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如
一个18岁的青年,虽已成年,却往往因涉世未深而显得青涩单纯。创建于1994年的江阴市花园实小就是一个18岁的青年,但是,当我们走近他、了解他,却发现他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丰润身姿、深刻思想和成熟个性。这所年轻的学校,不仅教育质量上乘,而且办学特色鲜明而多元:科技、艺术、体育、英语、数学……学校的特色项目多点开花,各展风采,让学校真正成为了一座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花园,成为了一所孩子自由徜徉、快乐成长的乐园。
是什么让花园实小成为了富有特色的“花园”?走进花园实小,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花园实小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个体开发走向学校规划,从自主建构走向社会共建,从特色活动走向特色文化。正是“有特色的学校特色建设”,催生了花园实小丰富而精彩的特色项目,形成了花园实小多元而整合的特色格局。
从个体开发走向学校规划
1.个体开发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学校特色的打造,离不开特色教师的开拓和引领。研究表明,“特色教师在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中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1];实践也证明,一个特色教师往往就能创出一个特色项目,甚至形成一种学校特色。
和不少学校一样,花园实小的很多特色项目也是从一些有特长的教师起步的。音乐教师刘继英、电子技师教练周涌、科学教师冯立明、体育教师林海……正是由于他们有着自觉的特色开发意识和较强的特色打造能力,才让一个个特色项目在学校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1999年,周涌与同事徐雪东在参加省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时,听说第二年省科协即将开发青少年电子技师竞赛项目。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回来之后,在学校的支持下,他们购买了相关设备,遴选了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开始了电子技师的培训。第二年,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的首届青少年电子技师应用电子技术比赛中,他们就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取得了“开门红”。2001年开始,周涌全面接手电子技师特色项目的打造。从10余名学生到30多名学生,从电路板焊接到电脑仿真操作,从简单的电子鸟制作到声控、光控、红外遥控玩具的设计制造……周涌老师带着学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电子技师特色项目在学校科技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特色亮点。2000年-2010年,连续十次获得青少年电子技师应用电子技术比赛团体一等奖(其中2003年因“非典”疫情停办一届);早在2002年,学校就被确认为“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单位”。
2.团队建设
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花园实小意识到,“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特色教师在特色项目打造中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如果仅仅依靠少数特色教师的单打独斗,特色项目很难取得点上的深化和面上的拓展。而以少数特色教师为核心,建设一个个特色教师团队,既可以充分发挥特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能够有效解决特色教师个体势单力薄的问题,共同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2012年5月30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研究”结题鉴定活动在花园实小举行。面对丰厚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给出了“务实、专业、有效”的鉴定结论,对课题研究给出了高度评价。“数学理解”研究是花园实小的特色科研项目,这一特色科研项目启动于2006年,当时,包静娟老师承担了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促进小学生数学理解的问题化教学的研究”,单枪匹马开始了“数学理解”专项研究。由于“数学理解”研究既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又立足课堂,接“地气”,很快吸引了学校数学教师的注意,一批教师加入进来,形成了一个研究团队。2009年,随着学校与江阴市教研室合作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研究”被批准立项,包括中科院顾问、数学家徐利治教授、南京大学学者、省市教研室专家等校内外力量介入研究,“数学理解”研究团队又得到了发展壮大。
团队研究保证了“数学理解”特色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近三年来,研究团队探索出了“数学理解五环节”教学模式,实验班数学理解五项能力(会举例、会翻译、会讲解、会评价、会分析)明显高于对照班;学校数学教师在江阴市级以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达13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6篇,在市级以上数学论文评比中获奖有55篇。如今,“数学理解”已成为花园实小的一个品牌,产生了辐射效应,德育、电教、语文等都开始了理解教学的研究,其中,“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已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
3.学校规划
学校特色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有序推进。学校力量的介入,一方面可以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各个特色项目有机整合起来,促进特色项目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学校特色;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和协调校内外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更好、更快地推进各个特色项目的发展。
多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花园实小特色项目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特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特色项目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花园实小对学校的特色项目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形成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整体规划。
在特色建设目标上,学校秉持“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搞特色建设,而是始终指向学生的发展,让学校特色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在特色建设内容上,学校坚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观念,在原有特色项目的基础上,整体上规划了学科特色、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科技特色四大特色建设板块。每一板块又有若干特色项目组成:学科特色包括双语教育、数学理解等;体育特色包括国际跳棋、羽毛球、足球等;艺术特色包括舞蹈、音乐剧等;科技特色包括航模、电子技师等。
