”,加强与县域支柱产业的对接,打造产业链,在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开辟就业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扩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逐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第五,多措并举,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台阶。积极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职交流制,逐步实行以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为主的中小学校长选任方式。锻造师德,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聘用、收入分配和评优选先的首要内容,纳入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实施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让校园成为精神特区。加强教师培训和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培养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开展县“园丁奖”评选活动。
第六,负重拼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生命线,是教育工作的内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秦安教育系统坚持把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评价、衡量教育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一是弘扬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的“五苦”精神,振兴秦安教育。二是建好教师和校长两支队伍。三是强化教学教研、学校管理、教育督导评估作用。四是抓好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谱写秦安教育的新篇章。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