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摆水果摊的女人

2012-04-29 00:44:03崔建玲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张燕老大爷夫妻俩

崔建玲

在农产品市场上,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她们也是北漂一族,大多跟随丈夫来到北京,有的带着孩子,从早到晚坚守着自己的小摊位旁。虽然一年到头为生计努力奔波,但是她们的年均家庭收入仅有2万余元。虽然收入不高,但她们的内心却洋溢着一份满足和执着。从年初到岁尾,从日出到晚上,她们不停歇地忙活着。虽然工作很平凡琐碎,但正因为她们的打拼,市民才能一年四季买到时令果品。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部分菜市场,并见到了张燕。

厚厚的羽绒服外面套一件方格粗布大褂子,头上戴着厚厚的帽子,嘴上围着口罩,脖子里系着一条用拆掉的旧毛线编织的围巾,从头到脚,张燕只有一双沧桑的眼睛留在外面。引人注目的还有,她那双手,虽然戴着又脏又破的手套却掩盖不住又红又肿,粗糙得像干树皮的双手。这是张燕在记者眼中的第一印象,也是水果市场或蔬菜市场一般小商贩们冬天典型的装扮。

张燕和丈夫已经在北京卖了15年水果了。15年寒来暑往,夫妻俩栉风沐雨,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自家的“水果摊儿”。

带着1岁的女儿卖水果

张燕今年41岁,老家在河南省鄢陵县农村。结婚之前,张燕的丈夫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好几年,主要从事卖水果的小生意。1997年,张燕抱着襁褓中一岁的女儿追随丈夫一起来到北京,在北京甘家口附近的市场卖水果。

初到北京,小两口的生活虽然很苦,但两个人相濡以沫,共同担当,小日子过得也挺有滋味。当时,她们每年的收入达到2万多。这个数额已经让夫妻俩很满意了。因为这比在老家种地强几倍。在张燕的老家,农民种一亩地最多能有1000余元的收入。

就这样,两口子每天起早贪黑,凌晨4点多起床开始他们一天的营生。每天早上,丈夫赶着去新发地批发市场进货,张燕便先在家收拾屋子,然后准备早饭,随便垫补两口饭后,她便立即带着饭盒起身赶往市场。因为女儿当时只有1岁多,没有人照顾,所以张燕把女儿带在身边在市场一起卖水果。

记得女儿两岁那年,一次夫妻俩正卖着水果,扭头突然发现女儿不见了。夫妇俩这下着急了。俩人找了一天才找到女儿。还有一次,女儿发高烧到40度,夫妻俩才发现。因为工作忙,夫妻俩平时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身体,后来注意到爱玩的孩子比平时安静了很多,才发现孩子有问题。夫妻俩赶紧将孩子送往医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燕的两个孩子,从8岁开始便独自去学堂。作为一个母亲,张燕哽咽地感叹,他们整天忙着卖水果,没有时间好好照顾孩子,感觉有点愧对孩子,甚至有时候,张燕竟想不出在北京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厚德”赢得顾客

因为某些原因,张燕夫妇辗转来到玉泉东附近的菜市场。对于张燕来说,玉泉东市场无疑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

一天上午,张燕正在卖水果,突然发现旁边一位推自行车的、30多岁的男子将公文包挂在自行车车把上就去买菜了。张燕担心丢失便将公文包放在自己的摊位处,帮男子保管。男子领取公文包后,拿出100元钱对张燕表示感谢。可张燕执意不要。她说:“这不是自己的钱,我不该拿。”现在,这名男子已经成为张燕的老顾客。

还有一次,张燕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将一个红色的挎包放在自行车前面的框子里买菜。考虑到市场上时有小偷出没,所以张燕便提醒老大爷看好自己的挎包,以免丢失。老大爷如梦初醒,面带微笑地看着张燕,说道:“谢谢你,闺女!多亏你提醒,否则我包里装的5万元钱可能早丢了!”从那时起,老大爷成为了张燕的熟客,直到现在,老大爷仍经常光顾张燕的水果摊。

当遇到老年人拿不动水果时,张燕便帮助老人亲自将水果送回家。一次,一位60余岁的大妈买了一个西瓜。张燕帮老人送回家后,老人切开西瓜竟发现是生的。张燕赶紧重新抱来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送给老人。

虽然挣得不多,但张燕夫妻俩一直以诚信留住顾客。她说:“顾客过来买水果,我们绝对会‘实打实地秤,所以顾客相信我们!昨天还有老顾客给我打电话要买柚子呢!这个顾客是以前在玉泉东市场认识的,现在一直保持联系。”

看似简单的卖水果,却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张燕和丈夫每天的午餐基本维持在5元以内,简单点是吃大饼,复杂点则是吃炒凉皮,喝白开水。只有晚上,他们才有一点时间喝上热乎乎的粥。

团团圆圆过新年

现在,张燕夫妇在海淀区仁和四季菜市场摆摊。那是一个早市,所以活计相对比较轻松。张燕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准备好早餐后,把家里收拾好,便匆忙赶到菜市场。

7点左右,菜市场已经有很多卖菜和卖水果的摊主赶来了,他们和张燕一样,每天从早到晚守着这个用来维持生计的小摊位。因为正值冬季,天气寒冷,为防止水果被寒气冻坏,所以摊贩们便将水果、蔬菜在晚上下班之前用棉布包裹起来。早上,张燕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覆盖货物的棉布揭开,将摊位规整好。准备工作就绪后,一天的买卖就开始了。

张燕说,冬天生意要清淡一些。以往,一车货150箱卖3天差不多就完了,现在得卖一星期。张燕说,现在每天基本能卖500元的货,纯收入大概是100元。

目前,张燕夫妇俩每年的收入将近3万,对于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家庭来说,这点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现状。房租、摊位费、孩子上学的花销……大大小小的费用加起来,夫妻俩辛苦的血汗钱刚刚够花。

菜市场就像一个小社会,作为市场的一个小角色,张燕一直用最朴素的道德观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坚持着自己的岗位。

与张燕夫妇一样,来北京卖水果的人很多。陆军霞是张燕的老乡,晚来市场2年。她也是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北京卖水果。她的境况与张燕差不多。今年28岁,来自河北的李海英干这一行已经两年了。她和丈夫双双来北京谋生,留下两岁的女儿在家,由奶奶帮忙照顾。虽然只有28岁,但是她的一双手却比男人的还粗糙。

马上就要进入2012年了。作为活跃在农产品市场上的群体,她们每天都不辞辛苦努力工作。虽然泥一把、汗一把并没有换来太多的金钱,但她们依然怀有自己的梦想。张燕说:“2012年春节不打算回家了,他和丈夫商量把在老家读高中的女儿接到北京,然后一家四口团团圆圆、快快乐乐地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年!”

猜你喜欢
张燕老大爷夫妻俩
张燕副教授
科技前沿
奖励
买草莓
FuzzinessinEnglishAdvertisingTranslation
手机坏了
三月三(2016年8期)2016-09-29 08:53:42
认错
瞄准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