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跨国车企 吉利:奏一曲笑傲江湖

2012-04-29 07:30胡俊峰马聪
中国汽车市场 2012年19期
关键词:帝豪李书福沃尔沃

胡俊峰 马聪

吉利似乎一直是一个非常“狂”的企业。成立之初,董事长李书福的那句“轿车不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的“狂言”曾引来无数哂笑,今天,这句话却已成为吉利勇于改变的最好注脚;最近,吉利再出“狂言”:“2012年年内,6AT将成为吉利车标配。”年底前,全球鹰GC7、全球鹰GX7、帝豪EC7、EC8、英伦CS7等所有车型都将全部搭载吉利自产的6AT变速器。仅凭这一点,吉利已经甩开不少沿用老旧变速器的自主乃至合资品牌“几条街”。

草根出身的吉利,正在以一种“张狂”的方式,谱写出一曲“笑傲江湖”的故事。

从“后院模仿秀”到海外亮相

说吉利,当然无法绕开李书福。如果没有这个梦想家对轿车的不懈坚持,就不会有沃尔沃的花落中国,更不会有这个民营跨国车企的传奇故事。

在李书福眼里,汽车很简单,“两个沙发,四个轮子”。所以1997年吉利的第一辆轿车就源自自家后院的一场高水平“模仿秀”——奔驰E280的外形和红旗的底盘,攒成了吉利的第一辆轿车。之后批量生产的豪情也不过是夏利的模仿者,从外观到内饰,处处可见夏利的影子,甚至于发动机和很多零配件都是直接采购自夏利。

作为一个新生的汽车企业,靠模仿起家无可厚非。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吉利认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2005年,吉利终于造出了一辆完全自主开发的新车“自由舰”,它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底盘全都是吉利制造。“亲儿子”刚出生不久,吉利就迎来了一次绝佳的亮相机会。2005年9月第61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自由舰”第一次在世界级车展上正式亮相,成为近百年来首次参加世界顶级车展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此次亮相后,吉利的国际“能见度”大大提高。吉利豪情203A的右舵出口车、吉利第二代跑车“中国龙”、配置中国首款自动变速器的“自由舰”和最新开发的吉利顶级车型FC-1等也相继亮相,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

2006年1月,北美国际车展在底特律举行,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代表吉利汽车再次被邀请参展,这也是北美车展近百年来首次有中国汽车参展。参观吉利展台的专业人士、国际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引起强烈的反响。随后,吉利也从豪情、美日和优利欧的“老三样”时代,逐步进入了以自由舰、金刚、远景为代表的“新三样”阶段。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是起步阶段吉利极具吸引力的口号。而“低价”这一吉利等民营汽车企业的杀手锏,客观上给当时合资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也使得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连续的“降价期”,让轿车开始驶进寻常百姓家。

2009年7月,吉利正式发布了专注中高档车型的帝豪品牌,帝豪EC7系车型随之下线,帝豪品牌正式走上舞台。2009年至2010年,吉利汽车规划整合出了旗下三大子品牌——英伦、全球鹰和帝豪。至此,吉利汽车终于摆脱了模仿的尴尬,冲击中高级车市场,不仅践行了“让老百姓买得起”,更发展出“开创新格局”的气度。

从动力总成受制于人到技术体系自主研发

十余年间,吉利的发展壮大虽然步履维艰,却也有着顺理成章的内在逻辑。技术——这个汽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核心问题,被李书福以各种方式巧妙解决,造就了吉利成功的必要条件。

2001年,吉利从豪情起步时,曾经搭载丰田的8A发动机,当时丰田卖给吉利的价格很低,只有1.76万元。但当吉利的小型车与丰田正面交锋时,低廉的价格使丰田不知所措。于是丰田将每台发动机涨价4000元。动力总成受制于人,吉利立刻开始了自主发动机的研制,1年后,吉利的自主发动机问世,与丰田8A技术水平相当却只有一半的价格。2005年,吉利研发出1.8L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已经接近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在自动变速器领域,跨国公司对技术更是严格把控。政府曾试图自主制造自动变速器,分别投资委托上海汽车和天津汽车研发,而后却由于技术难度大最终放弃。但吉利却看到了机会,聘请研发团队中的专家,又从德国和日本进口设备,经过三年攻关,终于拥有了自主开发的三速变速器。

