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友
哈尔滨市阿城区作为哈市农业大区,站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角度,就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加强管理促服务、抓好服务求发展的服务“三农”新路子。
一、当前我区“三农”工作发展格局
我区现辖15个乡镇街,108个行政村,808个自然屯,9.2万农户,农业人口33.2万人,耕地面积128.4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突破12亿斤,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蔬菜总产实现48万吨。建设标准化养殖区106个,畜牧业综合规模化率达74%。农民人均纯收入9876元。外出务工人数10.74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1%;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1.99万人。
二、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定位
纵观我区农业的发展,正在加快实现由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常规农业向特色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但是,与先进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现代农业实践仅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农业经营一体化程度不高。占农业生产主流的仍然是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
根据我区农业发展的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聚生产要素,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全方位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突出发展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明显的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产品,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当前,要着重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生态化和农民城市化三篇大文章,逐步建立起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
三、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作为一个农业大区,我区具有发展农业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农业传统优势得到了巩固,新的优势和潜力正逐步形成和发挥。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大。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生猪、肉牛、鸡鸭等畜禽产品产量。蛋、粉条、豆包、米面、山产品等农副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步提升,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农业发展具有经济区位优势。我区地处全省中部,毗邻哈市,交通比较发达,公路、铁路等都比较方便。我区资源丰富,拥有“大米之乡”、“大蒜之乡”、“石材之乡”,更是金源旅游胜地。这种资源优势与交通优势的结合,使我区农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巨大。农业产业化逐步成为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四是观光农业逐步兴起。农业与服务业结合在一起,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农业形式在全区各乡村开花结果,产生了双赢、多赢的好局面。
五是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区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6.7%,劳务收入实现10.5亿元。
四、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思路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要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1、主导产业培育工程。继续抓好水稻、粘玉米、蔬菜、瓜果等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好山区乡镇的林果特色经济区、平原乡镇的绿色水稻经济区、无公害蔬菜经济区,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特色、壮大规模为目标,加快调整区域布局,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优势产品。
2、龙头企业带动工程。要致力打造“大龙头”。选择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发展实力的农业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增资扩股等形式,继续开发项目、技改扩能,做大做强。
3、市场体系构建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规范运作的原则,着力建设好本地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完整、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4、农业品牌战略工程。加快创建一批新品牌,巩固保持一批老品牌,尽力提升一批好品牌,打出阿城农业的品牌优势。
(二)积极实施农村生态化,就是要以科技为依托,在确保农业安全、高效的同时,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全民生态意识。二要重视质量安全,加强农业标准建设。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作为标准化的方向,加强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三要实现农业循环发展。坚持“绿色阿城”建设方向。四要坚持生态与效益并重,着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加快建设好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生态农业休闲园区和各具特色的旅游农业生产基地。
(三)积极实施农民城市化,要在服务引导、完善和实施充分就业、土地流转、住房保障、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上需要落到实处,确保农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
一是降低农民进城落户门槛,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虽强农村土地流转和进城农民权益保护。鼓励进城农民将自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租赁、入股、转让等形式进行流转。三是加大进城农民就业创业力度。拓展农民就业空间。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的进城农民家庭成员就业,帮助解决就业难等问题。四是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子基本权利。确保进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进城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1503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