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危险?

2012-04-29 08:52李勇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创业板锂电池上市

李勇

“2011年度公司因市场行情的变化等原因暂时出现净利润亏损,给公司的声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公司董事会在此诚恳地向广大投资者致歉。”“董事会认为,目前公司不具有创业板退市的风险,亦不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中暂停上市的十一种情形。”

上述内容出现在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当升科技”)4月23日公布的2011年年度报告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在已发布年报的创业板公司中,董事会向投资者致歉并且特别提示退市风险极其罕见。

“今晚你挂卖单了吗?”

创业板退市制度在5月1日实行,一直因为“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而备受诟病的创业板一时间风声鹤唳,在消息发布的下一个交易日(4月23日),创业板综指暴跌5.24%。

当升科技的2011年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3.9万元。年报一出,舆论哗然,这是自2009年创业板推出以来第一家年报业绩出现亏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是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发布之后宣布业绩亏损的第一家公司。

当升科技一下子成为退市制度发布后首家“中枪者”。

有投资者在当升科技股吧中戏谑道:“今晚你挂卖单了吗?”以此来表示对当升科技业绩亏损的不满。

有舆论认为,当升科技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家。“4月19日我们对业绩进行修正,出现了亏损。此时正值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我们知道亏损的业绩对于市场影响很不好,所以必须要在年报中表示出来,我们不存在退市风险。此前在创业板退市意见稿出台的时候,公司已经专门开董事会审慎地研究过。”当升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曲晓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即便如此,当升科技的问题代表着一批创业板公司的问题:股价较发行价暴跌、市场炒作概念幻灭、业绩变脸、PE减持等现象凸显。

曾被捧上天的热概念

“过去两年,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方资本也在纷纷进入。可以说,很多新进入者并不具备该领域的技术积累,有的甚至完全是为了炒作、圈地。”曲晓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曲晓力所说的行业,即是在两年前受到市场热捧的锂电池行业。

彼时正值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且新能源行业有望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传闻也充斥市场,国内锂电池企业的热情在资本市场上被点燃。

先于当升科技上市而又身披锂电池概念的佛山照明和佛塑科技先后被市场热炒。大智慧数据显示,2010年下半年,锂电池指数涨幅最高超过50%。

在此环境下,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当升科技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伊始,其锂电池概念和高成长性就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

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统计,当升科技上市之初,湘财证券、申银万国、国都证券、中信建投等16家券商发布了19份新股研报。在研报中,分析师们不吝赞美之词,给予当升科技“推荐”与“强烈推荐”评级的研报不在少数,理由主要包括“锁定了稳定的大客户、募投项目将带来产能的扩张、锰酸锂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拥有核心研发技术和锂电池概念”等等。

“当升科技上市时,我去过公司调研,当时整个大行业是好的,而且当升科技在锂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确实具有优势。”参与发布上述研报的一家券商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当升科技上市资料显示,在上市时初步询价中提交有效申报的股票配售对象为147家,而 2010年,创业板网下发行的有效报价询价机构平均家数79.18家。在中签率上,当升科技发行的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为0.848896435%,申购倍数为117.80倍,网下申购倍数为56.86倍。当升科技在上市时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前期入股当升科技的PE机构有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创新资本”)、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同创伟业”)、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3家。“我们看中企业的成长性和领域前景。”深创投副总裁施安平在去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当升科技上市首日开盘价高达73.58元/股,较发行价格溢价一倍。

然而时过境迁,截至今年4月27日,当升科技的收盘价为8.55元/股,除去除权因素,当升科技的股价较发行价已经跌去76%。

业绩下滑为哪般

股价下跌,第一个问题就出在公司业绩本身。

当升科技上市之后,报告期业绩连续下滑,直至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出现双亏。对于这样的业绩,“管理层非常痛心和遗憾。”当升科技方面回复《中国经济周刊》称。

记者了解到,在当升科技的大客户中,传统手机终端、笔记本电脑占较大比重。而近两年来,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传统终端造成了较大冲击。当升科技当初上市时提示的“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正在得到验证。

此外,在政策推动下,锂电池行业过度投资、无序竞争,使当升科技传统产品的毛利率大幅下降。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查找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曲晓力向记者坦承,当升科技没有做好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充分的应对准备,危机意识淡薄;自身的内部管理在上市后出现了松懈,现场生产管理水平有所下降,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质量控制水平的波动;公司的基础管理系统薄弱。

同时她认为当升科技上市后,并没有选择盲目地扩张,在市场上去大面积地铺货,通过打价格战去盈利,而是加大研发支出与投入,摒弃那些混乱的低端市场。这样做,是对公司的未来负责,也是对广大股民、投资者,对整个行业负责。“我们的确也付出了当期业绩的代价。”

事实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当升科技在深交所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之际,就向深交所建言,创业板企业需要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以及适度的监管环境和灵活的信息披露。

资本套现离场

除了业绩乏力的原因外,上市前期入驻的PE机构减持套现也是影响其下跌的短期因素。

记者梳理当升科技的公告发现,自上市以来,其发布的股东减持公告达到5份,这只是持股5%以上股东的减持公告。

前期入驻当升科技的创新资本、同创伟业、深创投在发行上市时分别持有当升科技上市后总股本的14.66%、6.75%、5.59%。而其2011年年报显示,上述3家创投机构持有当升科技总股本的比例只分别为9.51%、1.03%和4.71%。

记者根据公告数据简单计算,3家创投机构已经通过减持至少分别套现1.1亿元、5096.78万元和1608.4万元。较当初入股时分别投入的1575万元、725万元、600万元已有较大浮盈。但事实上,算上未公告的减持和持有的剩余股份,PE获得的收益远非如此。

“创投机构减持股票是出于资金配置需求以及对资本市场预期的风险防范,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并非由于不看好公司的前景。其减持行为只会在短期内影响公司的股价,但并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曲晓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逃离亏损漩涡

“力争用6~8年的时间,使当升成为一家国际化的材料科技企业集团,特别是抓住日韩小型锂电企业向中国转移的机会,迅速成为全球最大、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锂电正极材料供应商。”谈及公司未来战略时,曲晓力如是说。据称,当升科技已经开始在智能手机使用的材料领域发力,已经有几款材料使用在苹果的电池上。

“在后续的发展中,当升科技还是会坚持现有的策略,既不盲目扩张,也不会固步自封,还是会继续深化与顶级客户之间的合作,同时,做到有所取舍,避免最终端的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曲晓力表示。

去年9月,当升科技与深创投分别出资2667万元和1000万元增资长沙星城微晶石墨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0%与15%,进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

当升科技方面给《中国经济周刊》的回复中表示:“希望国家在大力扶植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也能逐步建立起行业的准入标准,提高对那些真正有前景、有价值的公司的支持力度。对现在一些快速发展新材料,如三元材料,尽快明确在出口方面的相关政策,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创业板锂电池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基于SVM的锂电池SOC估算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一种多采样率EKF的锂电池SOC估计
5月上市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4.6.1—20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