在特色建设方式上,学校探索“三位一体”的路径,不仅充分调动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还有效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学校特色建设的合力。在“三位一体”学校特色建设方式的推动下,花园实小的羽毛球、国际跳棋、音乐剧等特色项目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自主建构走向社会共建
1.自主建构
学校特色“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2]。可见,学校特色带有鲜明的校本化的特征,因此,学校特色建设必须“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必须以学校的自主建构为前提、为主体、为主导的。
教师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力量,要自主建构学校特色,必须有强有力的特色教师群体作为支撑。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花园实小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特色教师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了一个个特色教师团队。
花园实小2002年就开始实施双语教育,是江阴市最早探索双语教育的学校之一,也是无锡市第二批双语实验学校。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双语师资,花园实小采取了“外出深造、外部引进、内部培训”三位一体的策略,一方面引进包括外教在内的外语师资,另一方面选派优秀的双语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国内各类双语教育培训和观摩研讨。学校先后有多名教师参加了无锡市第一期双语教师培训、无锡市第一期双语教育专用教材暨双语教学专业培训、环亚西文培训、李阳疯狂英语培训、夏恩英语培训等培训项目,还先后选派3位教师赴澳大利亚、英国进行交流培训。花园实小的英语教师队伍虽然整体比较年轻,但孙莺燕、徐慧、焦洁、夏菲等一批优秀教师已经脱颖而出,多位教师在全国会课比赛、江苏省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化双语教育的成果,花园实小自编了《课堂教学实用英语300句》手册,利用暑假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双语教学培训,并在每次集中学习之前安排10分钟时间学习英语,以提升全体教师的英语水平。为了避免双语教学中“学科损伤”现象的发生,学校还让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结对子,由英语教师深入学科组,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研究,进行双语备课,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教学语言的关系。
2.家校合作
学校特色建设为了谁?成果体现在谁身上?花园实小的答案是:学生。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因此,学生特长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也息息相关。基于此,花园实小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十分注重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家长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解与配合,让家长当好“后援团”;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特色建设的决策,为学校特色建设出谋划策,让家长当好“智囊团”;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一些有特长的家长加盟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中来,让家长当好“教练组”。在学校的诚挚邀请和家长的主动要求下,周林海、高玉红、刘冰、严新等一批家长都参与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中来了。
2010年5月24日,从国家文化部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晚会现场传来喜讯,花园实小选送的音乐剧《带锁的日记》获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这个时刻,充满喜悦和骄傲之情的不仅是花园实小的全体师生,还有一位学生家长——江阴市文化馆副馆长蔡晓英——《带锁的日记》这个节目,就是她创作剧本并参与排练的。蔡晓英开始参与花园实小的特色建设是在2007年,当时,她的女儿叶子华参加了学校的课本剧表演,学校邀请她推敲剧本、参与排练。很快,蔡晓英的女儿就毕业了,但她与花园实小的合作不仅没有因此而中断,而且渐入佳境,成果日丰。这几年,蔡晓英撰写剧本并参与排演的课本剧、音乐剧多次获得无锡市、江阴市“百灵鸟”文艺汇演一等奖,其中,音乐剧《抬驴》获第四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电视展演金奖,《带锁的日记》除获“群星奖”金奖之外,还获得过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第五届少儿艺术节比赛小学组一等奖、无锡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3.社会共建
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花园实小发现,有些特色项目虽然适合在学校开展,但是,由于在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储备等方面不够完善,学校在开发这些项目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园实小放开思路,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利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专业机构等资源,开展学校特色建设。
体育是花园实小的特色品牌,学校在航模、足球、象棋、围棋、田径队等项目上一直保持较强的实力。2004年10月,在江阴市教育局、体育局的撮合下,江阴市羽毛球协会、江阴利安达集团公司、花园实小三方联合筹办建立羽毛球队训练点。经过层层选拔,学校就在一、二年级近700名学生中挑选了12名学生组成了集训队。利安达出资、羽协聘请了三位专职教练员也很快到位,其中包括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顾俊的教练刘维平。除学校羽毛球馆常年开放外,江阴市体育馆每天免费提供三片羽毛球训练场,供集训队训练专用。多方联手产生了巨大的聚合效应,2005年7月,组队还不到一年的羽毛球队首次参加无锡市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就获得了女子乙组的团体冠军。据统计,建队以来,花园实小羽毛球队在无锡、江苏及全国的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共获得20个冠军、21个亚军、14个季军,3名队员入选无锡、苏州的专业队,3名队员分别入选上海队、八一队和山东队。
2011年12月20日下午,花园实小迎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世界国际跳棋联合会执行主席马塞尔、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国际跳棋部主任夏金娟、江苏棋院院长邵震中一行。他们观摩了国际跳棋教学课,听取了学校开展国际跳棋运动的汇报,对学校的国际跳棋教育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在考察中,夏金娟主任还代表国家棋牌管理中心授予学校“全国国际跳棋后备人才基地”牌匾。国际跳棋是花园实小联合社会力量打造学校特色的又一次成功尝试。2009年,花园实小与江阴市少儿棋类培训中心合作,招聘了3名持有教练员培训证的教练,建成了2个国际跳棋的专用棋室,成立了低、中、高三个梯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目前,学校已经被江苏省棋院确定为“江苏省国际跳棋训练基地”,学生在华东地区、江苏省的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还承办了第三次全国国际跳棋裁判员培训班、“晨源投资杯”华东地区国际跳棋比赛、江苏省第二届国际跳棋教练员培训班现场教学展示等赛事和活动。
