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给我这个机会,特别是刚才两位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我很有启发。最近一段时间我集中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怎么样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会议主题,我想谈一下2011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从宏观经济形势和全球农业形势来看我国农业2011年的发展,有两个比较、两个亮点、两个波动。
——两个比较。最近参与起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文件时,我一直在思考2011年的农业形势问题。我们说2011年农业形势好,首先是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表现非常好。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实现了“八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包括棉油糖、肉蛋奶、菜果茶、水产品的产量都有所提高。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其次,我国农业形势表现好,是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表现非常突出。在全球粮价普遍高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价格并未出现明显波动,这对于遏制国际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农产品全面丰收,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第二个亮点是农民收入延续了上年以来的好形势,增幅可能继续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5875元,扣除物价以后增长了13.6%;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幅是7.8%,低于农民现金收入5.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没有大的意外的话,在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基础上,2011年农民收入增幅将再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这是两个亮点。
——两个波动。一方面是市场波动,主要是大宗农产品特别是菜篮子产品、鲜活农产品的供需总量难以平衡,多的多、少的少,表现出市场不均衡。另一方面是价格波动。国强同志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他会给大家提出新的见解。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2011年1-4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1%,10月份上涨趋势才开始减弱。相对于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我国农产品价格特别是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比较平缓的,但也要看到,一些菜篮子产品价格波动还是比较大。比如生猪价格上半年持续高企,最近一段时间又不断下降。有人提出为什么农产品价格变化这么大?其实是成本上升、需求拉动、游资炒作、国际传导等因素共同影响供求关系的结果。我一直认为,我国农产品长期以来面对的不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是需求变化太快的问题,也就是说更多的是需求因素而不是供给因素。从最近这半年尤其是这两个月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那么现在农产品价格应该继续维持在高位,问题是最近部分农产品价格又出现了持续低迷,也就是说供给又过剩了。原来我觉得由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好像已经很健全了,能够使信息充分共享,避免市场波动、价格波动了,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结合这个大的形势,我主要讲几个观点:
一、农产品供给既要注重自给,也要关注进口问题
从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的角度看,目前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个状态并不能因为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11424亿斤而有所改变。二是尽管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但并没有改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供给仍然偏紧的状况。
从粮食需求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首先,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加。2000年-2010年,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了7390万,虽然今后每年增加的绝对量可能会减少,但在人口拐点没有到来之前,人口总量还会不断上涨。其次,现在全国有2.9亿流动人口,其中1.53亿是跨乡流动半年以上的劳动力,他们过去是农业生产者,现在变成了消费者,这种转变性需求是不可逆转的。第三,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增加。人均1000美金和人均4500美金的食物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 1985年我国人均奶消费量是2.4公斤,2010年达到了26公斤,这种食物结构的变化对粮食供给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不可逆转的。第四,粮食能源化带来的间接需求从长期来看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还跟国强同志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巴西把50%以上的甘蔗用于生产工业酒精,美国去年把1.28亿吨玉米用于生产工业乙醇,占美国玉米产量的40%。也就是说,原本人吃马喂的粮食变为了机器吃、汽车吃,这种转变也是不可逆转的。
与此同时,保障农产品供给难度不断加大。农产品供给现在一方面依靠自给,一方面依靠进口。自给受约束的因素比较多。2010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24亿亩,已经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了。农业科技遇到的障碍也很多,包括创新、转化、推广、体制机制、人才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近期没有像杂交水稻这样革命性的种业创新。实际上,最大的挑战来自如何兼顾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或者24亿亩播种面积,既要保粮食,又要保菜篮子产品,还要保棉花、保其他农产品。怎么摆脱资源要素的制约,这是一个问题。
既然靠自给解决不了问题,就要通过进出口予以调节。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十年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最令人担忧的是,出口依存度越来越低,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10年前刚入世的时候,我们出口的多、进口的少,现在是出口的少、进口的多。我国农产品出口依存度10年前是8.5%,2010年是8.0%,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进口依存度10年前是6.4%,2010年是11.9%,上升了5.5个百分点,这是不太令人乐观的现象。再细致一点看,目前不少大宗农产品的依存度已经比较高了。比如2010年大豆进口了548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0%。棉花、乳制品、猪肉等农产品都有进口,现在70%的高端乳制品属于进口产品,最近还开始从美国、加拿大、丹麦进口猪肉,价格不高于国内的。我认识一个做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商人,他说过去都是进口鸡爪子、鸡肠子、猪肠子,现在开始进口高端的肉制品,特别是高端牛肉、猪肉。我们现在进口的农产品,如果折算成种植业产品,需要占用8.9亿亩播种面积,占我国全部播种面积的36.9%,国强同志算的账比这个还要大一点。因此不管是自给还是进口,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总体上看,农业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农产品需求不断波动使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尽管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但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针对目前农业的形势,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影响到生产问题,更影响到流通问题。面对一个大市场,你能仰仗2.4亿分散的农户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吗?要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供给,提供商品粮,一定是寄希望于规模化的种田大户和产业化经营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
我2011年在安徽调查时发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特别是商品粮的生产不是靠一家一户。一家一户的生产只能解决自给问题,真正提供商品粮的是承包了50亩、500亩甚至更多土地的种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非常关注降低生产成本问题、应用先进科技问题和价格变化问题。一般农户种个三五亩地,对生产成本、农业科技不会太在意,但当他发展到50亩、100亩的时候,就一定有意愿采用先进技术,一定要通过社会化服务来解决一些问题,这是从生产角度来观察。从流通角度来讲,大家就更清楚了,一家一户面对市场的话,必然难以应对市场和价格的波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扶持种养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把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民分工分业,改变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解决生产流通中的困难。
三、现在新型经营主体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贷款难
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分散的小农户存在一个很大的区别。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规模小,不需要信贷支持,也可以不找保险公司,但一旦规模做大了,他们一天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对保险也充满了渴求,希望能利用保险解决自然风险问题。但这里面又有一些新的问题,简单讲,要让金融部门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放贷款,就一定要有专门的金融扶持政策,比如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免税收、定向补贴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大,调动不起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在这方面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高度重视市场建设
目前农产品的贸易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一般的现货贸易,当然也比较重视批发市场。但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的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平抑波动的功能目前是什么状况?发挥的作用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说,应当建设一个完整的、功能齐备的市场体系,包括现货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但目前期货交易的功能发挥得还不够,远远满足不了生产者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强化市场体系的建设,现有的工作可能还刚起步,包括市场信息司的成立,相对于农业部其他司局,这个部门可能现在是少年期,下一步到青年期、中年期的话,它的功能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不管是解决供给问题,还是解决市场价格波动问题,都要有一些新的政策工具。现在生产领域的政策框架已经逐步形成,比如价格政策、补贴政策等等,更多的是针对生产者的政策。也有一些政策是针对流通环节的,但是在市场构建方面,在信息发布方面,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还有没有更多的政策工具?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远远比机遇大,政策工具是不是准备充分、应用得当,是需要下大功夫来研究的。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