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同导入框、课文等内容一样,包括历史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在内的历史图像史料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以往的教材相比,这些内容的存在使课本增加了更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丰富的图像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使得久远陌生的历史,鲜活可感地跃然于纸上,同时也起到浅化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根据现有的课本统计,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中一共有各种插图900多幅,平均每个年级的插图多达300多幅。在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图像资料都是不可缺少的,足见历史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南宋著名的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曾说过“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历史插图作为实用型的直观教材,无论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或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甚至于情感教育、人文教育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灵活运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历史学科,对于历史学科不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在整体上这一时期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求知欲。在每册历史教科书上都存在诸多的历史插图,每当学生拿出课本首先看到的就是相关的历史图像史料,大部分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各种各样的插图所吸引。毫无疑问,形象的历史图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原因在于一方面图片比文本更生动,另一方面是由学生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兴趣,以图片为先导,特别是历史漫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漫画资料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虽然简单,但其表现的方式更加直观,对历史人物、事件本质的展示更入木三分,配合书本的相关文字资料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单纯的文字资料难以企及的。如:《大跃进》一课中的漫画和漫画下面的那首“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的打油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大笑之余却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之盛;此外“时局图”中,熊形象代表了俄国,四蹄已经踏上了中国的北方,但那双贪婪的眼睛还直视着南方;虎代表英国,不但血盆大嘴吞噬了长江流域,而且尾巴还钩住山东的威海卫;太阳代表日本,不但侵占了我国的台湾、澎湖列岛、福建,还透露出对中国全境的野心,而图的下方还有一群摇旗呐喊的怪兽,寓意着其他伺机而动的侵略者也在觊觎中华大地,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警世作用,赤裸裸地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通过这幅漫画,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并将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形象地记忆到头脑之中。
二、历史图表是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感知和体验历史的重要手段
历史图表是历史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补充和发展。历史图表纲举目张,一目了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化抽象为形象,不但把课的结构梳理清楚,还能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历史形势变化图,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历史。比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能够让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路线、跨越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激战湘江到强渡乌江,再到夺取遵义,妙计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路历尽艰险,冲破敌人的道道防线和围追堵截,跨越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多里,最终胜利会师甘肃会宁。同时再辅以《长征》七律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详加讲解,同时加进鲜活的故事情节,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当时的政治形势,充分体验红军当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境,以及红军长征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英勇红军的崇敬之情和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三、运用历史人物图,彰显人文教化功能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众多的英雄人物,其中不少为人们耳熟能详。英雄的形象是光辉的,榜样的力量同样是无穷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过程同样也产生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品德在今天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中有不少的历史人物插图,这些插图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被誉为“人文始祖”的黄帝、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洪英雄大禹、“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禁烟英雄林则徐、 “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民族英雄邓世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浩气长存的文天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血染虎门炮台的关天培、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党的好干部”的焦裕禄、“人民的儿子”邓小平、“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这些存在于历史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为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在讲授历史人物图的同时,把政治家高尚的情操、民族英雄的大无畏气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执著精神等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明成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陶冶学生的心灵。
四、运用历史图像,增强道德情感教育
历史图像是历史事件的再现,教师根据历史图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同时配合书本文字说明,更容易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共鸣,进而能够起到有效的情感道德教育。如在甲午战争中的日军屠杀旅顺居民、《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照片再现了当时历史的场景,从直观角度展示了西方列强在华犯下的种种罪行,从而激发学生对西方殖民侵略的仇恨,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遗训,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祖国奋斗的精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画面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历史;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等图像,记录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南巡等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等图像,重现了“一国两制”下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东方红l号卫星、三峡工程等图像,记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图像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光明前途的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是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要更新观念,探索新方法,充分开发利用历史图像的丰富教育资源,这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盛恒,南通市东方中学,22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