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角度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2012-04-29 09:57贺雨晴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贺雨晴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学生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希望本文给老师教学提供参考,帮助老师紧跟社会需求和行业背景,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及时改善现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255-02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共有188名MBA学生参加了该课程[1],这是国际上最早开始的创业教育,而我国则在1990年开展了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也逐渐在校园兴起。从1997年清华大学学生发起举行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到1999年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再到当今许多学校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华东师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东华大学开设了“创业与风险投资”的选修课程等等,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各高校关注的重点。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逐步改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依然不尽如意。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就说明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还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2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想适应变幻莫测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国家和名族而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要和紧迫。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十多年来,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这一做法已成为目前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挖掘人的创新潜能

创新潜能是指人们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潜在能力[2]。据估计,人的脑细胞共有120-140亿个,平常人只被开发利用了3-7%,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才利用了10%,其余的仍处在未充分发展或完全没有发展的原始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存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创新意识。陶行知也早就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3]只有通过教育,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新知识概念,这样才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能力源于思维,而思维取决于知识,知识则是教育的成果,因此,开发脑细胞,挖掘人的创新潜能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

2.3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至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人口累积达到800多万。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3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创新为灵魂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教育模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转变培养模式以从改革教学方式、完善创业体制、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积极投身实践以及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这几个方面着手,本文认为实施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3.1 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会和创业协会, 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学校的文化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大学文化的熏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积极推动创业文化的形成。一些高校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或者“特殊贡献奖学金”,用来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和老师;一些学校组织学生成立了“创业协会”, 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还有一些学校对自主创业较好的学生或参加全国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都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总之,学校正在逐渐完善创业体制,积极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这样才会使越来越多的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3.2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师资队伍

要想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多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体制,从早期教育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有教师,都必须有创业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方面,可以加开大学公共课视频或者是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做创新创业专题客座,带领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从而增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3.3 开办科研项目实践小组,分级式个性化培养

各所高校可以在不同的院系开办相关的项目实践小组,分配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的专业、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小组,每个项目小组指导老师再根据能力考核结果成立不同层次的创新团队,根据各个团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科研训练计划,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依托,提供开放式实验室平台和软硬件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满足不同就业取向学生的培养需求。

3.4 加强科研项目实践,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创造教育的重要形式。校企合作可以秉承CDIO[4]【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理念,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一方面学校可以以企业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实践创新环境。学校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协议,在公司企业内为学生争取一些适合本科生的实习岗位,让学生亲自体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差异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从企业内部争取一部分项目,让学生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了实践,又使学生们有一个更好更现实的平台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周栋梁.创业教育国际比较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

[2] 张富洪,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J].辽宁教育研究.

http://www.studa.net/jiaoxue/060126/1532101.html.

[3]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25.

[4] Wang Gang.Reading and Mode Thinking for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2009,(9):86-87.

[5] Arianna Martinelli,Martin Meyer,Nick Tunzelmann.Becoming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knowledge exchange relationships and faculty attitudes in a medium-sized,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8,33,(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