2006年,现任副总裁赵福全入主吉利研究院后,吉利的技术研发更是风生水起,之前吉利每年的新车开发项目是个位数,赵福全却大胆制订了整车5大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总计40多款产品的整体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赵福全第一次把自己对大众和丰田车型平台的理解融入其中,并形成了有独到见解的平台理论。

现在,吉利的主流平台上已经开发出11种功能和外形都完全不同的车型,并已经拥有了从1.0L到2.4L全系GeTec十余款发动机产品,高效的7速双离合变速器也在研发中。这些都足以支持吉利在未来十到十五年的发展。

在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方面,吉利也下了不少功夫。2006年吉利自由舰首次参加C-CNPC碰撞测试只有两星的成绩,但到2008年,吉利远景成为第一款在C-CNPC测试中取得四星成绩的自主品牌轿车。2009年,吉利熊猫以45.3分的高分获得五星,成绩仅次于获得45.4分的一汽-大众速腾,而在此前,微型车和小型车在C-NCAP测试中取得的成绩都不高,五星几乎成了B级车的专利,上汽通用五菱Spark也只能得到两星级评定。

据统计,吉利目前申请的专利至少有3464项,其中发明专利340项,占9.8%;实用新型专利2624项,占75.6%。吉利也因此在整车造型设计、安全碰撞技术、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技术的开发能力上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从不怕对垒跨国公司到收购国际豪华品牌

在吉利发展早期无法获得生产权的时候,李书福曾向媒体疾呼:“吉利不怕竞争,甚至不怕跨国公司的竞争。”当时的吉利,渴望的只是一次机会。

对于竞争,李书福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有我们的生存空间,三万元的低端车,哪个跨国公司做的出来?资本、人才、技术、零部件,人家可以利用我的,我也可以利用人家的。”

从2007年吉利出手控股生产伦敦TX4经典出租车的英国锰铜公司,到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厂DSI,李书福将当年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而2010年,吉利收购世界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业入世10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吉利成为我国第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汽车集团。

实际上,收购国际著名品牌,早已是李书福心中的梦想。从起步开始“草根”就一直是吉利脱不去的出身,而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在公司内部提出,要收购著名品牌,要获得“好出身”,彻底改变自主品牌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形象,不但要进入第三世界,更要堂堂正正立足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这块“禁地”,当时可是自主品牌想都不敢想的宏伟目标。其实早在2007年控股英国锰铜时,吉利就开始铺设通往欧洲的捷径。英国锰铜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其产品半个世界来作为伦敦出租车形成的良好品牌印象,对吉利的品牌形象也会有拉升,吉利在欧洲有合作伙伴、有网点,这些因素对于吉利汽车出口欧洲推动必然不小。

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路透社撰文盛赞,中国民营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可算作中国版“亨利·福特”。按照吉利复苏沃尔沃的计划,将在中国建设沃尔沃的新生产基地,总产能30万辆,使其总产量提升近一倍,至2011年扭亏为盈,五年内全球销量达到100万辆。

2011年,吉利复苏沃尔沃的第一个目标达成,沃尔沃摆脱亏损,重返盈利。2011年沃尔沃全球范围销售汽车为44.93万辆,较上年增长约20.3%。美、中、德等主要市场销量分别达到6.7万辆、4.72万辆和3.4万辆,我国市场实现同比增长55%,其中9月份增长甚至达到113%。

与此同时,吉利进军欧洲市场的目标也在一步步践行中,2011年底,吉利大胆选择尝试E-NCAP碰撞,帝豪EC7(三厢轿车)在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碰撞试验中获得四星评价。其中,成人乘员得到75%的分数,儿童成员80%,行人保护42%,安全辅助配备得到86%的分数。另外,据帝豪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3月,帝豪EC7系全车型均通过欧盟“RRR”认证,获得欧盟地区的汽车销售许可权。

猜你喜欢
帝豪李书福沃尔沃
18款吉利帝豪EV450仪表READY灯不亮故障案例分析
沃尔沃XC40 RECHARGE
沃尔沃C40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帝豪GL 1.4T—6DCT精英智联型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沃尔沃2017款V40
沃尔沃2018款S60L
吉利帝豪GS上市 推两种设计版车型
能否一马当先?试驾吉利帝豪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