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传染”的哈欠

2012-04-29 00:44周岷
中学生天地(A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哈欠传染镜像

周岷

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在台上自说自话,下面同学昏昏欲睡。一个哈欠打破了群体的静默,此起彼伏地在教室里“击鼓传花”,轮到你了——6秒钟,局部肌肉充分伸展,更多的氧气涌入肺叶,渗入血管,导入大脑,伴随着流泪、揉眼、遮嘴……“小爽”过后,窃笑着看同桌,却猛然看到一张正在打哈欠的大嘴巴!

这种“哈欠传染”的场景,估计很多同学都有切身体验吧。

至于哈欠为什么会“传染”,一种理论认为,打哈欠是大脑意识到需要补充氧气的一种反应,某个房间里的许多人很可能同时都意识到氧气不足,但反应总是有先有后,看上去一个一个轮流打,就好像“传染”一样。

这种解释简单明了,不过也很容易提出“反例”,比如在空气流动十分畅通的室外,“哈欠传染”也时有发生。于是,另一种相对复杂,但看上去似乎更站得住脚的理论被提了出来。

认知神经科学家通过对磁共振造影影像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和我们对他人产生“共鸣”“同情”时的脑活动区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智模仿,就如同你看到某人一脚踩在尖东西上时自己也会“哎哟”一声,并且不自觉地收回脚一样。

这种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它是在我们远古祖先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想象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个傍晚,一群古猿正在广袤无垠的东非大草原上迁徙,这时某个精力弱些的家伙感觉需要休息,可它不会说话,于是打了一个哈欠。其实它打的不是哈欠,也不是寂寞,是疲惫。旁边的同伴们感受后也开始模仿,不一会儿哈欠四起,于是大家达成共识:休息!

社会化生存的动物,必须依靠某种模仿机制来协调群体的一致行动。后来,人类发展出了语言,但在我们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仍然埋伏着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叫“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它们在我们看到或者听到某种动作时被激活,促使我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

说白了,所谓的“哈欠传染”其实就是“哈欠模仿”。你容易被“传染”吗·如果是的话,恭喜你,你天生发达的镜像神经元赋予了你超强的学语言的潜力。同时,你比那些对别人的哈欠无动于衷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圈里的倾诉对象。

【做做看】

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只有大脑皮层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彼此传染。你可以找一条朋友家的乖乖小狗,叫它的名字,当它转过来看你的时候,朝它打个“声色兼备”的哈欠。如此重复操作5分钟,看看小狗会有什么反应吧。

猜你喜欢
哈欠传染镜像
被风吹走的哈欠
致特别的你
意想不到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镜像
五彩哈欠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镜像
传染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