从特色活动走向特色文化
1.特色活动
尽管特色活动不一定就是学校特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色活动蕴含着学校特色的基因,学校特色往往就是从一个个特色活动起步,并慢慢发展完善起来的。花园实小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饶土壤,孕育并滋养了学校特色。
社团是以兴趣和特长作为联系纽带的,社团活动对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特色建设中,花园实小要求学生人人参加一个社团,人人拥有一项特长。学校打破班级壁垒,让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相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融合到一起,组建了舞蹈、电子技师、航模等十几个社团。学校把每周五下午的两节课作为社团活动时间,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
2012年4月28日,花园实小举行了艺术节总结颁奖和闭幕仪式,历时一个月的艺术节宣告圆满落幕。今年的艺术节以校花梅花为主题,师生一起种梅、赏梅、写梅、画梅、咏梅、学梅,活动多种多样、精彩纷呈。艺术节还收到了学生关于梅花的摄影作品155件、征文80篇、书法75件、小报93份、绘画72件,充分展现了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累累硕果。艺术节只是花园实小众多特色节日中的一个,此外,花园实小还每年定期组织双语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普节等。特色节日集中展示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果,让师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自信。
2.特色课程
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脱离课程与教学的学校特色建设,在课程与教学之外另搞特色,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根本性误区。学校特色建设首先需要关注学校课程与教学特色的形成。”[3]花园实小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有效地避开了这一误区,一方面在学科课程实施上体现校本特色,另一方面,选择一些相对系统、成熟的特色活动、特色项目,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提到学科课程特色实施,不能不把视线转向花园实小的英语学科。新课程伊始,学校就十分注重英语特色学科的打造,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并选择一年级数学、健康,三、四年级科学等适宜的学科,开展双语教学实验。英语特色学科的打造很快就取得了成绩:2005年6月,学校六年级学生参加江阴市首次小学英语毕业统考,平均成绩就名列全市第一。近年来,学校有多位学生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省“时代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奖,双语短剧更是连获大奖:2006年-2011年,双语短剧连续六年获“无锡市双语教育展示电视演播活动”一等奖;双语短剧《半夜鸡叫》还获得第五届“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文艺汇演节目、指导、演出一等奖。
学校特色建设离不开特色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近年来,花园实小尝试开发了羽毛球、国际跳棋等校本课程,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定课时、定地点、定教材、定教师,以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以国际跳棋校本课程为例,学校有国际跳棋专用教室和专业教练,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国际跳棋课,二至六年级则利用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开设推广课,课程实施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目前,学校正收集素材,准备编写以校花梅花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3.特色文化
“学校特色建设不能为特色而特色,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的学校特色。”[4]学校特色建设不应脱离学校文化而单独存在,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和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文化追求妙合无垠、水乳交融,不仅要在学校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下进行建构,而且要推动学校文化的发展,成为学校文化的新的生长点。
花园实小从学校的校名中得到启发,经过数年的努力,初步建构起了以“尚美”为校训、以“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为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体系。围绕这一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体系,学校特色建设注重开发学生的品德之美、智慧之美、体魄之美和情感之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尽情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譬如,在国际跳棋教育中,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的严谨训练中体验着智力体操的乐趣,在“棋错一着,满盘皆输”的棋理中体悟着人生的哲理,在跌宕起伏、胜负交替的棋局中学习着情绪的调控,在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中磨练着坚强的意志,在激烈对抗与握手言和中增长着交往的智慧……小小一盘棋,不仅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还折射出了学校“尚美”文化的温润光泽。
花园实小特色建设受益于学校文化,同时也充实和发展着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更为丰满、更具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类型丰富、数量众多、活动频繁,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勾连,共同建构了一种和而不同、生机勃勃的特色文化生态,共同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尚美”文化格局。有了这些特色项目的充盈,学校“尚美”文化不仅有了骨架,而且有了丰满的血肉,有了丰富的表情,有了细腻的情感,有了深邃的思想,真正成为了一个顾盼生姿、温暖可亲的“花仙子”。
参考文献:
[1]吴为民.特色学校与特色教师[J].江西教育科研,2002(5).
[2]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J].教育导刊,1997(2-3).
[3][4]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