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蝙蝠侠

2012-04-29 09:29易珏
中国经济信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诺兰蝙蝠侠骑士

易珏

我们需要超级英雄题材,需要蝙蝠侠活着,并且一直活下去,聊以慰藉这个千苍百孔的社会,聊以慰藉那些舔舐伤口的平民。

尽管关于蝙蝠侠的故事已经前前后后拍过无数回,尽管《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的美国丹佛首映爆出了枪击案的丑闻,8月中旬全球上映后,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黑暗骑士崛起》依然赢得了不俗的票房,8月27日中国大陆上映以来,一周票房便破1.5亿元。又一部吸金大片!

观众捧场的心态大致有几下几种,对新锐导演诺兰的信任,这类是诺兰的粉丝;由于枪击案引发的好奇,这类属于好奇,打酱油型;还有一类蝙蝠侠的僵尸粉,这类只关注蝙蝠侠的变化,无关诺兰与枪击。还有一些观影目的交错融合,不一而足。

据说《黑暗骑士崛起》是诺兰蝙蝠侠前传系列的终结篇。在好莱坞电影续集系列电影中,这部的开放式结局大概是完美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如此,拍片大抵也是需要和这种自然规律做艰苦抗争的。

好评9.1分

在全球影迷的簇拥下,《黑暗骑士崛起》满血出关。媒体的评价看来要小心翼翼了。因为,不经意的负面评论可能将招来出乎意料的反面效果。《Hollywood & Fine》的一位影评人就中招了,在说完“恍惚觉得是在看《变形金刚》”的负面评价后,引得粉丝群起回击,甚至对作者发出了死亡警告,以至于烂番茄网站被迫关闭了留言功能,这在该网站还属首次。

在Metacritic上38家主流媒体给出的平均分是80分。给予影片满分评价的包括《帝国》、《时代》、《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者》等西方权威媒体,其中,《帝国》评价称:“《黑暗骑士崛起》或许没有《侠影之谜》的惊艳感,也没有《黑暗骑士》所带来的无政府混乱,但其纯粹的情感张力弥补了这些不足”,“不管你是否认为这部电影比《侠影之谜》强而逊色于《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终结篇——可以称之为史上最好的超级英雄系列的终结篇”。

中国影迷的集中营——时光网的网友评价也给出了9.1分的高分,而《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的得分是8.7,《蝙蝠侠前传1:侠影之谜》的得分是8.1。在时光网的得分排行榜上,得9.1分的还有《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盗梦空间》、《教父》。

因此,除了票房,《黑暗骑士崛起》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任务和期望。至今,还没有一部漫画改编电影能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殊荣。《黑暗骑士》叫好叫座,却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入围名单,最终促使电影艺术学院修改办法将该项入围名额增为最多10部。有影评看好《黑暗骑士崛起》将犹如《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在最终的第三部拿下所有奥斯卡重要奖项,某知名影评人的一番话道出了《黑暗骑士崛起》的分量:“如果此片未能赢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话,恐怕再没漫画改编电影可以了。”

摆脱叙事窠臼

让我们看看《黑暗骑士崛起》的故事,它并未脱离超级英雄电影叙事的窠臼。这故事结构可以概括为以下的叙事母题:一个普通人(高富帅),一个简单的因由发生情形突变(要么变异、要么用超级武器武装自己),然后某城市(或者干脆就是整个地球本身)遇到一个强大的怪兽(或外星人、或其它具备超级能力的负能量坏蛋)而陷入危机,然后超级英雄站出来与恶势力决战,并最后战胜他们从而拯救(某城市、或者地球本身)。

这些情节不仅仅是过去,就是现在以及将来还在不停地上演。从叙事的角度上,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似乎已经很难突破观众的期待视野,好莱坞电影叙事走到黄昏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观点得到的共识。事实上,诺兰在电影中已经尝试另一种叙事可能。在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之外,以塔可夫斯基为代表的导演,开创了横向叙事模式。这种水平方式通过意象的拼接,对抗时间的速度,引入启发和参与性思考的互动,而改变了好莱坞以往的导演与观众之间“施虐—受虐”关系图景。

好莱坞的纵向叙事走到尽头,只能凭借科技手段去的期待视野的突破。诺兰将开头与结尾锁定在一个情节上,即警官吉姆?戈登逝世八周年的纪念典礼。故事从《黑暗骑士》结局时对戈登死因的隐瞒开始,诺兰重又回到纵向的情节发展。在《黑暗骑士崛起》的后半部,影片的情节在既往与即时情境之间穿梭游弋,观众不必再应接不暇得接受视觉的轰炸,而能够稍稍停顿下来参与人性的反思。诺兰的突破尝试虽然并未引发观众更多的共鸣,但静水流深,也许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摆脱既往的叙事窠臼。

人人需要蝙蝠侠

尽管宣传中一再强调影片空中拍摄的惊险镜头,反复宣传猫女的性感美艳与坏蛋贝恩的可怜狡诈,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黑暗骑士崛起》并无惊艳之处,因为这样的角色在美国大片里比比皆是;但并无过俗之处,因为这个蝙蝠侠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

正如片中人物所说“蝙蝠侠不是某一个人,它可以是任何人”,而成为蝙蝠侠就意味着成为除暴安良,正义公平的化身。在影像时代到来之前,人类在遭遇现实的种种不满之后,通常是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或者宗教信仰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在影像时代来临后,文学作品的这一功能已经部分转移到荧屏作品中。因此,存在中国文学中上千年的“桃花源”,存在西方理念中数百年的乌托邦,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寻找。

现实真的像电影中那样好人好报,恶人恶报吗?现实生活中真的可以波折坎坷之后见到彩虹吗?现实生活中真的有救世主吗?……当然,答案不需要回答,因为答案在读者心中。所以,我们需要超级英雄题材,需要蝙蝠侠活着,并且一直活下去,聊以慰藉这个千苍百孔的社会,聊以慰藉那些舔舐伤口的平民。而美国的权贵资本家也需要蝙蝠侠,它至少矛盾的缓冲剂。人人需要蝙蝠侠。

猜你喜欢
诺兰蝙蝠侠骑士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假死疑云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你也能当蝙蝠侠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克里夫兰骑士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小小骑士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